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美术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2 00: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美术是什么?

  儿童这些天真弱小的精灵、承传文化血脉的民族后裔虽然无力选择成人世界的给予但他们已是美术的实践者、欣赏者和接受者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对象,他们的审美经验将影响的不仅是成长到成熟时期生命个体的文化状态复关系到未来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甚至民族审美基因的优劣。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图像符号,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通过绘画完善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表达着人之初最无邪的情感。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涂鸦期或象征期,原创儿童美术作品的独特视觉语言都更能呈现艺术的本质精神。当我们面对那超乎寻常的创造和幻想时再也无法回避真实所带来的灵魂震撼。

  儿童美术是生命个体在初始阶段所真实体验的审美经历哪怕是拿一个石子在土地上胡乱划出的痕迹也时刻反射出基因‘生存环境、心理‘生理的影响闪耀儿童思维与个性的光芒。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能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儿童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

  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写到“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

  对儿童美术的内在特点美术理论家表示关切。邵大箴先生谈到儿童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方面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

  翟墨先生认为儿童美术不是习惯概念的小儿科似的“小”美术,儿童是真正的艺术家,宇宙精神通过他们的手再现人间透露出艺术最珍贵的信息与儿童相比成入美术是“小”,儿童美术是“大” ;从发展的眼光看今天的“成人”美术形成于既定的社会历史和教育背景,儿童是美术的未来。

    儿童美术教育是什么?

    然而,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绚丽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儿童美术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儿童美术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中国教育部门对儿童美术机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视表现出超越以往任怀时代的积极态度与官方努力。

    对儿童美术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使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理论基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真诚地投入进来在教育理念研究与实践方法上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如常锐伦、尹少纯、杨景芝、谢丽芳、关小蕾、廖雨兵等;美术理论界如邵大箴、陈绥祥、翟墨、陈履生等。第一线少儿美术工作者的教改热情促进了课内教育现代化、多元化的同时课外教育也异常兴旺形成中国儿童美术有史以来最为昌盛的局面。

    另一方面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和对儿童美术实施量化标准考评的导向偏差使各种具有商业目的、背离儿童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和美术竞赛活动有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是原本有天赋的儿童在考级制约中从丧失艺术感觉到痛恨美术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成人虚设的荣誉前习惯于品尝功利的滋味.

  原本有责任感的教师亲手修改孩子的作品以获取某种认可.原本最能体现艺术创造精神的儿童绘画按奖评标准形成新的模式套路。

  以上现象的发生与中国空前的商品大潮和教育体制仍有待完善不无关系各种诱惑使得本来不具备坚实专业理论体系基础的儿童美术显得异常脆弱一旦忘却儿童美术创作的基本特点‘疏离责任、盲目“商业化”和“世俗化”势必进入异化的怪圈之中,形成对儿童健康精神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危害。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忧虑并呼声强烈教育部和文化部已开始重视并做出相关努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美术理论的基础构建已落后了数百年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崛起使儿童艺术首次得到高度重视理论界的学者们从对“儿童艺术家”们浪漫式的好奇迅速发展为美学领域的深刻研究经历了不同流派的变迁,令人尊重的传统与革新精神共同发挥作用。理论指导着教育理念的方向和实验其结果又推动着美术理论的深化和教育纲领的演变……

  几百年的良性发展已在欧美国家的国民审美素质、以至整体生存环境的美感上得以体现根据大量理论研究成果出台的 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大纲》在前言中写到“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

  目前中小学生有进入美术馆欣赏作品经历的人数比例为1%;具有引导儿童欣赏和创作部门的美术馆屈指可数;重要的学术单位至今未见设立研究中国儿童美术理论的课题除师范外全国没有一所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开设儿童美术工作室或研究室而相当数量的美术教师来自专业院校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却不得不从头开始。

  而国际的情况是:儿童美术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美术专业的各个机构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以德国为例著名美术院校已开设关于儿童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课题;少儿美术教师有计划地去美术学院进行美学、艺术史的在职培训与理论更新;几乎所有的官方美术馆都设有鼓励儿童鉴赏艺术和创作的职能部门,美术馆的研究人员有为孩子讲解的义务。

      “到美术馆去!”

  “到美术馆去”已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位于首都柏林的德国联邦青年艺术学院内 1/5的工作室和陈列空间属于儿童。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创作‘往来,和学院大孩子们一起展示作品,学院外的公共街区中心仁立着一块涂抹色彩的粗方就是儿童所作。该院院长是德国联邦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席对儿童的创作予以极大尊重她认为儿童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与成人作品是平等的,成人正不断从儿童作品中得到启发。

    广东美术馆与广州市少年宫的实验性合作对全国城市课外儿童美术活动起到另一种示范作用他们以美术馆的优势进行多元化教学而且对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家长进行必要的艺术培训、免费举办高质量儿童美术展并引领孩子和市民走进美术馆把艺术之门通过儿童向全社会开启。

    中国儿童美术正因为这些第一线教师和有先见先觉机构的配合才彰显出本该属于儿童美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急迫需要美术领域包括各个权威机构转变固有观念、发挥学术导向的核心作用加速对儿童美术事业的职责履行。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工作重点的转移让所有关心此项事业的人士感到兴奋,艺委会开始直接面对少儿美术和少儿美术工作者。“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方案的出台与实施使我们看到美术界终于把儿童美术看作是中国美术事业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此项工程由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策划发起、教育部艺委会和中国美协艺委会联合主办 。

  “工程”的结果无法预计,但是通过它,我们能够贴近孩子们一个个活泼灿烂的灵魂与教育者的精神内涵,近距离感受儿童创作的强烈视觉冲击和真实的震撼,我们将审视对儿童美术固有的观念、重新思索它在主体美术领域中的定位方式探讨美术教育现状、再度比较中外美术教育的理念开发具有东方民族特质的教育方法,不断发掘人之初的艺术原创力对生命个体乃至人类的深远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