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功能素描的实践
功能素描尊重感受,但提倡按照步骤顺序对素描的主要形式因素划系统,单独逐一感受,以增强对感受对象的感受力。同时对形式因素单独逐个表现,以增强单个对象的表现力。
①整体观察
功能素描反对机械的描摹自然,提倡整体感受和统筹安排。
在动手画之前,全身心的感受对象,寻找发现对象的特点和趣味点,制定训练的任务和目标,选择表现的方式和手段,储存感受。
②构图
将整组物体视为一个几何大形,放在画面的合适位置,注意四个角的空白变化。
③起草
整体起出物体的外轮廓和明暗交界线,注意透视变化。
④定形
将物体的外轮廓“准确”勾线,注意形的特征和“线形”的变化。
⑤确定前后明暗关系
沿轮廓线用线条标出前后的黑白对比。
⑥确定明暗对比
用“排线”将暗部平图一遍,检查明、暗部的白、黑形状。
⑦完成暗部
用简练、放松的手段完成暗部。
⑧完成灰部
用规整、果断的手段完成灰部。
⑨完成明部
用细致、准确的手段完成明部。
⑩完成高光和反光
⑾处理轮廓线
完成轮廓线的虚实变化。
⑿整体调整完成
A调整主次关系。B调整前后关系。C调整色调关系。D用原始感受调整画面效果。
5.功能素描教程
①造型测验
接受一个初学者,不要一上来就用固定的办法约束他,最好是找一个简单的,他所熟悉的物品去画,从中观察它的能力和特点。
比较理想的物品是陶器或瓷器,陶瓷属对称体,结构简单,形状有特点,透视变化小,机理和固有色感性化,因此比较适合初学者能力的发挥。测试应在不做提示的情况下进行,测试的内容有:
⑴感受和表现的类型。人大致可以分为理智型与感受型,在训练使两者应当不同对待。
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多人因为怕出错,表现的小心翼翼,应该一开始就重视和纠正这个毛病。
⑶测量的能力。比例是造型的最基本要素,是确定个人造型能力的关键。
⑷感受特征能力。人对物体外形特点的把握,能够说明其艺术潜质如何。
⑸观察和表现能力。初学者对细节表现的程度,说明其造型能力的大小。
⑹意志力和注意力。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画者最终是否能够学习的目的。两个条件必须具备其中的一条。
②几何训练
几何物体将自然事物单纯化、抽象化,是初学者容易完成训练科目和容易观察物体的变化规律。训练任务有:
⑴做画姿势。包括眼睛与画板的角度与距离、握笔方式、身体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
⑵观察方式。包括整体观察的要求、综合观察方法、对比观察方法。
⑶构图起草方式。包括认识物体“大形”、构图的规则要求、起草线的特殊性、判断比例和形状的方法。
⑷透视规则。包括透视的概念、透视的规律、结构与透视的关系。
⑸明暗表现。包括色调的层次、背景的作用、结构与明暗的关系。
⑹检查方式。包括“直线检查”、“负形检查”、“类比检查”。
⑺线条的组织。包括线条主是的类型和作用。
③静物训练
静物可以的任务是学习自然事物丰富的形式变化和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自然形式包括形态与形状、质感、体积、深度感、色彩感、光感等。有机关系包括对比关系、调和关系、对应关系、过渡关系、转化关系、节奏关系等。
⑴形态与形状。形态是指物体的外形;形状则是指所有的明暗变化的形态。通过静物训练要了解形态的完整性、特征性、意味性。了解形状的差异性、必然性。
⑵质感。通过自然物体不同的材质,训练素描线条表现的多样性。
⑶体积。利用体面的概念,了解素描在二维形式上表现三维感的方法。了解物体明暗变化的原因。了解透视变形的原因。
⑷深度感。通过对结构和视觉因素的认识,对透视压缩和虚实转换技术的掌握,了解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感的方法。
⑸色彩感。通过对物体固有色在光线照射下的变化,认识色调和层次在素描中的作用。
⑹光感。通过将明暗变化系统化和强化系统之间的对比强度,增强画面的绘画性。
⑺对比关系。树立“二元论”观念,为每个要表现的单元建立因果联系。
⑻调和关系。建立与“对比关系”相对的表现关系。
⑼对应关系。建立“对比关系”和“调和关系”结构。
⑽过渡关系。确定对比与调和的量变形式。
⑾转化关系。确定对比与调和的质变形式。
⑿节奏关系。掌握同类关系反复出现的状态。
④挂像训练
挂像是素描由简单物体——非生命体,向复杂物体——生命体过渡性训练课目。生命体的特点是从局部到整体高度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挂像训练的目的是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分别对生命体的部分进行单独研究训练,为进一步探索生命体的表现做准备。素描挂像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造型结构与其他造型因素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⑴结构与形状。生命体是单个复杂物体,其造型特点是体面结构变化丰富,结构变化使体面透视的“形变”趋于微弱和多样,理解和掌握透视形的微变是表现生命体的最大难题。
⑵结构与明暗。复杂的结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灰面”,认识结构与灰面的关系,能够解决生命体的色调与体积、层次与对比、整体与刻画的表现问题。
⑶结构与虚实。在单纯性的挂像课题中,最容易发现视觉对造型的影响,加强与完成视觉对造型干预的研究和表现是解决素描作品空间感和绘画性的前提。
⑤石膏像
石膏像是完成素描基础部分标志性课题。成功的石膏像作业表达学习者对造型的认识和表现方面的成熟。因此,石膏像训练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
对认识的要求:
⑴对整体的认识。素描者应该永久性树立整体观念,坚持“整体者成,不整体者败”的信条,掌握整体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法,认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在整体中把握完整的感受、大系统之间的对比度、作品的形式感和叙述性。在局部中做到感受饱满、细节刻画充分、线条灵活自然。
⑵对规则的认识。对复杂的表现对象,仅凭感受是不够的,必须认清变化的客观规律。造型的形式规律有:透视规律、明暗规律、虚实规律、视觉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
⑶对素描目的的认识。学习素描不仅是为了画好素描,而是为速写和彩画打基础。学习素描也不仅是为了逼真的模拟自然事物的能力,而是为以后的艺术创作,为将来能够表达丰富的精神世界做准备。因此,在素描的基础阶段应当更多、更深地了解感受到的自然世界。
⑷对造型特性的认识。“艺术”不仅是素描的目的,同时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对艺术的充分认识不仅能够提高作品的质量,而且能够主动把握训练的过程和倾向,是素描训练成为一项轻松、满足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对造型难点——“准确”实行适当的调控实现的。
⑸对美的认识。素描是一项“美”的技术,我们做到了艺术性的把握,也就能得到美的作品。同时对美的本质认识也有可能在素描中解决。“美”的证据要有“美”的图式来证明,仅靠文字说明是办不到的,作为美的抽象符号,必然由素描来承担。
对表现的要求:
⑴造型“准确”。素描的准确不是模拟的肖似,而是艺术的准确。艺术的准确是一种“夸张”的合适,夸张的对象是事物的特征,夸张的适度是指夸张的程度没有超出人们“特定”的感受范围。
⑵层次分明。素描作品不能像照片哪样庸平,它的各个对比体系应当明晰化、结构化,要由主动表现的迹象。素描有引导和提高观者视觉感受和认知能力的任务。
⑶主次得当。作品的主次处理属于艺术表现手段,也反映艺术素养的程度。同时也是作品风格化的途径。
⑷刻画充分。对局部细节的表现要精确丰富,要用深刻的感受和技巧打动观者的视线。
⑸整体协调。整幅作品要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分工明确,各负其则。每一个环节都与另一个环节相联系,所有的环节都服从一个统一的目的。作品稳重又不失活泼,宁静又蕴含着力量。
⑥人像。人像素描是应用性质的课题。在处理这一课题时要注意与基础课题的区别。人像素描的目的是抓人物的相貌特征和性情个性,一切都围绕着目的进行。人物的特征由形状、结构特殊性决定;人物个性由变化着的表情决定。明暗和光影起烘托作用。人像素描技术由石膏像技术发展而来,但又不同于石膏像,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在人像相当中“线”的大量使用,因为人像当中很多属于线型结构。人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固有色和质感的差异很大。
⑴夸张为本。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没有夸张就画不成人像。不是我们需要夸张,而是我们不得不依赖夸张。第一,我们必然会出现偏差。第二,模特的活动会产生更大的偏差。第三,合理的“偏差”就是夸张。具体做法是:大的更大,细的更长。
⑵以线为主。线条与人的知觉、意识有直接的联系。线的作用是“像”,“面”的作用是好看。
⑶质感决定细节。眼睛的玻璃体、眼角的湿润、鼻子的瓷质、下颌与额头的骨质、面颊的肉质、嘴唇的褶皱、睫毛等处的特质是人像素描精彩之处。
⑷把握好固有色。固有色是人像与石膏像的最大区别,固有本色、固有色受光后的变化和固有色与结构的关系,对作品效果的影响很大。
⑸多少相宜。“线”附近的层次要最多,空白的地方层次稍多,两者之间层次要少。
⑹削弱光感。明暗是被利用的手段,不是表现的必然对象,表现的程度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⑺线条组合多样。将人像的线条,区别于石膏线的线条,差异越打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