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470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画画的美术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5 23: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画画的美术课

建议思考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怎样才能合理地保护学生 的求知欲望?

案例描述

有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 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许多思考, 如能及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学生的探索精神,研究能 力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想, 这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 现以《太阳》一课为例。

片段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师:“阳光有什么颜色?”

生:“有红色。桔红色。金红 色………”

师:“太阳光照在大地上,给 我们什么感觉?”

生:“温暖的,炎热的……” “刺眼的,明亮的……”

“老师,‘光’是什么呢?”一 个学生突然问。 出人意料的问题,打乱了正 常的课堂步骤。

是啊,光是什么?这个问题 可大可小。说大可当做一个课题 来研究,说小可用一句话带过。 为使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我选择 了后者。我说:“光是能让我们看 清世界的东西。如果没有光,我 们就看不到任何景象,我们的周 围会是漆黑一片。会发光的物体 有很多,太阳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古至今,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关 于太阳的故事。像《金太阳》。 《太阳山》,《后弈射日》……”

正当我准备用神话故事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忽然发现,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还低着 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很显然, 他的兴趣并不在这些故事上。

“郭字,你在想什么?是不是 有好听的太阳故事要讲给我们听 啊?”他满脸稚气地抬起头,看了 看我,又环视了一下四周,还是 低头不语。

我从讲台来到他的旁边,才发现他在用手做捕捉的动作。他 把握紧的小手举到眼前,眼光探 寻到拇指缝隙间,过了一会儿, 放开手,遗憾他说:“我看到了, 也感觉到了,可就是捉不到它。”

“你说的是什么?”我俯下身轻声问。“光啊。我想捉住它,看看它的颜色,可是什么也没有。”

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一缕阳光悄悄溜进教室,照在了他的肩 上,照在了他的腿上。他对这缕 阳光产生了好奇,难怪会有这样 痴迷的举动。 “笨蛋,光是抓不到的。”不知 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周围的同学 发出了怪异的笑声。

片段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笑声越发地高涨了,同学们 向他投来了鄙视的目光。他的脸 涨得通红。 我迅速打开他的铅笔盒,倒出里面的东西,然后高高举起, 突然一松手,铅笔盒重重地落到 了桌子上,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一声响惊住了笑声。“怎么 了?”重重的问号划在了每个学生 的心里。

我走向讲台,讲起了那个著 名的故事——“苹果自落的启示”。

“……牛顿被自落的苹果敲醒 了,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科学论断。而我们的郭字被一缕 阳光困惑了,我想他是勇敢地提出捕捉阳光的第一个人,是我们 班即将诞生的了不起的科学家 ……”话音未落,教室里响起了 雷鸣般的掌声。

“郭字有了困难我们该不该帮 助他?”我环视一下全班。

“该”!

“我们一起帮他捕捉光好吗?”

“好!”

稍稍停顿了一下,我又接着 说:“老师要回办公室去取一些做 实验用的东西,在老师离开的这 段时间里,同学们要思考一个问 题:怎样才能捕捉到光?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

片段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迅速取回了一些实验用品 (火柴。蜡烛。三棱镜。玻璃纸。 白卡纸等)。回到教室的时候我几 乎惊呆了。学生一群一伙地拥在 窗台底下,并且争论着什么,原 来他们都伸着手,一次又一次地 用力捕捉那缕阳光。

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站在 这群可爱的孩子背后,静静地观 察着他们的“研究”。有的学生一 只小手紧握着,让阳光从手指缝 隙中钻人手心,再用另一只小手 的手掌当盖子盖到上面,像猪笼 草捕虫子那样一张一合着;有的 学生将捧起的小手慢慢地合拢, 像捧着心爱的小蝌蚪;有的学生 用食指和大拇指小心翼翼地去捏, 像在捏一根头发;还有的学生用 塑料袋来装阳光……只有郭字蹲 在那里,默不作声。我走近他, 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轻声 对他说:“想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他撅起小嘴嘟嚷着:“好多方法我 都试过了,没一个能行。不过我 发现虽然我没有抓住阳光,但是 能对它进行堵截。不信,您看!… 他伸出小手,让阳光照在他的手 上,然后指着地上的影子说: “这就是证据。”我被他的“结论” 逗笑了,立刻竖起大拇指对他说: “你真聪明,努力下去你会成功的。”

我转身对全班同学说:“郭字 有了新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示意大家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并把郭字叫到窗前将他的发现又 重复了一遍。为了让同学们都明 白郭字的新发现,我用实验加以 证明:点燃蜡烛,再用一张卡纸 和一张玻璃纸对光进行了堵截。 大家发现,只有不透明的东西才 能对光进行堵截。我又用多张卡 纸从不同方向堵截光,很快学生 得出了“捉光”的办法。有个学 生的回答最简单:把蜡烛装到不 透明的盒子里。也许这些方法行 不通,但是学生的思维在纵向上 有了更深的发展。换句话说,他 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接着,我们又用三棱镜做了 试验:在卡纸上剪个孔,放在阳 光下,让阳光从孔内穿过照到兰 棱镜上,再由它将光折射出去。 当雪白的墙上出现了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有色光时, 同学们惊呼了起来:“看啊!教室 里的彩虹。”几个淘气的男生率先 跑到了讲台上,踞起脚尖,伸直 胳膊使劲去摸“彩虹”。看着他们 可爱的举动,我笑了。

片段四:探究的收获

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 道家庭作业题:用自己熟悉的或 者喜欢的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光” 的作品。我以为这样抽象的内容 可能会难倒许多学生,但出乎意 料的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问。 一个大大的问号落在了我的心里: “他们能行吗?” 。

第二天一大早,便有几名学 生交来了他们的家庭作业,画得 不是很好,但非常有趣。

有一幅作品表现的是骑着光 去旅行。有一幅是在彩虹上荡秋 千。还有一幅是把一个大大的太 阳分成了七种色块,每种色块里 都坐着一个小朋友,我有些不解, 便问这个小作者,画面表现的是 什么意思;她解释说:“太阳妈妈 有七个孩子,分别掌管七种颜色 的光。妈妈走到哪里,他们就跟 到哪里,把世界照得非常美丽。”

现在我们再看看郭字的作品。 他是个好思考的孩子,他交来的 作业也与众不同。整张纸上除了 黑色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颜色了。

我好奇地问:“你画的光呢?”

“我画的是没有光。我把毛巾 蒙在眼睛上了,什么也看不见, 和盲人一样。”

我又追问:“那是一种什么感 觉?” “是害怕的感觉!我怕我真的瞎 了,没人能帮助我。”

一个很好的德育机会闪现在 我面前,我紧抓不放,说:“为了 不再有这种感觉,我们该做些什 么呢?”

“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他说。 我接着提示道:“还要帮助……”

“帮助盲人!”他有些兴奋了, 抢着回答。 “还有呢?”我又追问。他思考 了一会儿,睁着  大大的眼睛看着 我,非常认真他说:“还有就是让光 更明亮一些,颜色更多一些……”

我为他的回答感到高兴,从 红花盒中取出一朵红花贴在了他 的作业上。他高兴地笑了。

课后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感到 无比的轻松和愉悦。这堂美术课 上,同学们没画一笔,但我并没 有因此而失去我的课堂,失去我 的学生。我为我的大胆行为而高 兴。可以说这是一堂不怎么样的 尝试课,可就是这样的一堂课,我 恰当地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

这样的美术课,也许培养不出 画家,但是我相信,学生学会了思 考,保留甚至因此而激发起了他 们更大的好奇心,对于小学生来 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推荐
发表于 2014-5-5 15:12:31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你这一课。
无独有偶啊,我的教学纵跨小学和中学,所以20年前也将其开发成了一个系列的光学物理美术课程,继续研究光色现象:.
七种色光可还原成红、蓝、绿三种色光,进而还原成白光。
色光都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人眼可感应的色光叫红外线红外紫外线。
色光的混合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色光越混合越亮,属于加色法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混合是一种物质材料的混合。越混合越相互吸收,所以越灰暗,属减色法混合。等等。
3#
发表于 2006-6-16 19:33:33 | 只看该作者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是一节课中的闪耀星光的地方,运用得好如沐浴春光,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不能视而不见,应运用担当。

4#
发表于 2006-6-29 09:54:1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新颖,我也应该多尝试.
5#
发表于 2007-1-26 15:51:03 | 只看该作者

要有不同的是列才对.

6#
发表于 2008-1-28 16:58:20 | 只看该作者

    有想法,值得借鉴

[em01][em08]
7#
发表于 2011-9-30 14:06:3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8#
发表于 2014-5-4 08:52:47 | 只看该作者
思想的升华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好棒啊!
9#
发表于 2014-5-5 11:40:04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课堂,很棒的老师
10#
发表于 2014-5-5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你这一课。无独有偶啊,我的教学纵跨小学和中学,所以20年前也将其开发成了一个系列的光学物理美术课程,继续研究光色现象:.7七中可还原成红蓝绿三种色光,进而还原成白光。色光都是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人眼可感应的色光叫红外线红外紫外线。色光的混合是一种物理学现象,色光越混合越亮,属于加色法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混合是一种物质材料的混合。越混合越相互吸收,所以越灰暗,属减色法混合。等等。
11#
发表于 2014-11-16 11:12:35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老师
12#
发表于 2015-6-25 06:44:24 | 只看该作者
这位老师的应变真是赞!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