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在住所东边的山脚下就有一个这样的玛尼堆。 这个一个很小的玛尼堆,高不足两米,底部周长也就是四米左右的样子,玛尼石一块块密密麻麻地堆积在一起,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做工非常细致。站在玛尼堆前,看着玛尼石上刻画的经文和图案,忽然心里就有了一种肃穆的东西掺杂其中。 玛尼石是广泛流传在藏地的一种缉私神佛的圣物,起源于苯教的灵石崇拜,泛指刻有六字真言、慧眼、法器、神像、护法神神圣的石块,玛尼是藏密经咒六字真言的简称。玛尼石就象五彩飘飞的经幡、桑烟袅袅的香炉、金光闪闪的玛尼转筒一样引起我们的关注。玛尼石以其独特的形式成为藏传佛教的一大景观。走过青藏高原也许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同样一个印象;那就是世界屋脊是石头王国。那里石头无处不在。高原虔诚的佛教徒想把那里所有的石头都变成有灵气的东西,便一代接着一代在石头上不知疲倦地或刻写佛言,或刻画佛像,实在不会刻画,干脆把石头捡起来堆成一个个人工山,就这样玛尼石出现了,它渐渐地在藏传佛教缤纷世界中有了自己的地位。 按照藏民的习惯,他们在路过堆有玛尼石的地方时,会一边默念祷告,一边用额头碰触石块,通过祈祷来实现呼唤天神、祈求上苍恩赐、神灵保佑、去除灾难、得到幸福的愿望。在祈祷的同时,他们还会围绕玛尼堆转圈,然后再添上一块玛尼石。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玛尼石成为了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社会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世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把自己内心精神世界活动用一种物质形式记录下来存留于天地之间,成为后人有目共睹的珍贵精神财富,我想玛尼石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例外。玛尼石是高原人精神生活的宣泄,是信仰驱动的产物。 玛尼石就其形式来说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约三四米的金字塔形石子堆。石堆上的石子普普通通,没有刻写任何图案文字,藏语中把它称作“夺崩”外界常常把它说成玛尼堆。另一类则是在块石或卵石石面上刻写文字、图像,把那些刻好的石块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体,这种形式的玛尼墙在藏语中称为“绵档”。墙体高约两米,宽约三米,长度不限,根据实际空间来确定,或十几米,或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就这样建造成为一条石刻艺术作品长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玛尼墙。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玛尼墙,但在西藏期间我一定会找个机会目睹玛尼墙的风姿。 看着玛尼堆上制作精美的玛尼石,我有一种冲动。听说在拉萨的药王山后面著名的万佛墙附近有很多专刻玛尼石的人家,方便的时候定要去寻访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