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芝教授简介
杨景芝,女,满族。1940年9月出生,天津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修业五年,师从卫天霖先生、吴冠中先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2年以来,潜心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重视开发儿童自身的潜在能力,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把美术做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过直觉进行美育,在推动儿童写生和创作教学中起了先导作用。 1、担任职务: ① 首都师范大学少儿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②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秘书长 ③ 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④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 ⑤ 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培训中心主任 ⑥ 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儿童绘画竞赛评委、评委主任 2、主要业绩: ① 承担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研究》,并出版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2000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② 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小学美术课本》,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获国家出版署颁发《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一等奖。 ③ 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全*制小学美术录像教材》,1994年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④ 主编幼儿美术教材《小朋友大画室》,2002年广州出版社出版。 ⑤ 参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中学美术课本》,199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⑥ 出版著作《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1997年获国家教委颁发《1996年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⑦ 其它作品还有:《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儿童画速写》、《基础素描教学》、《童心•童画》、《儿童采风速写集》、《北京中小学生获奖优秀美术作品精选》等10多部。此外,还发表了大量文章。 ⑧ 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举办讲座,在全国各省、市为师范院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师生及家长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50多场次。
理论依据 ....1、“绘画潜力”理论。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的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他的绘画能力是儿童的潜在能力,与智力、认知能力同步发展。人具备创造视觉语言符号表达心象的潜能,绘画并不是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绘画能力随人的认识和知觉发展自然向前发展,确实不是靠学习绘画技能提高的。 2、“发现学习”理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进入对感觉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由此看来,儿童也是发现者,具有自发学习的能力。 3、“启发教育”理论。杨景芝教授认为,启发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催化齐,在教孩子学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们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绘画潜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如果忽视其发展规律,向其灌输绘画技巧,反而有碍孩子发展。启迪儿童绘画以上述三个理论为基础,重视儿童自身存在的自发*和主动*,用激活的方法启迪孩子通过积极发现和主动探索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发展个*,提高审美素养。 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先驱杨景芝教授的理论突破1、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在5、6岁 在国门刚打开的那些年,要找到一本国外有关儿童美术研究方面的资料相当困难。有一次,她在图书博览会上发现一本香港出版的儿童美术教育图书,书中说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为了证实这一论断,她从实际调查中,去认真观察和研究儿童绘画发展规律,并通过儿童绘画实验教学探寻中国孩子在智力发展与绘画能力上的关系。她发现,以往的调查报告一般都是幼儿园普查进行统计,并根据儿童的造型技能来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这样的测查结果就产生了问题,因为它不能真正反映儿童成长中自然发展的规律,其中包含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在不同教育环境、教学水平影响下成长的儿童,他们所显示的美术技能水平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在两代长辈的包围中生活,他们显得各方面知识早熟,技能训练早熟。很显然,国外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另外,单从技能水平观察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也会使人产生错觉,会让人觉得只要学一点绘画技巧,就会使儿童素质提高。然而现实与此相反,单从临摹入手学习绘画,只会使儿童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她通过对儿童创造*绘画发展进行观察,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岁,而是在5岁、6岁时。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绘画常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敢于修正国内外心理学界错误论断——儿童的写实期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 有一年寒假,她受弟弟委托教10岁的侄儿东东画写生画。4岁的女儿欢欢也要一起画,于是杨教授也给她一块画板让她自己画。出乎她意料的是,欢欢只凭感觉竟也勾画出了动物玩具的形象。从此杨教授受到启发,意识到儿童写生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使她找到了摆脱临摹教学、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方法。 黄欢从5岁起开始对写生画产生浓厚兴趣,家里的客人都成了她的写生对象。平时,就是画爸爸、妈妈、姥姥、表哥。儿童画写生没有一定章法,常常从自己认为最方便的地方起手画。欢欢画人有时从头的外轮廓勾画,有时从女孩额头上的碎发开始画,根据不同对象的感受创造各种符号表现五官特征,从不问某个地方具体的表现方法。因此,儿童写生的过程也是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他们观察了眼前的复杂形象,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一种表现符号画出来。因此,她认为儿童写生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不需要给儿童讲过多的知识,只要认真启发感受,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自己大胆果断地去画的信心,儿童就能自己画。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儿童写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们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儿童在对物象进行精细描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写实能力,而且也锻炼了耐心和毅力,培养起踏实认真的品格。通过写生实验教学认识到,如果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经常注意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从写生入手发展造型表现能力,这样,儿童的写实期就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那时,具备初步的写实能力使儿童的知觉能力得到超前发展。这使她对以往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研究中的某些论断,做了修正,并从艺术创作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儿童实际发展的特点做了新的界定。 3、挑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受邀担任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
女儿上小学以后,每当女儿把学校的图画成绩拿回来时,杨教授总是哭笑不得:在一个32开的小图画本上,照着书上的范画临摹,先用铅笔打草稿,用尺子量比例关系,经过反复修改后再用油画棒描一个核桃大的画。她真不敢相信这是能画一手好速写的女儿的图画作业。为什么一个儿童在课上、课下竟画出截然不同的画来呢?恐怕这就是不同教育观念和方法所造成的影响吧。她又在更多的儿童中收集他们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所画的不同作品,从中证实她的想法。 于是,杨教授开始在她主办的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从3岁至12岁细致划分出按年龄递增的教学实验班,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探索,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86年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开始把她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一些报刊、杂志相继约她撰稿,她在《中国美术报》、《中国*报》、《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以及出版的论文中都发表过论述儿童美术教育问题的文章。 1989年,她第二次受邀担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由她主编的这套教材,率先通过了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出版署颁发《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一等奖,成为反映当代中国教材建设最新水平的一套美术课本。 4、42年教学实践经历,18年开办绘画能力实验班,5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结出丰硕成果。
杨教授从1985年开始,开办儿童美术实验班,亲自主持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对3~12岁儿童进行绘画能力超前实验教学,凡接受实验教育的儿童全部不经过能力测试和筛选,人数大约有5000多人次。根据实验结果,她主编了两套小学美术教材,主编了一套小学美术录像教材,撰写了62万字的专著《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儿童画速写》、《儿童线描写生》等。 随着这些著作和录像教材的发行,她更广泛地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老师,并得到了他们教学实践的认可。每当她接到来自哈尔滨、济南、湖南、云南、内蒙古、新疆、甘肃、浙江、广西、深圳等地老师们的来信、来电,反映他们用这套教程获得明显教学效果的消息时,都感到无限欣慰。 1998年,她受邀承担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并根据课题成果撰写出22万多字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她多年来指导并与一些老师合作进行的儿童绘画教学法。 2003年,杨教授在以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最新的专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简称启迪儿童绘画),对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问题又做了更深一步探讨,是她以往成果的浓缩和总结。
学生眼里的杨景芝教授 ....●北京中力设计工程公司总经理 杨北立: 在走出少年宫的30年中,经常回想起少年宫学习的情景,当时学到的很多东西直到现在仍然是非常宝贵的,在绘画技法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在思想方法、精神方面的收获也是非常大的,对生活中美好东西的追求,对深层次事物的探索和对美好希望的创造,以及锻炼自己的毅力,培养耐*等等对我30年的成长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要感谢杨景芝老师——我敬爱的启蒙老师。 ●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室主任 张维信: 杨老师的讲课,无论在教学思想,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丰富,适应儿童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孩子们在玩乐中画,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对美的追求,因此孩子们画画的兴趣是越来越浓厚。我们两代人先后都有幸受到杨老师的亲切教诲,实在感到十分幸福和自豪。几年来,我的孩子在老师们的培养下坚持学习,进步不小。目前在国内外儿童绘画比赛中获奖30多次,出版发表作品20次。回想起来,应感谢杨景芝老师的辛勤培养和教诲。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副编审 吕小中: 几年的少年宫生活和长期的业余爱好成为我唯一的艺术经历,由于工作需要,摄影和装帧设计成为主要工作,十几年来的时间大都是奔波在祖国的民族地区,拍摄下几万幅图片,在各种期刊、画册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参加举办展览上百次,获得各种奖状几十张,主持设计了各种画册、书籍近百种,这一切都得益于于少年时代的绘画学习,使我从心里更加感谢从小培养和教育我走上艺术之路的杨景芝老师。 ●中学教师 曹毅: 我认为一个人从小学绘画很有好处,可以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美化生活,美化社会,所以我让女儿和孙女都从小开始学画。由于老师的循循善诱,耐心辅导,严格要求,女儿王小燕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现在在美国搞电影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朱嘉明: 小时候在杨教授那儿学画对我太有用啦!我觉得学画对一个人的思维特别有好处。比如,绘画要求整体观察,我从小做作文就从中得到启发,不管多短的文章,我都能写得完整。我觉得我比同龄人显得聪明,如,做数学题时,我能从数学公式里看到形象,帮助我理解概念。
《启迪儿童绘画》特点介绍 ....启迪儿童绘画是杨景芝教授,通过42年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工作,20年办绘画能力超前教育实验班,搜集并认真分析了上万件的儿童作品,对5000名儿童进行美术能力发展的跟踪调查研究,并在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对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问题做了深一步探讨,而取得的最新成果。由理论和100个课例两部分组成。 理论部分填补了国内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空白,以大量图例从理论到实践具体而详尽地,介绍包括0~10岁各年龄段儿童绘画心理发育的特点,以及他们进行绘画创造的能力与特征。同时,还从审美的角度对孩子绘画创作进行了归纳和解析。能在短期内提高教师或家长的审美水平,让他们学会辅导儿童绘画的方法。 100个课例根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绘画潜力”理论设计,采用互动启发式教育法施教。启迪绘画课例是从杨教授20年来进行绘画能力超前实验教学中所用课例中精选而来,均经过实践检验,深受孩子欢迎,教学效果好。涉及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筑、景物及写生等内容,按年龄顺序编排。每课包括观察与讨论、作画提示、作业评赏、指导建议、儿童绘画作品及教学目的、要点、准备等。 ★观察与讨论:针对课例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打开孩子的思路。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孩子观察、分析、联想、尝试、发现、创造……只要您照着做,就会发现您的孩子原来是多么的聪明。即使是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也会感到,画画是那么简单和有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画提示:主要教给儿童如何在绘画中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使用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没有专业美术基础也能看懂。 ★作业评赏:通过优秀儿童绘画作品、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迪。提高孩子的欣赏水平,纠正孩子绘画作品中的不当之处。 ★指导建议:它是杨景芝教授教儿童绘画的经验之谈。结合课例实际内容,对孩子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心理分析。简明扼要地指出教什么、如何教,及施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特点介绍 1、内容奇特有趣,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往的教材内容从掌握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来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规则的简单形入手编排教材,让儿童练习画准形象,这是从成人角度分析考虑问题的主观认识,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因为要求儿童徒手练习画准规则的形状并不容易,而且枯燥乏味。况且对儿童来说,画画并不先考虑形的难易问题,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他们都喜欢画。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所画的对象,只有教学要求的区别。为了使课业内容科学系统,层层深入,启迪绘画编排了系列化教材,如:线和形的排列、形的装饰、形的记忆和组合、形的微观描画、形的写实与构成、彩线造型、色彩构成、色彩写生、色彩创作、线画与结构素描的对比作业等。 2、打破了教师示范教育的框框,鼓励孩子自己画。10岁前儿童基本处于平面的二维空间知觉,造型表现的特点是图式化、装饰化,以及由夸张变形逐渐向写实发展。根据这些特点,启迪绘画制定了具有游戏*、感知*和创造*的造型训练计划,使儿童造型语言的表现能力不依靠老师教,而是靠自己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来逐步提高。参加美术实验的孩子们,已养成了自信和自立的习惯,他们从不说“我不会”,教材中大量的作品都出自他们之手。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启迪绘画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不受成人偏见的束缚,使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自在地画。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手段,启发孩子画出有创意的图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活动的发展,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在提升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方面,主要教给儿童如何在绘画中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提供了1000幅优秀儿童绘画作品、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迪,促进孩子审美素养升华。 5、配套VCD,孩子在家中能自己学。动画制作,讲解形象直观,能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孩子看了能直接动手画。
专家谈杨景芝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这是我国系统研究儿童绘画的第一本著作 (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杨景芝长期从事美术教学,有30多年的美术教育经历,又有十多年指导儿童美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她的这本著作是她多年主持儿童绘画教学实验的总结。可贵的是,这种总结不停留在纯粹个人感受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而是经过升华,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不用说这本书所论述的内容,对关注儿童美术教育和训练的人,肯定是有阅读价值的,即使对一般的读者,它也能起到拓展思维,引发思考的作用。同时,这本书的出版,也必须会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 ●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导滕守尧教授) 作者杨景芝不仅与儿童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儿童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儿童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儿童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她首先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随着实验的深入,她又打破了从国外传来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过度自由的教学方式,在不损害儿童积极*的独创*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指导,尽量使美术教学具有系统*和科学*。书中的许多见解和看法,许多理论和规律,都是她20年来一次次地办实验班和认真观察中得来的。她总结的许多教学规律,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而行之有效,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得到成功的推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我希望有一天它能被翻译成英文(加拿大美术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伯•斯蒂尔 Bob Steele) 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对儿童画的强烈兴趣使我们早已成为老朋友了,你给我送来很多很多由你所教的孩子们所绘制的图画内容的书籍,就在几个月前,我还收到你寄来的画册。我深受感动的是那些精美的儿童采风速写和那些孩子们的照片。那些年轻的艺术家看上去是多么幸福和自信!在你的影响下,在你那权威*的艺术教育下,他们是好公民而且富有人情。在加拿大,很多人通过“绘画网”知道了你。他们都向你表示最美好的祝愿和祝贺!祝你的新书能够唤起世界上更多人意识到儿童画的重要*。 ●该著作能扩大亚洲、*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 *本神户大学教授、大胜美术研究所所长大胜惠一郎 我在中*两国教育研究交流会上,结识了杨景芝教授。在交流会上,我被她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她视野广阔,知识渊博。通过与您的交流,我看到了一种期望,那就是她也在追求把传统的民族化、生活化的美术和对儿童的感*认识所产生的美的教育统一、协调作为目标,令人钦佩。杨女士积极、勇敢地进取,这次听说将出版她的包括儿童画在内的千幅插图的有关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著作,感到无比喜悦,同时,期待着该书对于扩大亚洲、*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并为儿童们的幸福及和平作出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2 8:43: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