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旭:赴阿坝州若尔盖县儿童水墨画教学纪实 |
冯恩旭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留驻草原孩童心中的水墨记忆——赴阿坝州若尔盖县儿童水墨画教学纪实
八月的若尔盖草原上开满了鲜花,空气异常地湿润,无论是斑驳的天空将光芒洒向大地,还是阴霾的云层把倾盆大雨投向草原……都像是一幅幅水墨风景画,使人留恋忘返。
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和甘南大草原紧紧相连,成为我国最大的生态草原之一。在广袤的草原上点缀着黑色的狗,黑色的牛群,黑色的骏马,黑色的藏蓬,黑色的炊烟,他们像草原中的精灵,又像是画中的重墨,给画面平添着无限的生气……
更让人不可忘记的是若尔盖草原上关于藏区牧民的水墨记忆,他们是草原的主人,是水墨画中的主角,无论是男人或女人,都有一头乌黑卷曲的头发,衣着浓重的藏袍,他们像草原中那自由的风,奔放而悠闲的生活着……最不可磨灭的是草原上孩子们的那双黑色的眼睛,象水墨一样灵动,闪烁着淳朴而天真的光芒。
要是能让草原中的孩子用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熟悉的草原生活,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画卷呢?这个念头在我心中萌发已久。
2007年8月,当内地的孩子们在炎热的夏天中欢度着暑假时,若尔盖草原大部分的孩子还沉浸在春天舒展的课堂中。我找来了两位内地的美术教师和一位藏区的美术教师作为我的助手,亲自驾车来到了若尔盖县扎达寺镇红光小学,这里的校长早已组织了二三十位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由于这里的孩子大部分还说藏语,学校还特意为我们配了一名教师作翻译。
冯恩旭老师在讲解水墨技法 孩子们学习时专注的眼神
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神,一种强烈的交流愿望使我走上了讲台。然而一开始并非我想象的那么顺利,这些孩子年龄跨度较大,从六岁到十四岁,加之学校长期缺少专业美术教师,美术课大都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上,孩子们的画普遍形体小气,画面构图分散,并且所有孩子几乎从未用过毛笔,宣纸更是从未见过。但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从第一次摸底作业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大部分想象画作业都带主题创作性,如《挤奶的卓玛》、《撒隆达》、《扎达寺庙会》、《转经的阿爸》、《赛马》等,显然这与大都市孩子们缺乏生活,往往是画面热闹,内容却空洞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者,而且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探索的本能,表演和艺术的本能,适应儿童本能和天性的课程和教学便是强调‘经验’价值的课程和教学。”显然,草原儿童的经验便是他们的生活。我想既然他们有这么多的生活积淀,要画出好画肯定不难,就看如何施教,于是我努力架起水墨画和草原儿童绘画的纽带,作出了如下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