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 ——浅谈第二课堂少儿水墨画教学 顺德区容桂城西小学 陈笔锐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为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美育活动。为此各级各类的学校都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如写作、音乐、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推进学校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健康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艺术活动项目。这样一来,音乐、美术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就成为了重点,在学校内经常举行艺术节、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等活动,这对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都起了积极作用,而水墨画则是小学美术第二课堂训练的重要一环。 水墨画亦称“中国画”, 它以笔墨为载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形成了融汇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妙趣横生,意境深远而独到,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第二课开展少儿水墨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水墨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水墨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第二课堂少儿水墨画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几年的少儿水墨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水墨画特点的前提下,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才是少儿水墨画教学的成败因素。下面是本人在第二课堂少儿水墨画教学日常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以水墨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在肆意涂鸦中探索笔墨技巧。 水墨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 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尝试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让学生在浓墨上滴上几点水、几滴颜料,在淡墨上冲一点浓墨汁或色,在湿墨上晒上一些盐、一些洗涤剂……。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墨汁加水后会变淡;”“毛笔的大小不同,质地不同,会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软硬的线条;”“在湿墨上晒上一些盐、一些洗涤剂,变成了一些雪花,真好看;”“浓墨上滴上几点水、几滴颜料,好像是一些石块的花纹,又像是树干的纹理。”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水墨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并且表现出了浓厚的探索心态,以期提高运用、表现水墨技巧的能力。但教孩子画水墨画,要教会他们掌握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不能把他们引到刻意追求笔墨偶然效果的误区中。与此同时,要及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在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如著名画家金鸿均的工笔画,很多都采用了积墨、积色、冲水法。在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道劲流畅;画树时可用了积墨、积色、冲水法等,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卷,具有丰富的内涵。 二、 以 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习欲望。 水墨画的学习、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师古人”(学习传统)、“师造化”(写生)、“师心源”(个性创造)。儿童教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艺术家说:从小让儿童接触经典,与名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高起点的美术教学之路。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那么,在水墨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学生又如何通过临摹来做好水墨画的入门功夫呢?我认为水墨画的临摹要临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让少儿一下子就开始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俗话说得好,“学其上上,得其中中;学其中中,得其下下。”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刚开始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容易学到的的事物,如一些房子、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如李可染的《牧童图》其中一只牛,只用了寥寥七笔,却精彩地表现了牛最基本的形貌特征。学生从中体会学习艺术大师们的表现手法。其次,临摹也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把握前人的艺术精神与表现样式,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绘画经验、技术技巧。在这里,临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清板桥说:“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诗曰:‘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就是要求把临摹取得的技法经验与学画者的悟性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而,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如学习树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画出除老师示范的树之外的不同的树的形态。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技法上的收获,又要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欲望。 三、以写生为途径,培养创造能力,是少儿水墨画创作的源泉。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的源泉。临摹是绘画中必不可少阶段。然而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而一味的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化,对临本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离了临本便无从下手,画画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负担。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而《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在学生看多学多了大师们的优秀作品,而不知道自己画什么时,将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事物搬到学生面前,或让学生去和大自然亲近一下,是老师教学的最好办法。因此,当学生临摹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墨法技能技巧及表现方法时,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通过写生使儿童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校园里我让学生把平时自己喜欢的物品,如玩具、小植物、小动物、瓜果蔬菜、日用品等等都拿来。大家一起来分享,一起来观察发现这些物品的特征美,然后用水墨的形式进行表现。我们学校是穗香、龙涌、大福三校合并为一,学校附近就是一些水乡风情的村庄,这为学生外出水墨写生提供了便利,我让学生观察村庄的景象、村民生活工作的情形,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的家乡老街、石桥、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等。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身边熟悉的场景变成水墨画,提高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充分体会水墨画写生的乐趣,积累丰富的作画经验。在启发引导下学生的写生作品,真实再现了村庄的景象、村民生活工作的情形。在外出写生过程中,我时常与学生共过午餐,与学生倾心聊天,在培养她们美术技能技巧的同时,让她们学会以礼见人、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适时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关心亲人,关心环保、关心时事;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在写生绘画活动中,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学会了写生,也找到了自己要表现的素材和自信,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为少儿水墨画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同时又使师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四、 以创作为目标,创新出自己的少儿水墨画,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升华学生的水墨情结。 水墨画确立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并有“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而少儿的这种心理特点正好符合水墨画的特点。学生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物象的形体不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儿童的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水墨作品。同时在创作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对探索出的表现方法进行总结,以让学生对自己创造的表现语言从感性的实践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实现知识到智能的转化,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出自己的水墨画作品的成功,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升华学生的水墨情结。 五、经常性开展书画活动,给学生正确的评价,通过激励方式,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情感。参加多样化的绘画活动,既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绘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就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而激励的基本方法就是参与、满足和提高。爱写写画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爱展示他们的作品,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承认更是儿童的共性。所以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是十分必要的。为少儿让幼儿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少儿自信心和保持对水墨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少儿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地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幼儿心中的语言,了解幼儿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幼儿情绪体验。因此,教师不要以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因其有营利性而不让学生参与比赛,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使他们得到锻炼,在创作中各方面地发展他们的个性。从参加校级活动到全国和国际性的大型竞赛活动,给学生的留校美术发收藏证证书,这让学生创作欲望得到满足,并能拓展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极大地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一张画、每一张笑脸和每一次的努力,无不体现了对孩子们创造能力的检验。各种公益活动和展览,是集创作、欣赏以及教育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不但能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参加“水墨画校园作品展”、“各种节日展览”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意识,而且由表及里的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同时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第二课堂少儿水墨画教学是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感受水墨情韵,体验水墨魅力。同时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