--保护好孩子的天真和拙补
大人培养孩子画画,要保持、发展孩子身上、笔上所特有的东西,儿童画的提高不是简单地提高到大人的水平,更不是过早地摹仿重复成人的东西。
人们喜欢孩子的画,也正是喜欢它的天真拙补。正如郁风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类的社会发展有它的童年时代,这童年时代同样有异常可贵的艺术成就。正是由于它的推稚纯朴的美的创造而永远不朽。我们对于卜镝的画,也正是以这种心情来欣赏的。能够从卜镝的许多一中找回自己的童心,这是我们这些人世已深的老人倍加欣赏的缘故吧。"
大人培养孩子画画,也正是保持、发展孩子身上笔上所特有的东西,儿童画的提高不是简单地提高到大人的水平,以至于过早摹仿重复成人的东西。这样就如张仃先生所说的:"孩子摹仿、抄袭成人的画,把孩子变成小齐白石、小徐悲鸿,就像小孩穿上长袍马褂一样滑稽可笑。"
如果过早地把孩子的绘画题材局限在一两种动物身上,孩子就不会把绘画当成一个迷人的彩色窗口,看到那广阔的天地。在卜镝的世界里,正如柯岩在报告文学中提到的,有"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文学名著、世界新闻……"
在绘画工具上,让孩子在多种工具中进行多样的尝试,增加不同的兴趣,收到各异的效果。孩子常常在自由的试验中意外地创造出许多新的花样。
孩子的创造力比成年人旺盛得多。孩子在小的时候,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雨停下来。在这些小小的欲想中,明白表示着他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然而他们是不受自然支配,不受社会束缚的创造者。
火车拉不住,月亮呼不出,孩子不承认这是事实,总认为父母不肯帮忙,正像不许它们玩自鸣钟一样,因此往往愤愤地大哭一场。
孩子的这种天生的创作欲,是学习艺术的极好素质。指导者、家长或老师,能积极地把它引导正确的创作轨道上去,就会出现良好的效果。
我的两个孩子学画过程,没有经过临摹实物阶段,哪怕是最简单的几何物体。因为我不把如实地描写对象当成孩子绘画的最高艺术标准。我让他们大胆地自由地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卜镝最早画的马腿比长颈鹿的腿还长,画的人没有手,蜻蜒四只翅膀由两个颜色组成,陶罐里插的野花还可以看见个枝干;卜桦画中的太阳竟是四个颜色,小鸟头上束着一个彩带着裙子……
这些都是真实世界所不存在的,是孩子童心的创造。不真实的真实,不合理的合理是最初儿童画的特点。
目前美术教育中有下面一些作法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1)按照"成人画"的尺度苛求儿童画,或曰透视不对,形体不准。或者按大人的眼光苛求小孩,使小孩无所适从,画兴日衰。
(2)小孩画画,大人监督。结果是,大人动口,孩子动手。
(3)教师或大人先画个样子,让孩子照样画。或者发一个范本,让孩子照样描。
(4)拿某些名家的作品,让孩子模仿,然后将这些仿制品当成"作品"猛吹,将模仿者当成"小天才"乱棒。
(5)对孩子画画放任自流,不加引导。结果致使孩子画路囿狭。男孩成天画武侠,画打仗;女孩成天画仙女,画美人。
(6)对12岁以下的孩子也成天要他们画长期素描、几何形体、石膏静物等等。以为儿童期间也要"以素描为基础",而错过了儿童期的特定潜能的引发。
(7)以为孩子天天在房间里画画才是用功,不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到丰富的生活领域中去,这样做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开阔视野。
(8)以为孩子只要成天画画,以后就能当画家了。而无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不知道绘画必须首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
(9)将一种技能(如写实能力)当成美术教育的全部,而无视鉴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
(10)无视孩子13岁前后青春期身体发育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使孩子度过不了"秃毛鸡"期。没有及时地狠抓素描基础和构成基础,结果儿童期闪现的艺术光彩变成了令人遗憾的昙花一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