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5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把儿童画培训纳入游戏范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 20:4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把儿童画培训纳入游戏范畴

摘自http://www.zgshj.com/Know/CPEdu/2005/0562200100327132.htm

时至今日,在儿童画这片广阔的天地,仍有很多新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也仍有很多疑问等待我们去解决。其中,尤以儿童画的培训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我以为,弄清楚这一问题的前提,必须溯本追源,首先明确儿童画培训到底应归属哪个门类范畴。“这算什么问题,儿童画培训当然属于绘画的范畴。”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毫不犹豫地回答。然而,当做一番冷静的思考和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答案并非如此简单,这主要是因为——

  儿童画培训宗旨发生了根本转变

  早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多将提高审美修养,激发绘画潜能、培养绘画人才作为培训宗旨,即“为画而学”的教育观。近年来,随着国外儿童美术教育观的渗入、影响,随着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口车的提出,“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教育界、美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则认为学习绘画技巧、绘画形式不应是儿童培训的主要目的,儿童画培训应将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根本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要求教学者必须改变培养小画家的教学思维,要求教学者将过去的重画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训练过程,要求教学者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材和多种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在训练形式上,要求教学者应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力求多样性、新颖性,让孩子在培训的全过程中,充分体味到寓到于乐、寓教于玩。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观点,再回过头来审视绘画艺术时,却发现:绘画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其最后结果、最终目的是重画面效果,而非重绘画过程。关于这一点,无须在此赘言。不仅如此,儿童画和绘画在——

  描绘形式和训练方法上存在极大差异

  按照一般绘画的规律,绘制一幅画,在明确主题后,必须考虑构图形式、造型处理、色彩配置以及表现方法(包括工具材料),上述四点构成绘画的基本要求。即便如蒙德里安等抽象派画家创作的抽象几何图形画,淡化甚至抛弃了主题,也仍然离不开其它构成要素。但当我们走进儿童画的世界,却发现在这里不须要求构图形式的变化,强调的是儿童随心所欲大胆任意的挥笔;不须要求色彩配置的完美,强调的是儿童想像之翅自由自在的飞翔;不须担心造型处理的可笑,强调的是儿童心灵之窗毫无顾忌的敞开;不须担心表现方法的稚拙,强调的是儿童全心投入乐在其中的玩耍。总之,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信手涂鸦,而不必按照绘画的要求来处理画面艺术形式。

  儿童画的训练方式和绘画的训练方式也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重视多种能力训练,后者重视基本功训练;前者学习模式自由随意,作画过程中,多遵循个人意愿,后者学习模式规范严谨,习画过程中,多遵循老师意愿;前者教学形式多样化,可能玩中学画,画面效果强调趣味性,后者教学形式系统化,必须为画而画,画面效果强调艺术性。综上所述,儿童画和绘画在培训宗旨、描绘形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它们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由此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儿童画培训不应归属于绘画范畴,它只是儿童借助绘画工具来表达感受、娱乐身心,并以此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游戏,因而,——

  应将儿童画培训纳入游戏范畴

  对于儿童画游戏说,相当多的教学者都不会赞同,他们认为,即使在培训宗旨、描绘形式、教学方法上,儿童画培训和绘画训练存在明显差异,但儿童画培训毕竟含有很大的绘画成分,毕竟由画而来,因此,儿童画培训只能属于绘画范畴。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判断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只看表象,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充分考虑到它在社会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以搭积木为例,虽然这种玩具源于建筑的启示,并含有很大的建筑成分,便归根到底,搭积木仍然只是模仿建筑的游戏,它只能属于游戏玩具的范畴,而不属于建筑的范畴。儿童画培训不也正是如此吗?固然,儿童在拿起笔绘制图画的过程中,会因此而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并有极少数儿童因此而进入绘画的训练阶段,走上专业画家或相关职业的道路。但对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儿童画仍然只是他们乐在其中的游戏。我们说儿童画是一种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它要求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倾注更多的心血、体现更强大的能力。因为,儿童画培训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游戏,它比一般游戏内容更丰富、规则更宽松、过程更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玩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它要求游戏的指导者必须精心组织、合理排序、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玩者的心智,充分发散玩者的思维。无疑,儿童画游戏对教学者提出了道道难题,我们能圆满解答吗?

  不可否认,在目前国内儿童美术教育的讲台上,虽然“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受到愈来愈多的非议,但“为画而学”的教学方法,却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究其原因:1、不认同新观念;2、绘画式的教学方法,易教易学易出成效,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却受到诸如教师能力、教学环境、教学道具以及经济效益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推广施行。关于第一点,很多人都会振振有词:“为画而学”有什么不行?为国家从小就培养绘画人才又有什么不对?只要注意在培训过程中,不以成人思维、成人眼光来看待、要求孩子,并根据儿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新颖丰富的方法来引导训练,孩子照样可以既学到具体的绘画知识,又能提高多种能力。儿童音乐、儿童舞蹈、儿童文学诸姐妹艺术莫不如此。

  

  上述观点,从表面看来,确有道理,也惟其如此,“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及教学方法才能独领风骚,长期占据国内儿童美术教育讲台的主角之席。但是,在经过深入、缜密的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上述观点,完全忽略了儿童画和其它儿童姐妹艺术在训练方法上的最根本区别,完全忽略了绘画不同于任何学科门类的艺术特性。这里,先让我们来看一看——

  儿童画学习模式与其它艺术门类学习模式的根本区别

  目前学校所教授以及社会上所办各类培训项目,如舞蹈、器乐、声乐、书法、武术、球类、棋类等,其施行的基本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临摹;从基础训练到技巧方法,都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训练程序,并尤其重视基本功训练。以书法为例,从执笔方法到书写顺序、书写方法、选择碑帖,都须遵照一定规则,决不允许孩子任意乱写。再以音乐为例,学器乐者,从执器方式到弹奏方法、技巧训练、曲目选择,学声乐者,从歌唱方法到歌唱形式、歌唱技巧等,也都须循规蹈矩,决不允许乱弹乱唱,其它培训项目也大抵如此。固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尽可能将课型、课题设计得丰富活泼一些,但总的说来,仍是让学生模仿得多、创造得少,且不允许出错,错了则必须改正。

  而儿童画的教学模式则完全不然,尤其是重能力训练的游戏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给孩子最基本的方法后,孩子便进入了一个自由自在的表现天地。他们可以不管基本功而“乱涂乱画”,他们甚至可以“错误百出”:画错结构、画错比例、画错色彩、画错自然界中科学原理阐释清楚的任何现象和物体。不仅仅儿童如此,成人画亦如此。故在西方绘画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学科”,儿童画被认为是“儿童真正的最自主的活动”。按此可得同结论,儿童画培训中的重创造、轻临摹、能出错的教学模式,是任何其它学科门类教学模式都不具备且无法办到的。这是儿童画教学的最基本特征。由这一结论引申到绘画不同于任何学科的艺术特性,这就是——

  创新意识比基本功更重要

  当问到学好任一学科门类,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可能肯定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基本功!学音乐如此,学书法如此,学舞蹈如此,学棋、学武乃至学文化、学科学莫不如此。而绘画,在其它学科门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基本功,在这里只能屈居次席,而让位于更重要的创新意识。这一观点,或许相当多的人都会不赞同,就让事实来证明吧。

  纵观中外数百年画坛,具有扎实基本功的画家可谓多如牛毛,但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都因在观念上、方法上缺乏创新意识,而难在画坛占有一席之地。而有些基本功并不出众甚至很一般的画家,却因善于发现、善于创新而名垂画史。国外最典型的例子要算朴素派画家卢梭。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不是职业画家,但他凭着儿童般天真无邪的思维方法和无可比拟的幻想力,以看似笨拙幼稚,实则质朴典雅的独特绘画风格,终于在现代绘画的领地,矗立起一座高峰。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可举吴冠中先生,单以国画功底、笔墨基本功而言,吴先生绝对够不上一流水平,但吴先生独具慧眼,以超人一等的革新精神和独特新颖的绘画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中国画又一新天地的大门,不愧为一代大家,也正是基于创新意识,吴先生才大胆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口号。

  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在绘画中占有何等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地位。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马上反驳:任何学科要发展、要前进,都必须求新、求变,但切莫忘记除绘画外的任何学科要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扎实而牢固的基础(或谓基本功)。而绘画的创新则不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一艺术特性正是由于绘画“无错误学科”的本质所决定的。故绘画可以“无中生有”、“异想天开”、“是非颠倒”、“黑白不分”、“胡编乱造”、“胆大妄为”。而其它学科都不可能如此。

  既然创新意识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因素,则何种教学方法更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呢?答案显然是明确的——

  游戏式教学法更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这就是为什么要将儿童画纳入游戏范畴的最根本出发点。固然绘画式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但既然是属于绘画范畴,则必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绘画能力的提高上,必然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相应加强绘画基本功以及技巧的训练。其结果,将导致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画成才期望值过高,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加大,致使绘画兴趣锐减。如遇上艺术素养不高的教师,则更易使孩子进入过早定型的误区。之所以“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一再成为儿童画教学中争论的焦点,正在于我们太看重儿童画培训中的绘画功能。

  将儿童画培训纳入游戏范畴,正是为了对儿童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正是为了从小就开掘儿童的创新意识。游戏式教学不再注重绘画技巧的学习和绘画效果的评价,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像不像,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活动,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真正使儿童画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比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中西画坛,只要是客观求实、不带丝毫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在绘画主题、画面构思还是在绘画形式、技巧方法的创新上,西方绘画都远远走在了前面。尽管在这股创新的浪潮中,不时泛起消极颓废的沉渣,但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流却波及影响到整个美术门类及其它艺术学科。这一现象的形成,除开艺术体制、教育体制、思想观念的因素,也与国外儿童美术教育普遍施行的、旨在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自由式教学法有重要关系。

  综上所述,将儿童画培训纳入游戏的范畴,不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且比绘画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人才。“功夫在画外”正是对这一观点最精辟的注解。我深信“儿童画游戏说”的正确性。因为,它体现了儿童画培训的根本目的,它体现了绘画艺术发展的根本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深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游戏式教学法必然会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讲台占据主角之席。

  在结束本文之前,还须在此申明两点:1、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在儿童画教学中,仍然不得不考虑较多的绘画因素,但这并不妨碍我提出并思考问题。2、我并非轻视基本功训练,只是和创新意识相比较时,两者权衡取其一。

------作者姓名:钱毅  作者单位: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

2#
发表于 2008-8-27 18:07:49 | 只看该作者
果然与众不同啊!刘的审视角度很独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