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我们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学习也只会是被动的,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也会直接受到影响。我们本着培养、塑造和发展学生的目的,应该多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事实上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在认识世界过程的一种直观的视觉的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作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时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初三的雕塑课上,当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做书上现成的雕塑作品时,定会有那么一些同学提出来要塑造不同的东西;有的提出要塑造自己、有的想要做一件生活用品、有的还要做动物、建筑什么的等等。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塑造自己或其他东西的同学极大可能对那些东西比较熟悉或很感兴趣,当然做出来的作品其效果一定不会差,也有可能会更好。而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纪律而对此进行批评的话,就会使学生的创作热情受到挫伤,那样的结果只能导致一种注 定不完美的结局,不是吗? 因此,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尽情的去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 总言之,兴趣是慢慢形成的,教师只有进一步去了解学生的现有心理,正确的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出他们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创新和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能变得水乳交融,无懈可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