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3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鼓捣鸟蛋——关于儿童画考级的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2 01:2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鼓捣鸟蛋——关于儿童画考级的质疑
谢丽芳

近日得知,目前在不少省市约有近40个考点,开始进行儿童画考
级,其势凶猛,大有在全国蔓延开来之势。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和研究
者,我深感恐惧。因为我明白,这对千千万万个儿童来说,不啻于灾
难,我们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出于良知,更为儿童,老艺术家、中国
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杨永青先生,连夜疾书,呼吁所
有有责任心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及各个部门的有识之士,不要赞
同这种违背儿童心理,遏制儿童创造力的行为。为抵制错误,不顾年
事已高的杨先生称,不管这股势力多么大,他都将像堂吉诃德那样义
无反顾。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先生认为,所
谓的儿童画考级简直是无稽之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先生则
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对儿童的美术考级是反科学、反人性的,他说:
“儿童钢琴可以考级,儿童舞蹈可以考级,惟独儿童美术不能考级。
因为儿童美术是人类原始天性的珍贵遗存,是艺术家的天然老师,是
‘大师的画’!没有固定的技术级别可以规范它、限制它、评价它。
纳入级别,就是对它的扼杀!”

  有人曾经说儿童并非小化了的大人,如果大人是鸟,儿童就是蛋,
儿童会做出不同于大人的创造。儿童的画便是如此。尽管儿童画画的
起因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即他们作画不是为了追求
成人的承认,也不会只是为了智力的启蒙,否则就不会有世界各地基
本相同的儿童绘画发展轨迹,和那么相似的儿童涂鸦行为了。我以为
儿童的绘画是儿童早期生命的一种律动,是他们生命的需要。尽管儿
童画的画可能简单,也不具备成人观念中形的概念,但一旦我们能把
它当作儿童心灵的投射,或是他们与外面世界的交流,那么也就能够
理解儿童和他们的绘画了,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儿童。但有些成年人却
因早年记忆的失落及现代社会气氛的影响,乃至与这个世界的摩擦,
而对人的情感和认识茫然且冷漠,甚至对儿童也是如此。说白了,要
不然又怎么会出现如此多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对儿童画的评级考级呢?


  我总是不能忘怀那次的课。四岁七个月的罗小艺画了一幅“太阳
死了”的图画,我惊惑:这么小的孩子如何承受得了这么严肃的命题?
原来孩子喂养的两只小鸡被父亲不小心踩死。她看到了死,且无法接
受,于是恐惧。她可以不吱声,把害怕藏在心里,也可以躲进父母的
怀抱,以求安慰。但她却通过绘画的形式,缓解了内心的不安。她疾
速地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和几抹黑色。在她的画面上我也没有看出什
么。但她指着圆对我说那是太阳,黑色的是烟。接着又说,烟过去了,
太阳就会活的。说完后她的情绪明显好转。

  如果按照1998年度全国书画(业余)考级中所规定的儿童画1——
5级标准,诸如第一级的要求是“能一般掌握绘画方法,独立完成作业。”
第二级是“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颜色,大胆想象,表现风景及有少量点
缀人物出现。”那么像罗小艺这样的画该评几级呢?

  远古洪荒,人类天生的如其他动物般的恐惧和渴望,以及作为人
的难以遏制的求知欲望同样也体现在儿童身上。对儿童来说,绘画是
一种具有可识别形象的符号系统,他们对自然,对生命,对一切的看
法,及所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潜意识思维都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得到
物化。黑格尔曾经指出,儿童精神的发生是人类意识产生过程的重演。
那么每个个体在他的生命早期也都会有过普遍精神所走过的那些发展
阶段,以向旁人显示其创造的思维轨迹。儿童的精神生成了绘画。整
个人类历史的伟大文明亦能证明,人在美术中的渴望和美术对生命的
慰藉,如同始祖在岩石上的刻画,而对儿童画的所谓评级考级则完全
忽略了儿童绘画中人性的需要。

  生物学家和行为学家业已证实,游戏与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强烈要
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是人类以及所有高级动物通向学习和发现
的跳板,绘画也一样,就是这些游戏和绘画的想象,以及好奇心和无
目的的探索,把儿童的智能推到了极限。儿童对生命感受的需要,使
得他去寻觅,去追求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那么这样看来,儿童绘画
的意义也就不仅仅只是一般的图画了。当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后,便会
对儿童画画的自由权利的被剥夺表示深深的同情。成人所期待的聪明
和知识难免有时会有片面性,尤其是这种考级,它的代价就是孩子的
被损害。

  当然,我的意思也并不是说孩子就不要学习,不要受教育了。国
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这样写道:“教育具有培养或扼杀人的创造
性的力量。”要尊重儿童的画画,并不等于儿童就不要学习。儿童需
要学习,也需要受教育,关键是怎么教。实质上人们早已意识到,再
也不能把学习定为必须予以消化吸收的某种特殊的知识主体,而应把
它看成人们通过其形形色色的不同经验,学会表露自己的创造力,学
会交流,对世界质疑以及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儿童学画便应该如此。
美国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主任说:“我们孩子生活的世界正以比我们
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他认为孩子应成为终身的学习者,而这种
学习无疑不是那种逼迫或者说是诱导孩子去参加所谓儿童画考级的学
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1:26:42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画评级考级不宜提倡
杨永青
 近几年,不断有热心人士主张搞儿童画考级,来迎合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心
理,以“推动”儿童美术教育。
  让人不理解的是,大家正在对应试教育认真反思的时候,硬要把本来应轻松
活泼的创造性的儿童艺术教育,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中去;本来是一种对儿童
的素质教育,硬要过早地向专业方向引导;艺术教育本应是以熏陶为主要形式,
偏偏要设定种种技术品级而不厌其烦。
  目前,很多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正忙着研究儿童本身,以期更好地挖掘儿童
的潜能,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造就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而呕心沥血。而所谓考级只能加重儿童的精神负担,损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
信心。把少数儿童捧离地面,滋长他们的虚荣心,使多数儿童望而生畏,敬而远
之,不利于普及,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再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特有的
审美方式和表现特点,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创造精神怎样评?谁来评?如果违反
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违反艺术教育规律的所谓标准印成书,发到少年宫和学校,
后果会怎样呢?
  这个所谓的新生事物,其教育观念却是陈旧的倒退的。如果出发点真是为了
推动儿童美术教育,那么只能帮倒忙,只能把儿童美术教育引向公式化简单化庸
俗化的境地。它和现代美术教育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真正的艺术家、艺术教育
家、第一线的老师们以及社会有识之士是难以认同的。
      (作者为原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
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1:27:16 | 只看该作者
发贴心情 
一场漂亮的美术考级阻击战
广州市少年宫一群美术老师曾成功抵制美术考级的行动在全国反响强烈

  1999年3月羊城晚报以舆论声援广州市少年宫抵制美术考级的行动。3月1日的头版头条3月13日的B4版专版报道。

  日前新闻媒体发布了文化部出台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对艺术考级活动予以整顿、规范,广州市少年宫的老师们听到消息后都非常兴奋。因为早在三年前,广州就打过一场美术考级“阻击战”,成功将“考级”拒之门外,为孩子们保住了一片自由和快乐的绘画天地。

  一封公开信近百专家响应

  国内美术考级始于1998年,自中国文联在浙江杭州设立第一个考点之后,各地相继设点。一年之间,全国设立了80多个考点,近3万人参加了考试。广东也于1998年11月在全省推开。考级分儿童画、素描、色彩、国画、书法等类别,其中儿童画设1至5级,其它设1至10级。报名者需交考务费100元,报名费20元。1999年春节前,作为广东首站,儿童画等级在中山小榄开考,有120余人报名。参加考试的孩子们必须在120分钟内,完成以《我的校园》等为题的“命题作画”。之后,绘画考级在韶关、深圳等地迅速铺开。然而在广州却遭遇了顽强的“阻击”。

  首先“开火”的是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的一群教师。1999年2月,他们通过公开信《儿童绘画考级评级不可取》,疾呼“教育要为中国孩子的童年生活多保存一块乐土”。他们的呼吁迅速得到北京、湖南、安徽等地教育、美术界人士的响应,靳尚谊、廖冰兄、于光远、吴祖光等90多位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纷纷声援广州市少年宫。还有专家将停止儿童绘画考级这一问题写成提案,提交全国人大。

  对此次抵制活动,本报当年连续进行跟踪报道。在舆论上给予声援。1999年3月1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九十专家学者疾言叫“停”》,之后又连续推出《绘画考级,培养痛恨美术的孩子》等多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说穿了是“钱”字作怪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老师们在公开信中说:“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考评’与目前我们正在发展的素质教育相悖,严重妨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什么‘考评’竟能成为潮流?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教育中易见成效的重技能心理,家长急于求成以及不懂儿童美术教育规律等作为社会基础外,从操办者方面来看,说穿了,就是一个‘钱’字作怪。”

  当时各地的绘画考级活动中确实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各地考试方式、评级程序等各自为政,收费每生由50至120元不等,考级甚至成了某些机构借机敛财的门路。而很多省市在中小学升学考试时对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学生制定“加分”或“特招”等特殊政策,无疑是为这股“考级风”推波助澜。

  主持绘画考级的某机构发给广州市少年宫一份“考级合作协议”,上面有这样的条款:“考务费收入甲乙双方6∶4分成”、“考生的报名费收入甲乙双方5∶5分成”,还有“在当地组织到50人左右的考生,甲方才授权乙方代理当地的考级工作。”

  触怒同行但终获胜利

  广州市少年宫“自断财路”之举,当时曾触怒了一些内地同行,被指责为“饱汉不知饿汉饥”、“有钱不赚还断人财路”……少年宫副主任谢妙琼算了笔账:“少年宫美术学校有5000多学员,推荐5000个学员去考级,便可净得‘分成’25万元。更不用说考级的孩子会源源不断,考了级的还会不断往更高一级考。但是作为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绝不能赚这些钱。”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关小蕾曾是这场“阻击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最后的战果令她非常兴奋:这场辩论展开不久,国家教育部就出台规定,所有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考级”,也不承认“考级”成绩。12日,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关校长说,少年宫的老师们将国家教育部当年出台的这项规定,视之为所有热爱画画的孩子们的“一场胜利”。

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1:27:35 | 只看该作者
反思:儿童的创造力在考级和培训中枯竭

近年来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理智教育的影响波及到儿童和儿童美术教育,在迅速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屈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把儿童变成为过度和模糊的投资对象,各种蜂拥而至的、忽略儿童情感体验的考级或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以技能和技巧为基点的层面的培训,致使儿童在绘画当中普遍出现迎合和彼此模仿,造成孩子的创造力过早枯竭和童真的消失。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界有关人士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美术教育界的有关人士谈了他们不同的见解。

  有些办班的人完全是为了钱

  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美术教师 谢丽芳  

  美术对人的性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当中开展美术教育意义非常重要。美术教育作为校外二度培训在全国都是很普遍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培训就越来越走向功利性和唯理性化了,有些办班的人完全是为了钱,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过早地给孩子输灌美术的技法、技巧,没有着眼于儿童本身对生活的探索和体验,把人给淡化了,这样培训班就成为培养同一模式产品的厂矿了。

  之所以要举办这样的一个展览,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来思考目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这种状况,同时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为了拿奖家长逼孩子急功近利

  广东美术馆教育部主任 李绪洪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儿童学习的本身不是为了艺术而学习,而是被迫披上了种种功利的目的,尤其是许多的家长,认为只要能拿奖就是本事学到家,为了拿奖而逼小孩急功近利,甚至干涉老师规范的美术教学。

  过多的加工和商业成分使孩子的创造性受到影响,而美术是最原创性的,不少真正属于孩子的东西被剥夺了,就孩子而言,艺术的本身就被曲解和误导了。

  家长老师都应及时“洗脑”

  北京东城区少年宫美术教师 罗珍

  目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家长的压力。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高强度,使得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却很少去关注学习的过程。其实,如何探索到一条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才是最主要的。

  另一个方面在于很多老师在教育上的误导,缺乏敬业的精神和责任感,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而老师的个人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部分教师由于观念和心态上的保守,导致教育走不出传统的禁锢,还有一些老师由于名利的驱使,在教学上采取急功近利走捷径,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我们学的根本不能称之为艺术

  广东美术馆培训中心教师 杜梁

  美术教育应该是学生、老师、家长三者之间的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身边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孩子总是在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学什么,怎样学是家长、老师说了算。许多家长要的是孩子怎样获奖,要求美术老师教孩子们将东西画得像,而根本不理会艺术教育是更加注重过程。

  当自己对艺术有了真正的研究,对比了国内外的艺术教育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那一套根本不能称之为艺术,只不过是在模仿一下老师的固定思维而已。

  至于评奖、考级更加是成人们一厢情愿的事情,是应该批判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1:27:52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画考级 是引导还是误导
儿童美术是童年时一种天性的表达,他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考级。
  儿童画考级在受到各方反对的情况下,仍愈演愈烈,把好容易在原创绘画中得到一点自由、快乐的孩子们再一次钉牢在“功名簿”上。社会上的浮躁之风,急功近利,使得少儿美术阵地受到侵害。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童画应不应考级?是近来美术界引发激烈争议的话题。有赞成者认为,考级可以鼓励孩子绘画的积极性。中国美院教授徐永祥说:“儿童天性遭到扼杀最容易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在考级这半天时间里”。而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反驳说,考级的“半天时间”虽然短暂,但考级的儿童和家长为此付出的代价,难以用时间来计量。目前为数众多的画家和学者对考级持反对态度。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秘书长杨景芝在一次研讨会上,质疑儿童画考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创造力能分等级吗?我翻看了一些考级评审后的儿童画,发现被评为5级的作品的创造力还不如一二级的。而每一个孩子的评审费为50元,北京地区高达六七十元,如果考级活动全面推开的话,主办者将会获得多么大的经济利益”。广州市少年宫也反对儿童画考级,25万元的提成费全部不要。他们说,为什么“考级”竟能蔚为潮流?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客观环境,以及“钱”字在作怪。
  面对有些地方用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掩盖考级背后的经济动机;面对有些家长驱策自己的孩子参加考级或竞赛,以获取各种荣誉证书,使孩子成为“特长生”,跻身名校并减免高额的入学费用的心理动因,人们也就不难理解,除了贫困地区,多数家长也正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让自己的孩子投身于绘画考级的热潮。姑且不论考级的成绩是否公正,儿童画考级的危险性在于,它有可能磨灭一个儿童早期天然存在的,属于人类原始天性的珍贵宝藏———即创造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并由此失去童年的天真,向适应市场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这,正是近来不少美术教育工作者发出的警告。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创始人何韵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美协主席靳尚宜、文化部领导及本届少儿美术艺委会全体成员一致反对儿童画考级。她尖锐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儿童画考级受到各方反对的情况下,仍愈演愈烈,把好容易在原创绘画中得到一点自由、快乐的孩子们再一次钉牢在‘功名簿’上。社会上的浮躁之风,急功近利,使得少儿美术阵地受到侵害,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01:28:25 | 只看该作者
发贴心情 
儿童画考级与水墨感觉  
金羊网 2002-05-08 10:46:52  
www.ycwb.com  
陈履生

  关于儿童画考级问题的争论,说到底是因为经济的利益。考一级要60元至120元,细算一下,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假如真的做起来,这是一个没有投入的无本万利的产业。不管把这个事情说得如何的重要和如何的伟大,恐怕和社会上许多谋人钱财的事没有多少区别。现在有很多谋人钱财的事情各有“谋”的立足点,而儿童画考级所利用的是儿童家长(或者说是大人)的虚荣心。不知道那个“级”有什么用?不要说当饭吃、当衣穿不行,连说明基本的实际能力的作用都没有,更不要说与美育的关系。相反,种种的误导和弊端则是一言难尽。如果往前看20年,画坛上有不少“神童”画家(有的国外得大奖,有的国内出画册,但没有考级),现在有哪个是同辈人中出名的画家或美术家?

  儿童画考级没有什么学理和文化上的意义,可是却使得许多真诚的为了艺术的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认认真真地为之辩护。过去很多事情都说要“从娃娃抓起”,懂得这个道理并不难,因此,对于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头脑中经济细胞比较发达的人)来说,更是谙熟其中的道理。中国的人多,特别是儿童多,所以关于儿童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一个“增长点”。

  如果真正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儿童的问题,那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和专门的问题。美术也是如此,所以,全国美协有个“少年儿童美术艺委会”。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从长远的眼光来看,立足于儿童的引导、培养、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国策。儿童,这些祖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国艺术的未来。

  就绘画领域而言,成人能够运用的材料,儿童也都可以。因此,儿童画水墨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水墨是没有国界和年龄分别的。外国人也画水墨画,但是,那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素描、素写、草稿,外国人很少把水墨作为进入金字塔塔尖的艺术。在中国艺术的历史发展中,水墨发展成为一种主流化的精英艺术,因为有了宣纸,因为在宣纸、水墨中灌注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中国的水墨画尽管有许多可以大书特书的人文精神,尽管有在画这一层面上的气韵、神思以及独特的画面处理形式,但是,还有在技术层面上的笔法和墨分五色。在技术的层面上,宣纸的魅力和神奇也是西方人所称道和难以理解的。

  中国人的水墨感觉经过了近千年的耳濡目染,正好像西方人对油彩的特殊感觉一样,已经融入到基因之中。水墨的感觉综合了山川和人文,凝聚了自然和精神,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神髓和气息。在水墨的感觉中,有许多表现出农业社会的特点,在社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感觉到与时宜相左,所以水墨画也有个发展的问题。尽管传统的影响力还在,但是,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人的水墨感觉发生退化,所以水墨感觉也有个加强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出世即遇到现代化的中国儿童来说,那种水墨感觉可能仅存于血缘之中,因此,在血缘基础上的培养就非常重要。

  全国美协的少儿美术艺委会正是基于发展的眼光,开始筹组“首届中国少年儿童水墨画邀请展”。他们看到“儿童绘画的率真、大胆、亦真亦幻的天性表达,和中国水墨画强调的自然、天趣,不求形似、直抒胸臆的意象化造型,在某个层面上相当贴近。”因此,通过这一具体的形式来培养少年儿童的水墨感觉,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动力,其意义是深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