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4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左志丹老师——怎样在“顺势而导”的教学中去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去发现他们的个性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 13:2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当今的美术教育从传统单一的纯技法式教学发展到多元化多层次的个性审美化教学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美术创造的潜能及天资,然而最终只有极少数能成为专业的艺术家。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成不成为艺术家,在当今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已显得并不重要了,由于孩子们有其独特的心象境地,有区别与成人模式概念的手法,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社会、家庭、自然界传达给他们极其丰富的各类信息,这些多方位的信息,紧密联系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情感,他们那天马星空的创意及想法瞬间变化运动的各种形象,梦幻般的世界,是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不能表达的。孩子们通过绘画这一快乐的形式能感受到一件作品的成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我最终找到自我,对于孩子们将来进入社会,这一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于他们信心的树立和潜能的发挥,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有别于其他独立的学科,如现在时髦的奥数教学,他更多的是在让孩子们耗尽所有的时间苦思冥想。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不断证明自己的愚笨。而孩子们通过快乐的绘画活动在快乐和愉悦之中树立了自己的自信。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也在变化,审美方式也起了很大的变化,犹如美女家长们穿衣打扮一样与往日大相径庭,多元化多角度去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美表现美,教师在此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创意,重设计意识的培养,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强烈自我的审美意识以及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小就能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时代的变动与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动息息相关,个性审美及思维方式在不断变化和延伸,这给我们在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思考及要求。

英国美术教育家摩伊凯特莉曾说过: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的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他们的认识及智力,特别是人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所以说当今的少儿美术教育与音乐、舞蹈、文学、各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相互交融影响,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能的训练,而是多元化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多层次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自我信心创新能力的展现。




二.正确认识分析评价孩子们作品优劣,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少儿美术教学品质及格调的关键


童心不是千篇一律,艺术是个性的表现,每个小朋友都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年龄、性格、家庭及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对主题、画面的构成、线条的运用及色彩的感觉差异,部分观察能力强的孩子,绘画表现非常认真仔细,属视觉型,这类儿童往往会对写实性绘画极为偏爱,另一类孩子属于强调自我情绪表现的触觉型,这类儿童往往被一般的人们认为观察表现力差,其实这类儿童的思维更为活跃,在老师的正确辅导下往往能画出特殊个性特征、富有激情的绘画作品,能称之为大师的大画家往往出自此类。好动的孩子画面活泼,性格内向的孩子画面中流露出深沉与压抑。正确认识儿童绘画审美的多样性,多方位评价不同类型的少儿美术作品,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培养儿童的现代审美观念和意识。既保留儿童绘画的稚拙童趣,又有利于提高小朋友学习绘画的积极性。


三.时代在变穿衣打扮在变,审美方式在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方式,人们对美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同人们穿衣打扮一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儿童画,大多数为政治服务,谈不上童真童趣,那时得人们以穿军装、中山服为美;九十年代的儿童画,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以反映周围的生活为主;二十一世纪的儿童画,呈多元化的趋势。更多的反映孩子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既表达他们的观察,又表达他们的情感,充满情感之美、创作之美。美的定义在延伸,在丰富,在变化……将儿童绘画的美定格在某种标准的规范之中,就等同于把教师自己定格在“牢笼”之中。

A.儿童画传统意义的审美

     ——“乖巧”、概念化、呆板

B.多样化的审美

     ——童趣、率真、具有极强的自我个性,

强调个人感受及情绪,强调画面构成,突出主体。

四.教师的责任---放任还是引导


“原生态”的儿童画好不好,是大家热议讨论的话题。不同年龄段的“原生态”绘画,体现的艺术特征各不同。低年龄段的儿童话绘画,充满了稚趣,反映的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情感,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体现出来得艺术特征正是大师们所追求的天趣所在。中年龄段到高年龄段的小朋友,由于他们受卡通、书籍、影视及社会环境及大众文化的综合影响,其“原生态”绘画的状态,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画面的童真天趣、,则被一系列模式所代替。画面呆滞麻木、了无生趣,他们不由自主地想把对象及物体画的真实,但又画不像。这一阶段的所谓“原生态”绘画,发生了变异,大多数就失去了“原生态”自然美得意义。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原创的作品固然有一定的童趣,但往往缺乏视觉效果,作品显得单薄潦草,无视觉美感。教师在这一阶段介入引导的过程就非常重要,给孩子们欣赏什么,看什么,引导他们画什么,将直接导致孩子们将来的审美感觉及取向。

五.4-6岁   与孩子对话---“顺势而导”教学法


4-6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们绘画表现的黄金时期,他们自己的独有的绘画语言,也是想象力、表现力最为丰富的时期。稚拙、率真、童趣、天马行空、激情迸发的画面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 享受,成为中西方绘画大师追寻的境界及方向,所以说教师进入孩子们的心灵并与之交流对话,读懂他们的天籁之音它要求我们教师知识底蕴,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要更多的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参与,在顺势而导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去把握感悟孩子们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善于发现开启他们独有的创意思路,准确把握不同儿童年龄段的绘画特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