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阳光未来针对10岁左右的孩子开设的国画课程,以水墨关系的把握,初识水墨,简单的水墨练习为主。这一阶段的孩子在造型和审美方面已经有了自我欣赏意识,对于毛笔与墨之间的关系也能很快的认识和理解。国画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孩子天生就有很强大得吸收能力,在这一阶段让孩子接触国画中的墨趣墨味也是最好的选择。 ![]()
《水墨逸趣——电风扇写生》 指导老师:彭海荣 小画家 徐煜椒 11岁
这是小画家在国画初级班的第二节课的内容,整个画面笔墨大胆,笔墨逸趣浓厚不失为初期学习的好作品。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在认识了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的基础上,在画面中充分的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层次,整个画面笔墨逸趣浓厚,节奏强烈,电风扇扇叶侧锋用笔和扇罩中锋用笔在画面中形成反差准确表现电风扇上面结构特点,以及下面杆和底座的表达大胆放松有丰富的墨色对比,更加完美表现了画面。后面背景处用淡墨进行处理,与前面主体物形成反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水墨白菜写生》 指导老师:彭海荣 小画家 董书妤 10岁 这是小画家在国画初级班第四节课的内容,从前面单个物体的表现到物体的组合练习,要求孩子们在画面中进行合理的构图表现物体的遮挡和疏密关系。这幅作品三棵白菜之间表现出遮挡变化,墨色的层次关系也表现的挺好,用浓墨勾出白菜叶的叶脉之后白菜的结构特点明确,白菜帮上墨色再稍微淡一些画面效果会更好一些。香菇的添加丰富画面,稍微有点散可以把最下面的香菇放到上面三个香菇一起这样画面的聚散疏密关系会更加明确有变化。 ![]()
《葫芦藤》 指导老师:买璐 小画家 朱可馨 9岁 小画家的这堂水墨葫芦课作品可以看出画家对于墨色的把控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葫芦叶得浓淡变化显得韵味十足,叶脉得勾勒起初还有些生涩,后面的表现就自然多了。葫芦的随意几笔侧峰勾画,自然显出颜色的变化。最后几根粗细不同的藤蔓让画面活跃了起来。珍贵的是小画家对时间和水分的把握非常到位,画面透着画家的自信和肯定。 ![]()
《写意荷花创作》 指导老师:李丹 小画家 李君粲 9岁 点评:这幅画是小画家在国画第一阶段时期的作品,并且是在自己想象下创作出来的。在构图上采用遮挡和穿插的方法完成。荷叶的用笔、用墨比较讲究,特别是里面被遮挡的荷叶与前面荷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荷花的用色也比较通透和大胆,并且小作者在画面中添加了一只蜻蜓使画面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效果,水草的添加也使画面显得更加饱满生动。 ![]()
《写意丝瓜图》 指导老师:买璐 小画家 韩思贤 10岁 丝瓜是水墨画中常常出现的表现对象,小画家的丝瓜图采用了团扇的构图形式,丝瓜藤用S形的构图来表现,再凸显些浓淡穿插变化的丝瓜叶,叶片的遮挡关系和叶形的变化也做的非常好。一些丝瓜花出现在画面的右上方,虽然花瓣的变化不是很好,但是蝴蝶和蜻蜓的添加却让丝瓜花变得灵动起来。整幅作品构图饱满,形式感强,不失为初学者的一幅佳作。 ![]()
《写意菊花》 指导老师:李丹 小画家 尤珺尧 10岁 这幅作品采用了传统的构图形式,但在菊花与叶子的搭建上添加了几根竹竿,使画面显得很有精神,也打破了之前构图的呆板。菊花的形态上也分为不同的方向,菊花的叶子通过叶脉的勾勒也表现了不同的翻转变化,整幅画面的构图比较通透,巧妙地留白与穿插使得画面层次分明,中国画的写意味道浓厚,这是一幅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 名师简介: 买璐—阳光未来综合一部主任.讲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现攻读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任教于随州高级中学美术教育,现致力于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性格活泼直爽开朗,喜爱想象,亲和力强,善于沟通,会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一直是亦师亦友,喜爱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时刻关注孩子绘画状态及心理变化,善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引导孩子用绚丽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勾勒一幅美丽的图画。 带领学生多次荣获“溢美童心”全国少年书画大赛金奖.银奖.铜奖。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参加湖北省“第十八届青少年美术大赛”多名学生获得金奖.银奖.铜奖。 辅导学生参加“雏鹰杯”艺术大赛并获得多个奖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