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918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全文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1 14:5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荐序 有魔法的芳妃

我的儿子周跳跳在第二次上完芳妃的课后对我说:“我不是喜欢芳妃,也不是特别喜欢芳妃,是特别特别喜欢芳妃!”一个四岁的孩子发自内心地赞赏,我想芳妃一定有魔法。

认识芳妃是在我主持的《宝宝一家亲》录制现场。在此之前我就听很多身为父母的朋友介绍过她,大家津津乐道于她的艺术课,喜欢她上课的方式。录像那天芳妃带来了很多她学生的作品,当看到孩子们用不同材质描绘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时,我震惊了。作为一个母亲,我像所有女人一样虚荣地想,如果我的孩子也能画成那样就好了,我该多得瑟呀!芳妃告诉我:“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

作为一个从事儿童电视工作18年的主持人,我的工作就是接触各式各样的孩子,自认为“对付”孩子有一套。在观察芳妃给孩子们上课后,我似乎逐渐找到她的魔法。芳妃上课从来不一惊一乍,甚至不算绘声绘色。她总是用最平实的言语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玩(是一起玩哟)。选择画笔、画纸,听完故事后画什么内容,孩子可以随心所欲,也能够得到充分尊重。芳妃总说每个大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精灵小孩,我相信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那个不是长大了的芳妃,而是住在她心里的那个精灵小孩。因此,孩子与芳妃之间的默契我们就无需大惊小怪了。

当我们把结果视作学习的唯一目的时,学习往往变得毫无乐趣。孩子喜欢游戏,喜欢得到赞赏,喜欢被认同……芳妃会用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他们运用色彩认识世界,这会让孩子们在短暂的童年留下美好梦幻的回忆,这比学到什么技能本领要珍贵得多。

是的,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还没发现。愿你早日找到自己心里的那个小精灵!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6:1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神奇的石头村
熊磊与熊亮是兄弟俩,熊亮是中国很有名的原创绘本画家,给小朋友画了很多很多神采飞扬的书。熊磊是儿童文学作家,他曾和动画片《宝莲灯》的编剧向华一起组建汉苗创想园,给小朋友们带来过无限欢乐。巧的是,他们三个也都是我们“超龄儿童”一国的人,虽然胡子拉碴,却童心未泯。而且他们也都是石头村的超级村民,曾带领许多小朋友进入这个奇妙的村子。对,就是下面我们即将乘坐创意小火车进入的这一站——神奇的石头村!

本站我们所能收获的:

1 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留心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这来自地球的礼物;

2 学会尊重身边值得尊重的一切,包括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头;

3 观察力的培养——对石头、葫芦、瓶子等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细致观察;

4 想象力的释放——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不同的立体作品;

5 培养好行为——通过与石头、葫芦做朋友,学会对周围的世界做出适宜的行为;

6 通过收集旧瓶子等物品,以及废弃物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7 增进亲子感情。

材料小伙伴

◎ 拣来的石头 ◎ 水粉或丙烯颜料 ◎ 毛笔 ◎ 调色盘 ◎ 洗笔桶 ◎ 旧报纸

步骤一:走出去,捡石头!

哪里都有奇奇怪怪的各色石头、树的果实等小玩意儿,只要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跟上次旅行一样,我们还是准备一个袋子,好用来装石头。最好是结实点的,石头比树叶要沉哦!

步骤二:画石头

根据不同石头的形状展开联想,选择合适的颜色,在石头上画出想画的一切。

如果想长时间保存的话,最好是用丙烯颜料,别忘记下面铺上几张旧报纸或塑料桌布,涂鸦过后便于清理。

“我最爱吃蛋糕了!”这是萱萱画这块石头的初衷。经过萱萱的涂抹,看起来既像荷包蛋又像蛋糕的这块石头,真的很好吃的样子。

这其实就是画石头的乐趣所在了。孩子们会把头脑中最本真的想法表达出来。有很多宝宝画来画去都是吃的,有很多孩子画来画去都是公主。

步骤三:晒石头

把石头肚皮朝天,在阳光下好好晒一番吧!

步骤四:

给画好的大石头小石头拍照并冲洗出来,作为作品保存起来吧!

创意练习本:

1、组合石头画

左边的石头组合描绘了一朵美丽的花儿在月光下静静地开放。很美很柔软的情境,像曾经的一个梦。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他们画一些组合,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对每块石头外形的敏感度,又可以加强组合的能力。

也可以找一些旧木板做底板,让孩子设计完画面后,用胶枪在石头背后打胶,粘到木板上,然后用丙烯或水粉颜料涂色。创作完成之后,拍照冲洗,看看与之前单独的石头画,有什么不一样?

2、葫芦、瓶子会说话

材料小伙伴

◎ 葫芦 ◎ 各种形状和材质的旧瓶子 ◎ 丙烯或水粉颜料 ◎ 毛笔 ◎ 调色盘、◎ 洗笔桶 ◎ 油性笔 ◎ 旧报纸

步骤一:收集各种形状的葫芦和“破烂儿”

葫芦、塑料瓶、玻璃瓶,甚至手纸用完后剩下的那个小硬纸筒,都可以收集来让宝宝进行创作。创意是无处不在的,白纸并不是唯一的作画对象。

步骤二:立体涂鸦

在这些好玩的东西上涂涂画画吧。可以用油性笔,也可以用毛笔和颜料。

步骤三:为它们开个Party吧!

把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变了模样之后,在家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落,为它们开个Party吧!

梨汤老师TIPs

在进行创作前,最好先在下面铺些旧报纸,这样就可以安心地让宝宝大展手脚了!如果是画玻璃瓶时请父母多加留意,注意安全。

一件已经蒙尘的旧物,经过人的创造与再利用,往往会具有鲜活的气息。不光是艺术家可以,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看看我们这些两三岁宝宝们的作品就能明白这一点。他们甚至刚刚能够抓稳笔,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尽情创造。

现在开始,大朋友们就全力收集葫芦和生活中使用过的破烂吧:糖罐啦,蜂蜜瓶啦,辣椒酱瓶子啦,果泥瓶子啦,矿泉水瓶子啦……这些都是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艺术的最佳材料。

好了,今天我们石头村的游玩就要结束了,请期待下一站的旅行——泥巴沙子村。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0:42 | 只看该作者
创意火车站的公告牌
本书是超龄儿童李芳妃——被江湖上的小朋友称作“梨汤老师”的我,想与大家一起体验的一场与众不同的头脑风暴。

这也是“梨汤号”创意小火车要首次带你踏上的旅程。

它面向的乘客是所有渴望回归到孩童时代那种奇思妙想世界的人,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

它会带你来到你平时忽略掉的创意世界:水之城、线条岛、有魔力的颜色城堡、蔬果小镇、光影俱乐部、地图工厂……

创意火车站的公告牌上,写着这样的话:

“做父母,不是让我们成为越发焦虑的成人,而是上天给予我们唤醒自己体内那个小孩的机会。

“人人都有不够完满的成长经验,而谁也不曾拥有再活一遍的神奇药丸。所以,这好不容易才拥有的修正自己的机会,可千万不要放弃。它就是你也许未曾深入思索过还会有如此重要意义的,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我们只需把握住养育幼子的这段时光,把它视为在同样的时空中再活一次的机会,你就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穿越’。

“只有当父母的目光和心态回归到孩子那种‘零状态’,才能让彼此都拥有更多创造的能量,这不但能让你与孩子的相处更加自在无碍,还能让你自己的生活出现意想不到的改变。因为这已是一个创意当先的时代,所以‘梨汤号’创意小火车希望你,能够有勇气变成和孩子一国的人,这样你会在这次旅行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原来,“梨汤号”创意小火车,就是我们去探索创意世界奥秘的神奇交通工具,梨汤老师负责把这次旅行的经历做了记录,就有了今天你看到的这本书喽!

总体说来,它是一本循序渐进、妙趣横生、意想不到的探险书。而更为关键的是,梨汤想要带给你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孩子一起玩艺术。既不是父母和老师形而上学地教,孩子苦不堪言地学;也非成人完全放手,丢给孩子自己做,让孩子一个人蒙头过河的所谓“自由”。

一起做一起玩,才是本书最重要的使用法则。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两条共同延伸的平行线,只有家长自己的创意被激发,才能拥有帮助孩子开发潜力的能量。

巴勃罗?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以后如何保持艺术家的天分。”

成人要做的是,不断地扔掉多年以来的种种负担:比如,我没有这方面的细胞;这个愿望我实现不了,所以我要努力让孩子有条件去实现;现在开始学画,太晚了吧;创造力,我好像一点也没有耶……

多年以来,正是你脑袋里这些萦绕不绝的声音,阻碍着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及更好的父母。赶快丢掉它吧!它只是一种观念,而非绝对事实。

下面就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

这是什么?

好吧,你的常识判断告诉你,这是两条鱼。

这个想法让你成为现在的你,如果你断定它只能是两条鱼的话。

现在请好好想一想,它还能是什么?

如果觉得很难,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正是本书要教给你和孩子的东西——改变视角,拆除框框,让自己的世界无限大。也许在把书里的所有活动都进行完之后,你和孩子就能够想象出、创造出更多的,有关这幅图片的可能性。

比我要给你看的这个,还要有趣也说不定呢!

未来,谁会知道呢?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1:1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 中国人的美术教育和创造力果真如此囧吗?(1)
中国人真的缺乏创造力吗?


我们先来对创造力做一个解读。

创:打破常规束缚。

造:造出某种结果——精神与物质:方法、思想、产品、作品。

力:力量、能量。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力量而非技能。

说白了,所谓创造力,也就是我们打破常规框架,造出各种现实存在的精神或物质结果的力量。

任何好的艺术品,都是创造力大释放所带来的结果。我们把各个国家、各个年代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甚至若干年后的今天来欣赏,它仍然能够打动无数世人的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眼睛→手,造就的是以“像不像”为标准的作品。

眼睛→心灵→手,造就的是以“是否独特,是否深刻表露自我价值”为标准的作品。

没错,中国古代是有“从临摹开始,至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艺术教育传统,而我也并未觉得这个传统本身多么应该被批判。

对于中国某些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说,比如书法、国画、石刻造像等,它们确实是需要经由临摹以往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品—掌握其中的规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心灵感受—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方式同样造就出各朝各代在各种艺术门类里登峰造极的大师,这些人,在全世界的艺术领域中,都受到了极大的肯定与尊重。

只是今人误读错授了古人的精神与方法,导致了大家总会把中国美术教育的显见缺点,归结为传统流毒,这是天大的误会,老祖宗要是知道这样的现状,恐怕也会很囧吧!

然而,就像这个本义为“光明,明亮,光”的“ ”字的经历一样——它忽然被赋予了尴尬、郁闷、伤心、无奈、无语等众多意思,其实这是强大的网友们把它开发成一个象形字的过程—— 代表了一张眉毛下耷、目瞪口呆的方片脸,这样最终它变身为“21世纪最流行的汉字之一”。

谁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和幽默感,从这个充满搞笑意味的“ ”字的解读与风行来看,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我也要悲惨地为它加上一句讨厌的注脚——学校里的正规教育模式,确实很难开启我们的创造力。大部分中国人,发展、表达创造力和创见性思想的方式都很草根。网络给我们开通了这样痛快的渠道,让大家不至于因自己的创造力无处宣泄而被憋死。想验证这个结论,请上各大网站的流行论坛自行围观。看看大家起的名字,成立的组织,说的流行语,你绝对会大开眼界,被一条条充满幽默的创意所击中。

传统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话说回咱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首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确实有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但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如洪水猛兽般避之唯恐不及。

“传神”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标准,它与现代西方所提倡的“艺术表达自我内心”的思想,其本质是一样的。如此看来,我们的老祖宗还比西方的步子快上不少。但出现如今这个尴尬局面,可真是冤枉啊!

“惟肖”一直就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只是我们近代的教育者、使用者误读误导所致。

大家把传授者的偏差,归结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本质错误,这真是一场“杯具”(悲剧)!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表,都要真正静下心来反观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要只是质疑、发问和批驳,而不去思索和实践。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1: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 中国人的美术教育和创造力果真如此囧吗?(2)
也不要只追捧当今社会舆论热衷的种种潮流。既然是潮流,必会很快流走。

别把任何教育工作者说的话、写的书、倡导的思想太当回事,当然也包括我的这本。因为任何好的书籍,都只是给你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非全部宝藏本身。

最看不得那些盲目追捧西方教育思潮,而不反观我们本身传统教育金库中所能挖掘的价值、进步的方向,对传统一味地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人。

当然,西方人严谨的态度,敢于怀疑权威、特立独行地坚持自己的所思所行,对一件事物不计名利地追求,以及教育体系的先进与科学,环境的宽松与自由等等,都是我们所向往与努力追求的。所以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地认为我本人,是个反西方拜东方的保守派。任何好的、对的,能有效开启孩子创造力,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包容并学习之。这才是冷静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该持有的客观态度。

这也是对我们的后代真正地负责任的做法。

有一个时髦词大家一定还有印象——“填鸭式教育”,它曾风靡大江南北,受到了无尽指责与唾弃。其实,这其中也传达出创造这个词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的不自信。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填鸭吗?孔子那个时代的人咋就没发明出这个词儿呢?

作为最早被填被灌的“70后”“80后”鸭子们,想必我们大家都有一肚子委屈想要诉说。咱们也别把当时负责“填”咱们的人想象得那么妖魔,其实,他们也很“杯具”与无奈。既然发明出“填鸭式教育”这个语汇,就说明大家都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放眼未来,父母和老师快来拯救我们的下一代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咱们欣慰地看到,现在的国家舆论导向、教育方针制定人,家长们和所有在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进行探索的教育专家与老师们,都在热切关注“创造性教育”的开启与培养,这是多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啊!我们的孩子有福气,也有条件在当下和未来获得更好的教育。现在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土壤。

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曾彻骨地经历过教育的缺失、青春期的痛苦、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怀疑,以及自信心的打击与建立,对自己不同角色身份的矛盾与认定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反观这一切,对我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关键期的几位老师和我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切身地体会到,父母和老师在一个个小人儿从那么一丁点大,直到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我和我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不断地相互鼓励,争取让自己成为能走入孩子心灵的那个成人。并找到自己内心的小孩,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自己也得到成长,不断丰厚着生命,开启内在与周遭的强大创造力。

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我有一个戏称——“超龄儿童”,并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了这样的网络组织“超龄儿童父母协会”。这是以轻松的方式来诠释做自己和做父母的定义。虽然,做父母仍旧是一件世界上最严谨也最有挑战性的事。

对于自己老师身份的定义,我希望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和有效引导者,希望能够尽力帮助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有趣和相对正确的道路。并且把绘画和艺术作为自由表达的语言,在成长中和成年后还能熟练使用它,而别退化为可望不可即的“外星语”。

要说我还有什么进一步的奢望,那就是希望更多家长能够看到这本凝结着我太多心思的书。希望大家有勇气把“美术教育”、“艺术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引入自己的生活,摆脱“我对艺术还蛮有想法的,就是不知道怎么让孩子开始和进行引导”,“我是应试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害者,对美术没有一粒细胞,更别提如何辅导孩子的创作了”,“这是很专业和高深的事,还是留给老师和专家去完成吧”,“我真的没有任何创造性”……这些长期以来捆绑住自己的想法和不自信,把它们有多远扔多远!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利用吃饭之余,发呆之后,睡觉之前,各种各样的空隙时间,来读读我为你们写的这本家庭美术指导书籍,和孩子一起挑战一下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为枯燥单调的生活来点儿头脑风暴。

美术素养,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创造力,也不是硬教会的,而是启发与培养出来的。

每时每刻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熏陶自己,熏陶孩子,渐渐地你就会发现有所变化了。既然是启发与培养,就是一项长跑运动,而不要奢望像短跑比赛一样快速出成绩,所以,别怕!你就抱着轻松观看的态度,开始下面的阅读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1:4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送娃上个美术班,我可就省心啦!(1)
美术班害了孩子吗?

其实,我也是有选择性地在各种机构里“冒充”老师的那个人,而且自己鼓捣的艺术教育机构也正在运行中。

每当我听见家长说“送孩子来您这儿,我可就省心啦!他每次要来上课前,能在家兴奋半天。您就让他尽情地创造吧!回家我就能图一清净啦”这样的话时,我就想痛扁自己一顿。

当然,家长们这样跟我聊天,是掏出了拿我不当外人的真心话。只不过,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人办这些啥啥机构、啥啥班的,是不是家长就会担负起一点艺术教养的责任呢?

有一次,记得还是在我刚刚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工作的第一年,我实在憋不住心里的疑问,跟一个和我很要好的妈妈说了心里的想法:“你知道,我是因为实在太喜欢小孩,才选择用自己画画之余的时间再来做这样的教育探索。但是总有妈妈说,我教得很好,所以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这下可就解脱了。如果按这样的逻辑,我是否应该结束教课,回家画自己的画比较好?这样妈妈们被逼得没办法,还会自己动脑筋与孩子一起进行艺术探索吧!”

那位家长朋友为我纯洁的想法笑话我半天。

“芳妃,你是这个地球上的人吗?你怎么这么不了解地球人的大脑构造!我告诉你吧,按照我们地球上中国妈妈的逻辑,只要孩子喜欢画画,家里也有一定的条件,我们就会马不停蹄地开展寻找画画班的活动。即使找不到你这样的老师,我们也会不停地带着孩子找下去。直到找到一个差不多的班,把孩子往里一送,这样就踏实了,总算不会因为怕耽误孩子而心里有愧了。我以前也一直是这种心理,直到跟你成为朋友,聊过天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找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固然关键,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与小伙伴们一起创作当然也是无法替代的体验,但是最重要的,竟然是父母所起到的作用。你不可能和所有家长都这么一一长谈,但是如果能做些针对父母的课程,让大家了解你的想法,我想,他们都会和我一样悟到些什么的。”

后来,我就在空余时段,抽时间来做这样的父母沙龙,其实就是聊天会,让大家明白在艺术生活里,老师和父母各自的作用和责任。因为本人属于懒人族群,兴趣点又爆炸得太多,所以能接触到我的父母沙龙的大朋友,比起中国众多渴望让孩子多少受点艺术熏陶的父母们,真称得上是九牛一毛。我会通过博客、讲座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爸爸妈妈能够看到,让更多的家庭在艺术教养这个重要的旅行中能够轻装上路。

那么这一课,我就跟你来说说,在艺术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父母分别应该承担的责任吧。

老师的职责是引导者

上一篇中,我提到对于自己老师身份的定义,我希望我是孩子们的伙伴和有效引导者。希望能够尽力帮助他们走上一条轻松有趣以及相对正确的道路,并且把绘画和艺术作为自由表达的语言,在成长中和成年后还能熟练使用它,而别退化为可望不可即的“外星语”。

这是我认为的,身为孩子的艺术启蒙老师,所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

更进一步的话,如果在这条求索的道路上,还不断地听到家长对我说“小雅变得更有自信了”,“苏菲好似拥有了发现不同事物的眼睛”,“小希同学最近好有创造力耶!我都被她感染到”这样的反馈,那对我来说,真比喝了一千杯茶还兴奋,比中了五百万大奖还开心。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2: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送娃上个美术班,我可就省心啦!(2)
因为这是我们在寻常艺术教养中的一些附加得分:对自我的认定,自信心的建立,发现世界之与众不同的眼光,创造力之能量源源不绝地流淌……我有理由相信,这样养大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与归属感。而这两方面,恰恰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所欠缺的。

父母的职责是什么呢?

如本篇的标题所述“送娃上个美术班,我可就省心啦”,把孩子交托给艺术教育机构,或者某一个老师,这样家长就真的可以放手了吗?

唉,很遗憾地说,这还真不行。

其一 艺术教育机构和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可能孩子进入的机构,都拥有如我刚刚所说的,可以承担起基本职责的那类老师。但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是十分不均衡的,艺术教育也是如此。

其二 假如幸运地选到了一个好的机构,或者好的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吗?又要让您伤心了——NO,还是不行。按照现在的教育趋势,孩子一般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课业负担开始加重,更何况好多孩子还不只上一个课外班,中国的小孩比CEO还忙。除了上课,做超负荷作业,还得弹琴、画画、学英语、游泳、溜冰、下围棋、奥数、思维数学,各种课外班轮番上,左脑右脑全开发。这个时候,就是那个好老师还在继续教学,您和您的孩子,也不一定有精力再继续下去了。

这有办法解决吗?

有,两点。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就要看您了。

第一,求您别给孩子报那么多班了。

有些孩子报班之多,我听着脑袋都要爆炸了,孩子学起来不爆炸才怪。孩子真非常热爱的话,有两种班可以报一报:一是艺术类中选他最喜欢的一种来持续熏陶,画画也好,捏泥巴也好,唱歌也好,跳芭蕾也好。另一种是家长确实无法教,孩子又非常喜欢的运动课程,什么游泳啦,跆拳道啦,轮滑啦。

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他的程度和步伐。经常遇见操场上滑轮滑的人群中大人叫,孩子嚎,声音震耳欲聋,直穿云霄,连天上的风筝都直打战。课外班的学习逐渐演变成孩子的负担,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监督让它变了味道。

我的课堂里一般不建议家长陪同孩子。有一次一个熟人非给我介绍了她的一位死党,让我帮帮这位妈妈的孩子。说是以前特有天赋,自己能画出一整套西天取经的故事来,活灵活现。她妈妈一看,这可不得了,赶紧培养,结果培养了半天孩子死活也不肯去学画了,连回家也不碰笔了,流露出厌恶的样子。我只能收下了那孩子,不然我那熟人要跟我急。后来我跟这孩子和家长熟起来后,才明白问题所在。敢情每次画画,她妈都得搬一小椅子坐她屁股后头,连戳带喊:“你咋回事啊!这画的啥啊!你看这颜色,都涂外边去了!这画的是猫啊!胡子呢?猫能是这样的吗!应该是这,这,这样……”我也看出来了,孩子她妈其实已经尽量克制了,看

这架势,孩子在家画的时候,情形更糟。而且听说所有的课程,她妈妈都要求陪同上课。

后来仗着熟悉了,我把这位妈妈硬赶出了教室,并且说如想继续学,就得约法三章:

第一 在家在外面,都别参与孩子的活动和创作,只提供孩子主动索要的帮助。

第二 别拿别人的画和事物在现实中的样子为标准,要求孩子也描成那样。

第三 因为她孩子现在的特殊情况,无论孩子画成什么样,都真心地找出画中值得赞叹的闪光点,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说,给个拥抱也行,别在打击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没多久,这宝宝儿就变成了课堂上最疯狂的分子,每次的创作能量都非常强大,一小时之内就会有无数的创意冒出来。

当课外班不再是真心帮助孩子体会成长与探索的快乐,而变成打击自信、攀比、攫取知识的道具,那孩子的反抗,我认为是聪明的举动。谁都不希望去学一个怎么学也不如别人,怎么学也不能让家长满意的玩意儿啊!

如果能找到和孩子很投缘,自身水平又不错的老师,家长又不去干涉孩子的自主度,那么宝宝在这样的课外班里,获得的肯定和满足,与老师和小朋友相处的快乐,掌握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的幸福,确实是无可取代的。

第二,更关键的一点——我们要正视做父母的责任。

就拿艺术教育来说,不是送到老师手里就万事大吉了。不是我打击您,若是在您生活的城市,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像我所说的那样的老师呢?或者即使找到了,老师能陪孩子看画展、讲绘本、布置屋子、挑选衣服、去旅行吗?

就像我在自序中讲的那样:

艺术,并不是正襟危坐的一节节课程。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眼光,一种美妙的体验。

它存在于画画时,做饭时,穿衣时,静思时,布置居住环境时,甚至选择生活方式时……

它存在于每个细小的生活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有这样一本书,来告诉你艺术其实是件多么轻松与家常的事。不然爸爸妈妈总会觉得它太难、太远,而不敢邀请它进入自己的生活中来。

没关系,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慢慢改变,改变自己觉得没办法带给孩子正确艺术启蒙这样的想法,梨汤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

做孩子的艺术伙伴和老师其实并不难,只是问问你自己:肯不肯真正地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做?在给孩子带来更多艺术体验的同时,也让自己对艺术越来越有感觉。

艺术拥有极其巨大的能量,它能开启活力、观察力、爱心、耐心和创造力。

这些能量其实潜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

梨汤希望阅读和使用这本书能给你一种鼓励,让你知道艺术教育原来可以是这样的!

要开启孩子的艺术源泉,首先要打破自己没有艺术细胞的观念。

因为孩子需要你这样一个伙伴和老师,与他们一起在艺术的体验里探索。

我相信你一定能,只要你接受我告诉你的这样一种新鲜观念,并且持续地做下去。

我希望这些话能够多多少少触动你,让你明白艺术教育还可以这样,原来家长也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伙伴,与他一起探索神奇的创意世界。这就是父母的责任。

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把我们未曾开启的潜能,与孩子一起打开;把曾经遗憾的成长,与孩子一起再经历一回。这种机会,多么珍贵!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2: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什么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开启无压力涂鸦的美好生活(1)
孩子为什么爱画画?

这堂课我们来讲讲梨汤觉得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宝宝为什么爱画画,父母为什么要重视孩子画画这件事。

每个孩子,在他生命中的初始阶段,都是这样毫无理由地喜欢画画,这就像他们喜欢妈妈的拥抱与亲吻一样自自然然。

如果作为成人的我们,能够引导对路的话,绘画创作的体验一定可以在宝宝的童年记忆里留下闪闪发亮的瞬间。

那么,宝宝们为什么喜欢画画呢?其实非常简单,这是他们的游戏,也是他们的语言。

宝宝拿起笔来画画,就像他们张嘴说话一样,不过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表达自我的另外一种方式罢了。

语言无须华丽,绘画只要轻松。

当宝宝第一次挥动小手开始涂鸦时,他们发现了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并为自己改变一张纸的本领而快乐不已。

如果观察一下宝宝在涂鸦时的状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么丁点大的小人儿,已经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入一个浑然忘我的状态,完全沉浸于创作之中,自得其乐。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宝宝,你就能发现,他们时常会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无论画画、玩沙、玩水、玩车、过家家,或者任何一种在成人看来不屑一顾的细微小事,他们都能津津有味地玩那么久,完全忘记了周遭的一切。

这点与许多艺术大师非常相似。很多大师在进行创作时都很忘我,通常会忘掉周遭的存在。这是一种沉浸其中的乐趣。不要小看这种能力,我们的宝宝在这么小的时候,就能经由涂鸦,达到大师经过数年摸索才能掌握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上天的恩赐。

绘画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让人彻底放松下来的事情,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或带有压力的课程。这一点,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牢牢记住。

如何保护孩子的艺术天分?

巴勃罗?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以后如何保持艺术家的天分。”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局限于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事物;而想象力拥抱整个宇宙,和我们未来希望知道和理解的所有事物。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帮助这些天生本已是艺术家的宝宝们,保留住艺术家的天分,这才是我们成人应该做的事。

更进一步的,若还能通过艺术的方式,开启并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是寻找到了让他们拥有新时代智慧的最便捷途径。

如果在宝宝刚开始为自己的涂鸦行为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我们就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学习方式来教育他压制他,这是不行的。

请为了让宝宝能够体会快乐而画画,能够表达心灵而画画,能够养成沉浸其中的能力而画画,能够与神秘的精神世界做沟通而画画,能够拥有本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画画,为了幸福感而画画。画没有压力的画,画不用总去解释的画,画纯真的画,画真正像个“孩子”一样状态的画!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引导。

孩子与孩子之间,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再没有比身为父母的你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比如说,一个偏理性的做事有条理的宝宝,我们可以通过本书介绍的“曼陀罗涂色”、“做拼图”、“画地图”等有趣的形式,充分地在绘画中发展他逻辑性的一面;另外再通过“水的游戏”、“有颜色的魔力城堡”、“光影俱乐部里的神奇探险”等环节,大力为他补充创造性涂鸦的营养,充分释放他的灵感,启动他的创造力,并让他的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2:5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什么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开启无压力涂鸦的美好生活(2)
再比如说,一个偏内向的与人交往很谨慎的宝宝,我们可以经由“颜色城堡”、“蔬果小镇”、“绘本创作”等环节,多多地在涂鸦时间中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颜色、材料和形式,并适当固定下他的创作表达时间。所谓“创作表达”时间,就是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气氛,让他当着全家人的面,来说说他的画,讲讲画里的故事,家人要给予真诚的关注与恰当的鼓励(这本书里也会在每阶段穿插这样的表达时间,让孩子都有机会讲一讲自己的创作,哪怕只是有勇气站到人前,都值得我们给他最热烈的鼓励)。这会在充分发挥宝宝创造力的基础上,很好地发展他的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还有生性活泼好动的宝宝,我们很多时候要逐渐让他了解规则的建立,秩序的遵守,以及专注力的重要性!

看看,同样是涂鸦,同样是使用一本书,每个宝宝所要体验的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一个孩子未来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先天的)与环境(后天的)所决定的,既然遗传因素这么要紧,那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这么强调要区分孩子的特质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些特质,我们所要做的,并非竭力去改变,而是要帮助孩子们认识到、驾驭好。也就是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质,并且好好利用它。

这样看来,涂鸦的过程,不单单是在创作,也是在帮助孩子主动梳理自我特质并充分发展的一个过程。

第二,灵活运用三大法宝。

作为老师也好,父母也好,拥有三大法宝是关键:

有一副好“耳朵”——善于倾听;

有一双好“眼睛”——乐于发现;

有一只好“嘴巴”——懂得赞美。

倾听孩子创作的声音,发现孩子探索的脚步,赞美孩子点滴的进步。

倾听,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

发现,是与孩子一同探寻自我与世界的开始。

赞美,是促使孩子学会为自己“积极归因”的动力,是培养他们自信的最佳助力。

宝宝爱涂鸦,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条件来顺应他的天性。我们今天让他享受画画的过程,并非让他一定要画出完美像样的一只猫一个人,而是逐渐培养起他对待绘画这件事的信心和耐心,培养起对于美的认知和自己的理解,培养起对颜色的直觉,培养起他们感知事物的敏锐角度,以及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三,掌握好一幅作品结束的时机。

很骄傲,这个时刻,梨汤老师见证到了。

本来,这次的涂鸦,梨汤只是想让宝宝们体会木炭条的感觉,一根木炭条可以拖出浓淡粗细的不同变化,是宝宝刚刚走入涂鸦世界的小帮手。不过由于它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在2岁左右的小宝宝身上,我们只注重体会,而不注重用它来描摹具象物体。

梨汤带宝宝们到树林里拣拣小树枝,再一起摸摸小炭条,并告诉他们,这是柳树枝烧成的一种小工具,可以用来画画。这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原来,烧过的树枝也能画画啊!

于是我们回到工作室,就开始尝试进行木炭条涂鸦了。

不得不说,这次的炭条涂鸦活动,宝宝们给了我一次强烈的震撼。

拿小雅来说,她先拿笔在纸上随意画了两条竖线,说这是猫的脸,并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

后来小雅把这个竖线在顶端封了口,划拉出两个像耳朵一样的突起,然后圈出了眼睛,用锯齿线勾出了嘴巴。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3:1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什么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开启无压力涂鸦的美好生活(3)
这时,我已感到很惊喜,于是进一步带她往前走,“小雅还见过猫有毛茸茸的什么呢?对哦!是身体和大尾巴,你试试看,把它们画下来吧!”

于是,小雅大笔一扫,用一条有力的线,勾勒出猫的背部和尾巴。这时,她不敢相信地把画举到我眼前,使劲指着说:“看!尾巴!尾巴!梨汤老师,你说我的猫棒不棒啊!”

我热烈地拥抱了她,说:“真是太棒了!小雅的猫咪竟然还弓着背,真的太棒啦!我们再来想一想,还有什么要画的?”

“对了,还有花纹!我见过!”

又噌噌在猫身体上添上两笔花纹。

这时,宝宝的创造力被完全打开了。她又在猫之外的空白上继续添画下去。这时,我拿出另一张白纸,对她说:“小雅,我觉得这幅猫已经很棒了,我们能不能用另一张纸,继续新的创作呢?”

孩子没有犹豫地接受了,接过纸,开始新一幅的创作。

在宝宝进入涂鸦世界之初,是没有“已经画完了”这种概念的。他们喜欢经由自己的戳戳点点,来挑战一张纸的极限,直到把纸张画满甚至戳烂为止。这个时候,是需要成人在旁边适当提醒与引导的。如果说看到宝宝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创作出一幅大作,一定要尽力保护下来,这种刚刚开始尝试的涂鸦行为,能画出传神、形象的作品,几率并不高。所以,选择恰当的时机为他们递上一张新纸,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当然,随着孩子涂鸦经验的累积,他们也会越来越清晰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什么时候还要继续,这时,我们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来决定一幅作品结束的时机。

比如这幅,是我们刚刚欣赏过的画猫的小雅,在3岁半时创作的一幅作品。绚烂的大火燃烧起来,把小人儿围在了中间。小人儿伸长了手似乎要抓住什么。这幅画一开始就画得很美,一个彩色的小孩占据了画面中心位置,这时小雅边画边讲了起来:“一个小人儿要尿哗哗,她憋不住了,只好站着尿了起来!”还用颜色在小孩的腿中间画了几个水滴,意思是已经开始尿了。你看,孩子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天马行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画家长觉得很难看懂的原因所在啊!因为孩子的画笔单纯直接,很多时候是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想象为目的,而这些有时在成人看来却没有价值。所以,要想看懂宝宝的画,还得自己拥有一双孩子般清澈的眼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行呢。

当小人儿的形象完成后,虽然整幅作品在我看来已经很美了,但是小雅还是在继续边画边念叨,“我还没有画完呢!大火着起来,因为小人儿一直尿尿所以都不会烧到她”,说着笔一直不停地在小人儿的周围添加颜色,画到自己满意了才主动停了笔。此时,孩子所要表达的东西已经彻底地展示了出来,一幅颜色唯美的画到此完成。在此期间,我没有给予任何的引导与干涉。

这也就是我说的,“随着孩子涂鸦经验的累积,他们也会越来越清晰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什么时候还要继续,这时,我们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来决定一幅作品结束的时机”。

一个孩子,在他涂鸦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偶然创作出非常意外的作品,是需要成人适当提醒与保护的,例如小雅画的猫这种具体形象的创作。但实话说,这样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出现这样具体涂鸦的罕见机会时,成人一定要区别对待。像小雅,创作的前提就是因为她确实见过真实的猫咪,对猫咪很感兴趣,这是她想画猫的根本动机。大部分孩子在3岁左右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在无形象意识地进行着涂鸦。所以,看到猫的创作,你一定不要拿它跟自己孩子同年龄时的作品去比较,也不要硬让孩子去进行具体形象的涂鸦,在孩子没有主动意愿的前提下,这样的行为对于他们是极大的损伤。梨汤要提醒你的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创作,没有可比性。创作的背景,孩子的特质,都是完全不同的。本书中所有列举的作品图片,都只是同年龄孩子创作的一种方向,而且这些图片都是在梨汤数年的教龄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不同时期孩子的代表作品。如果拿它们跟自己同年龄段孩子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事。这点请家长朋友们千万记牢!

举出小雅在2岁多和3岁多分别进行的这两幅涂鸦作品(见前文),是想向大家说明一点:何时需要引导,何时需要放手。看明白这点,也就足够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3:3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 水之城——从水的游戏开始轻松涂鸦之旅(1)
今天,“梨汤号”创意小火车起航啦!我们的第一站是——水之城。梨汤老师要带着大朋友和小朋友,开始欢天喜地的玩水游戏!好了,前方就是水之城啦,我们下车去看个究竟。

水池边,东东正认真地洗着什么东西。原来,他不小心把其他小朋友的湿纸巾弄脏了,执意要给人家洗干净。在洗的过程中,东东发现了小纸巾的秘密:它会在装满水的池子里浮起来!使劲按下去,小纸巾浮起来,再按下去,它又浮起来。于是东东一刻不停地与小纸巾做起了战斗!

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这个工厂里出品的一种神奇玩具。上面这样的场景,也许在你家中曾经反复出现过。

宝宝几乎没有不爱这种神奇玩具的。但是,这也是令很多妈妈头疼的地方:宝宝爱玩水,可是折腾得到处都是,清理战场很麻烦。因此,只有采取遏止的态度,限制孩子玩水,但我们却忽略了,宝宝正是在这样的反复折腾中探索事物,与世界打招呼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行为——这样单纯性的“玩”本身是无所谓好与坏的,重要的是爸爸妈妈们从怎样的角度来引导。

如果我们在此刻阻止了他们的行为,那么宝宝不但永远不会发现水的秘密,也会逐渐丧失发现自然界其他小秘密的好奇心。

所以,请大朋友们放轻松,与梨汤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索水之城吧!

本站我们所能收获的:

1 观察力与专注力的培养。观察瓶子的形状,观察水中放入不同物品及滴入颜料时产生的神奇变化,这些会激发宝宝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专注力。

2 在游戏中自然引导出沉、浮、融化、浑浊、清澈等概念。

3了解并熟悉浓与淡的产生与变化。

4 运用浓与淡这对元素来进行轻松地创作。

5 第一次使用毛笔的新鲜感受。

6 形与色的自由探索。

7 提升创造力。

8 对现象的主动思考能力。

材料小伙伴

◎ 墨汁 ◎ 水粉或水彩颜料 ◎ 水 ◎ 调色盘 ◎ 各种形状的透明瓶子 ◎ 杯子 ◎

沙子 ◎ 糖 ◎ 面粉 ◎ 塑料泡沫球 ◎ 毛笔

创意练习本

1. 喷壶游戏——滴流森林  2. 奇妙的水之花  3. 雨来啦!——有关晴天雨天的观察和创意涂鸦

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透明瓶子,可以是塑料瓶,也可以是玻璃瓶。

步骤一:瓶子游戏

引导宝宝观察瓶子的不同特点,把水倒入这些不同形状的透明瓶子里,观察水的变化。引导他们留意观察水的特征,从游戏中让孩子了解到,液态的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它的外形由装它的容器所决定。

步骤二:触摸与感知

宝宝哪有不爱水的呢?我们一一来摸摸看,闻闻看吧!

水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呢?

认真观察后猜猜我们今天其余的材料小伙伴(沙子、面粉、糖等)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宝宝适当的提示,比如:“能做馒头和面条的东西是什么?”“可以吃的,甜甜的,可以冲水喝的东西会是什么?”等等。

步骤三:观察与表达

“哈哈!面粉软软的,轻轻的,好好玩啊!”

“小沙子有点硬。”

“塑料泡沫球也很软。”

“如果手上有点水的话,白砂糖好像黏黏的。”

这都是宝宝们自己通过触摸得出的结论,我们要引导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步骤四:水的游戏

把沙子、糖、面粉、塑料泡沫球分别放入不同的透明杯子里,观察之后,让宝宝用毛笔的杆来搅动杯子里的水,引导他们观察杯子里放入各种东西后产生的反应与变化。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3: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 水之城——从水的游戏开始轻松涂鸦之旅(2)
比如,“小沙子在哪里?哦,它在瓶底,它沉在了瓶底。小砂糖哪里去了?不见了?它变到哪里去了呢?对!乖乖说得真棒!小砂糖化了,它融化在水中了。还有什么是可以融化的呢?”

就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把沉、浮、融化、浑浊与清澈这些概念自然地引导出来。由于是在游戏中玩出来的,宝宝会全面吸收并牢牢地记住。

步骤五:跳舞吧,墨汁!跳舞吧,颜色!

“小然你想不想看颜色在水里跳舞呢?很想啊!好的,你用毛笔蘸取一点颜色,滴到你面前的瓶子里吧!只滴一滴哦!”

父母这时可以协助宝宝把颜色滴一滴到瓶子里,和宝宝一起观察颜色在水里的变化。

颜色开始跳舞了,太神奇了,我们好开心哦!

“小雯,颜色在水里跳舞了!你看看它现在像什么?像小蛇?太棒了,你看它长长的,真的很像!”

“还像水母啊!好棒!”

接下来再选择1至2种鲜艳的颜色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步骤六:浓浓与淡淡,一对好朋友——浓与淡的涂鸦。

有了水朋友的帮忙,我们再解释“浓与淡”的概念,就轻松很多了呦!

“我们看见墨汁和颜料在水里跳舞,也知道了水加得越多,颜色就会变得越淡这个道理。原来,浓浓与淡淡是一对好朋友呀!现在想不想请墨汁、颜料和水这些好朋友在纸上跳舞呢?”

“现在呢,我们就要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们拿出3个同样大小的瓶子,然后往里面从少到多地加入同一种颜色的颜料。”这一步可以有成人帮忙,注意把颜料的量区分开,第一个瓶子加一点点红色,第二个瓶子加中等量的红色,第三个瓶子加最多的红色。

“接着,往这三个瓶子里注入同样多的水。”

“然后,小朋友们用力地摇瓶子吧!把里面的颜料全部融化掉!”

梨汤老师TIPs

玩这个游戏时,限制一个定量就可以,比如刚刚我们就是固定每个瓶子里水的量,而改变颜料的多少,使水中的颜色产生深浅浓淡的变化。其实也可以固定每瓶里添加颜料的多少,通过改变加水量,来做成不同浓度的颜色的水哦!玩这个游戏时,最好用小支的水粉颜料,水彩颜色太浅,有时不容易出效果。注意在摇的过程中拧紧盖子,并不时倒转瓶子,观察瓶子的底部以及瓶口部分的颜料是否全部融化了。

在经过这一系列游戏与引导后,小朋友们对颜色与水之间的变化有了直观的感觉,接下来,就迫不及待地要画起来了哦!

有许多3岁以前的宝宝,是在洗澡时喜欢上水的。洗澡其实也是他们观察水的一个好时机:把洗澡玩具用力地在澡盆里摁下浮起,再努力地摁下;把水在两个容器里倒过来倒过去地反复玩……这都是我们宝宝自己发明的不用花一分钱的好游戏。

梨汤一直觉得,真正有价值的游戏与玩具,并不在于我们能花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它,而在于从它身上体会到的乐趣。像这种宝宝自行开发出的小游戏,其实是最有价值的,也最适合他们在生活中认识世界。很多时候,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多多开发一些这样的游戏,既满足了宝宝,也解放了自己。

在洗澡时间里,与宝宝做一些这样的小游戏,既开心又能获得许多有关水的知识,多棒呀!

创意练习本

①喷壶游戏

——滴流森林

宝宝经常会对喷壶这种工具感兴趣,拿着它这喷喷,那喷喷的。我们就利用喷壶的特性,来做些好玩的涂鸦吧!

材料小伙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4:2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 水之城——从水的游戏开始轻松涂鸦之旅(3)
◎ 喷壶(最好是嘴部好摁的,这样宝宝不用太费力) ◎ 大张(4开或以上)素描纸 ◎ 颜料 ◎ 毛笔 ◎ 调色盘 ◎ 洗笔桶 ◎ 旧报纸等

准备好这样一些简单的材料,就可以和宝宝一起玩喷壶游戏啦!

步骤一

把白纸固定到墙上,在白纸墙上和地上多固定一些旧报纸或塑料布,最好把墙面和靠近墙的地面都遮住,省得事后不好打扫。

步骤二

让宝宝选一种赭石或咖啡色(树干的颜色),挤一点到喷壶里,倒入清水,用力摇匀,如果底部还有沉淀,可以找一根筷子或毛笔伸进去搅搅。

步骤三

开始喷吧。把喷壶的嘴部调节成直流——喷出的是水柱状液体,一般的小型喷壶都是这种喷嘴,对着白纸让宝宝尽情喷吧!注意,可以有高低起伏,但是别在纸张顶部喷太多,这样,就没有地方画树冠了。喷完之后,颜色会顺着纸滴流下来,变成树干。

步骤四

画树枝和叶子涂鸦。拿毛笔把树枝画出来,然后既可以把喷壶刷干净,按照步骤二的做法制作出绿色的颜料水来喷出叶子,也可以用毛笔分别蘸各种绿色来画叶子。

梨汤老师TIPs

往喷壶里倒水时,要注意开始少倒些,根据喷出的色彩浓淡再逐渐加水稀释。如果一下子倒很多水进去,颜色会浅得看不出来,这样即使再加很多颜料,也很难变成浓浓的树干色。如果没有喷壶的话,用毛笔直接蘸取含水量比较多的颜色,滴在纸的上部,然后把纸竖立,让颜色流下来也是可以的哦!

②奇妙的水之花

材料小伙伴

◎ 素描纸 ◎ 油画棒 ◎ 颜料 ◎ 毛笔 ◎ 刷子 ◎ 调色盘 ◎ 装满水的洗笔桶

步骤一

用刷子蘸满水涂刷白纸,直到把整张白纸都涂上水。

步骤二

用毛笔蘸上喜欢的颜色点到纸上,颜色会迅速地渗开,就像花儿瞬间开放,引得宝宝惊呼连连!真是一个奇妙的体验。

步骤三

把纸充分晾干,用油画棒在纸上进一步涂鸦。可以根据色点的外形自由勾画一些线条作为辅助。

③雨来啦!

——有关晴天雨天的观察和创意涂鸦

下雨是3岁左右刚刚开始接触涂鸦的宝宝最喜欢表现的主题之一,这可能与他们开始涂鸦探索期时喜欢用不同的力度在纸上摁出点状痕迹有关。所以,我们可以充分把握住他们喜欢探索“点”、表现“点”的年龄特点,来进行一些主题绘画。

材料小伙伴

◎ 素描纸 ◎ 颜料 ◎ 毛笔 ◎ 调色盘 ◎ 洗笔桶 ◎ 油画棒 ◎ 剪刀 ◎ 彩纸 ◎ 胶棒 ◎ 数码相机等

步骤一

在生活中观察晴天和雨天时大自然的景象。

步骤三

用毛笔蘸颜色在纸上涂鸦,完成晴天的创作。阴天下雨时小一点的宝宝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家拍照并选择合适的照片冲印,这也是一种创作。

步骤二

可以用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棒等工具来创作晴天的作品,也可以和爸爸妈妈在晴天的时候到户外拍照,并把照片冲洗出来,这也是一种创作。

哇哦!这一次“水之城”的探险之旅就要结束,我们马上要离开了。今天你的表现非常棒哦!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风婆婆之家(1)
这一回,我们乘坐小火车,来到了“风婆婆之家”—— 一个幽蓝色的城堡。微风从发梢上轻轻拂过,站在落叶般的黄色巨型大门外,耳边忽然响起了一首好听的歌——

风婆婆,本领高,

吹得风筝天上飘,

吹得小草弯弯腰,

吹得白云到处跑,

吹得树叶落下来,

吹得小鸟不见了。

噗——

原来,这就是风婆婆的“风之歌”。我们迫不及待地敲了敲大门,吱嘎一声,大门打开了。

大家迈入了风婆婆的家……

来,和梨汤老师在风婆婆的城堡里寻找风的秘密吧!

本站我们所能收获的:

1 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自然界的四季更迭和树叶飘落等自然现象;

2 深入思考的能力——对风产生的现象进行思索;

3 学会尊重身边值得尊重的一切,包括落叶;

4 让孩子了解如何发现风,制造风,与风做游戏;

5 观察力的培养——对各种叶子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细致观察;

6 想象力的释放——根据各种叶子的特点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不同的叶子作品,以及对嘴吹出的各种形象的创想;

7 锻炼肺活量;

8 手眼的协调性;

9 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

10 触觉敏锐性和感知力的增强——通过风的游戏对宝宝进行抚触;

11 刷牙漱口等生活好习惯的建立;

12 培养自控力、独立性等好行为——通过了解风和大自然,学会对周围的世界做出适宜的行为;通过游戏前中后的准备、参与及收拾,培养自控能力及独立性;

13 增进亲子感情。

材料小伙伴

◎ 落叶 ◎ 胶水 ◎ 油画棒 ◎ 毛笔 ◎ 颜料 ◎ 调色盘 ◎ 洗笔桶

游戏开始啦!

步骤一:发现风婆婆

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总是充满强烈的好奇。在这之前,也许很多宝宝已经自己捕捉到了风婆婆的影子。是啊,风这个无色无味不好琢磨的老婆婆,可是很受他们喜爱的哦。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宝宝更深入地观察到她。

比如说,和宝宝去看放风筝,问他:“奇怪,风筝怎么一会儿往这边跑跑,一会儿往那边跑跑,这是为什么呢?妈妈想不出来,宝宝知道吗?”

更深入一些呢,可以问宝宝:“哎呀,你看,小树为什么有时往这边倒有时往那边倒?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一步步的,激发起宝宝去探索风的无限乐趣,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宝宝的观察力。宝宝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风的形成,风的方向,风的作用。大自然这个课堂,是不是很奇妙呢?

落叶飞舞,窗帘飘动,头发被风刮得飞了起来,小草被风吹弯了腰……你看,生活中有这么多风婆婆的影子,快和宝宝一起来寻找吧!

步骤二:在“风工厂”制造风

在“风工厂”里,我们可以玩的游戏非常多。比如与宝宝一起拍拍手,感受手掌运动带来的风;和宝宝一起跺跺脚,看看地上的小纸片往哪里飞;给宝宝一团卫生纸,让爱撕纸的宝宝撕出一堆纸屑来,拿纸板扇着玩儿……

拿扇纸屑游戏来举例说明,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 妈妈事先准备好纸。

2. 妈妈带宝宝到家里好打扫的角落,一起坐好。

3. 宝宝和妈妈撕上一堆纸屑,并把纸屑归拢放好,堆成堆儿。

4.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板或者薄薄的小书、小扇子,由慢到快地扇风,也可以由妈妈和宝宝配合不同速度与节奏来玩:妈妈拍一下手,宝宝扇一下;妈妈拍得快,宝宝扇得快。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5:05: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风婆婆之家(2)
5. 最后,请宝宝和妈妈一起来“打扫战场”,把满地的碎纸屑收拾好吧。

在这整个活动里,宝宝不但能够锻炼小手的精细能力,而且还能锻炼耳朵,好处多多啊!

梨汤老师TIPs

在扇纸片游戏里,梨汤老师觉得用卫生纸比较合适。报纸好撕但是有油墨,对宝宝不安全;普通打印纸太硬,不小心的话会划伤手。所以用柔软又安全的卫生纸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这个家家都常备,随时都可以玩。

步骤三:与风婆婆做游戏

我们知道,宝宝从出生开始,就非常渴望爸爸妈妈的抚摩、亲吻和拥抱,这些触觉体验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吹吹风”来进行一种新型的“抚触”。

比如,对于小一点的宝宝,我们可以边对他说“风婆婆来看宝宝了,风婆婆来吹吹宝宝的小手,吹吹宝宝的小耳朵,吹吹宝宝的小鼻子,吹吹宝宝的小脚丫……”边吹宝宝的相应部位。

大一点的宝宝,我们可以对他说:“风婆婆吹来了哦,宝宝来做一棵小树吧。风婆婆从这边吹来了,宝宝往哪边倒呢?”还可以和宝宝互动,妈妈爸爸闭上眼睛,让宝宝吹吹你身体露在外面的某个部位,然后你们来猜猜宝宝吹在了哪里。在家里和孩子做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培养亲子感情,真是很适宜哦。

这里梨汤老师还要为爸爸妈妈特别奉献一个能让宝宝刷牙漱口不费劲儿的小游戏。

很多妈妈都会为宝宝还没养成刷牙漱口的习惯而头疼吧,所以梨汤老师为刚才的游戏增加了一点“佐料”,让它成为一个培养宝宝好习惯的小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它还是非常灵验的——请看秘诀。

我们可以选择每次上床睡觉前来玩刚才的“吹风”游戏,玩之前对宝宝说:“我们今天要玩风婆婆吹吹吹的游戏了哦,但是,妈妈的嘴巴今天吃了很多东西,有一些怪味道,妈妈可不想变出怪味道的风来。所以我现在要去刷牙,宝宝想不想变出香香味道的风来呢?想的话,和妈妈一起刷牙去吧!然后我们回到床上,好好地来玩风婆婆这个游戏吧!”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关注点落在“能够变出香香的风”这件事儿上,所以通常不会抗拒的。

步骤四:落叶跳舞

在风婆婆的家里,梨汤看到了很多树叶,于是问:“风婆婆,你把这些落叶藏在宝箱里干什么呀?”

风婆婆回答:“这是每年秋天我去各地旅行时交到的好朋友,它们想跟我一直做朋友,所以请我从树上把它们吹下来,然后我用我的大斗篷把它们带回城堡里来啦。这里的每一片叶子朋友,都十分的特别。”

哇,原来,落叶还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呢!宝宝们,你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落叶吧!

①到户外捡落叶。

如果你和宝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秋天,那是再好不过了,你马上可以带宝宝玩起

来。

公园里的小树林、社区里、郊外、马路边,都是我们搜寻宝物的地方。

如果不是秋天,也没关系,读一些落叶的绘本,比如梨汤在本站开始推荐的《落叶跳舞》,里面就有非常有趣的落叶形象。然后,耐心地等待下一个秋季的到来,到时多捡一些落叶回家,在不能出门的天气里,和宝宝一起用树叶来做好玩的游戏,进行创作。大自然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朋友,梨汤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宝宝能生发出对自然的由衷热爱,并且发现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美。

首先,给宝宝准备一个大大的宝物袋。最好是透明的,这样能够随时观察袋子里的东西。

然后,在宝宝经常走的路上,或者在一次快乐的全家秋游中加入我们的“寻宝”环节吧!

带着我们的宝物袋,与宝宝一起寻找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落叶吧!还有小松果、小树枝等等从树上落下的各种“礼物”。可以找个小树棍,为自己寻宝。

②拿出胶水、剪刀,用不同颜色与形状的落叶,创作叶子画吧!

小朋友是不是已经创作出了自己的叶子画呢,快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吧!

创意练习本

1. 追寻风婆婆的脚步——亲子摄影

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寻找风婆婆的踪迹,比如吹动的树叶,飘动的窗帘,妈妈被刮起的头发……

拿出相机,把你发现的有趣现象拍下来吧!

2. 吹出来的画

材料小伙伴

◎ 环保颜料(或食用色素) ◎ 清水 ◎ 吸管 ◎ 毛笔 ◎ 素描纸

梨汤老师TIPs

可以直接用嘴吹,也可以使用吸管。小于3岁的宝宝如果用吸管的话,要截成合适的长度,并且保证边缘光滑不扎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使用吸管时,一定要反复对宝宝强调,我们今天是来“吹画”,并且请宝宝把手放在吸管下,爸爸妈妈用吸管演示往外吹气的过程,这样更加直观。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3岁以内的宝宝肺活量不是很大,掌握不好力度,容易吹出口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吹画次数的增多,慢慢会越来越棒,宝宝的肺活量也会在这样的吹画中得到锻炼!

另外,除了在我们本书为宝宝准备的空白处吹画,在家还可以准备一些彩色厚卡纸,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来吹漂亮的烟花:在深蓝色、黑色或其他颜色的纸上面吹出很多鲜艳颜色的烟花。

用嘴或吸管对着有颜色的水滴用力吹,观察吹出来的形状,展开想象。拿毛笔或者其他工具继续涂鸦,把想象的东西变出来。

好了,我们在风婆婆的家里玩了好长时间了,这次奇妙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都开心哦!下一站我们要去神奇的石头村。
16#
发表于 2013-1-18 00:35:21 | 只看该作者
又有新东东了,看看~~~
18#
发表于 2015-5-4 22:53:03 | 只看该作者
看的入迷 下半部分跪求啊
19#
发表于 2016-1-10 19:37:54 | 只看该作者
刘大辛苦了~~~
20#
发表于 2016-4-7 16:54:1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