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4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3 21:2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罗恩菲德在其《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写道:"塑造不仅是另一种技巧,因为它是三度空间的,所以刺激了另一种想法.""在绘画里,尤其是视觉型者,从平面转到三度空间会整个变形,而在粘土的作品中就没有这么重大的改变.因此,在这领域中,较容易使儿童准备以批判式的自觉和信心来面对他的作品,而不会出现震撼,危及日后的创造活动."由此可见,孩子们用粘
土表现自己所想象的事物,其三维立体的造型方式比二维平面的绘画手法有更加自由的空间,粘土塑造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陶艺作品本身那种奇特的外观造型,无限的创造魅力,朴实的原始风味,强烈的时代气息等,让儿童为之倾倒.陶艺创造活动,对新世纪的儿童来说,是深入生活实践,发展创新思维,磨炼意志品德的好课题.
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与体会,就小学陶艺课的开发及其教学作简浅的探讨.
一,小学陶艺课的任务
小学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塑造的工艺美术课,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休闲性艺术教学活动.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等融为一体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及教学基础.正是如此,陶艺课有别于传统的美术创作或技法训练,而是一项在文化与整体发展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工艺美术课题.因此,小学陶艺课肩负着这样几项主要任务:
1,在陶艺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这样,眼,脑,手等诸方面的协调使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2,在陶艺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原始陶艺,民间陶艺和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休闲性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3,在陶艺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釉色处理,焙烧温度,旧陶的保护及修补等的初步认识与尝试活动,促使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的精神.
小学陶艺课的开发
具体某一学科教学课题的开发,往往会涉及到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所以陶艺课的开发也必然会涉及到这些问题.以下就其操作分二方面作一阐述:
第一,从内容的角度去开发陶艺课.
儿童的陶艺创作,不像成人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整整如出一炉,儿童陶艺创作的教学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起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并从中达到扎实"双基",培养审美个性.因此,陶艺课的课题内容当以学生所熟悉,适于表现为宜.具体开发中,我重点发扬了浙江版美术教材塑造课题的原有优势,并站在陶艺课的角度上加以调整,以人物,动物,童谣故事,罐,瓶,盆等为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现列表说明主干内容在各册分布的具体课题:
主干
内容

几 课
册 题
人物(包括脸谱)
动物
童话故事(包括植物建筑)



第1册
《形态各异的脸》
《热带鱼真美》
/
《大家来玩陶土—陶艺创意启蒙》
/
《餐盘中的画》
第2册
/
《恐龙世界》
《泥做的画》
《造型奇特的饮料杯》
/
第3册
《千奇百怪的脸谱》
《竖起胡子的大花猫》
/
《罐子上的小人国》
/
《塑个挂盘》
第4册
/
《象的一家》
/
《粮食长在罐子上了》
《给泥瓶子绘上花纹》
/
第5册
《京剧大花脸》
/
/
《罐子上的动物园》
/
《给挂盘上釉彩》
第6册
/
《狮子王国》
〈童谣故事〉
《泥条装饰一个瓶子》
/
第7册
《塑在墙上的人物》
/
/
《树干变成的罐子》
/
《用泥塑个花盆》
第8册
/
《长相奇特的大鸟》
/
《荼壶新家族》
《旧花瓶收藏与赏析》
/
第9册
《可爱的陶偶》
/
《墙上的风景》
《点线面装点的罐子》
/
《用泥做成的盆景》
第10册
/
《动物大观园》
/
《陶罐综艺》
《上了釉彩的花瓶真美》
/
第11册
《塑个半身人像》
/
/
《陶罐焙烧》
/
《巧塑个砚台》
第12册
/
/
《美丽的童话村》
《像大师样做个陶罐》
/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课题内容直接走向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每一个学习课题的名称,让儿童读来倍感亲切,如《恐龙世界》,《罐上的小人国》,《粮食长在陶罐上了》等,这样的主题内容既可为儿童所关注,又有较大的表现空间,能够极大地激起他们无穷的创造欲望,从而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主动探求性学习境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课题内容安排上,罐,盆,瓶等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这些内容与现代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设计注重创新,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普及这种设计能力既可以为学生选择学习,继续学习,个人发展所需,也是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所必需.从学科的角度上说,设计性塑造比绘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质量较好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获得在学习上的成就感,继而使学生对陶艺制作乃至整个美术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这些内容赋予原本冰冷无生气的壶罐于生命和灵气,如《罐子上的动物园》,《树干变成的罐子》等,使罐子融进了动物,植物,人物的灵魂,让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交融合一,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语言的朋友.这种构造正符合了儿童的创作心态和审美情趣.
从形式的角度去开发陶艺课.
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立体造型艺术.就其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有原始陶艺,民间陶艺,现代陶艺三大系,从而形成了瑰丽多彩的制作风格.开发时我是这样思考与设计的:
其一,用原始陶艺去开拓塑造之个性语言.原始陶艺形体虽然简单,但造型设计上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了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样式繁多.在图案设计方面,都能结合不同器型的特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原始陶艺那种稚拙的造型体态,变异的装饰手法,与儿童长于自我编造符号进行装饰设计的特点相吻合.原始陶艺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如半坡出土的彩陶人面,鱼和鹿纹,大通出土的彩陶舞蹈纹,大河村出土彩陶片上的太阳,庄稼纹样等,为儿童所惊叹,易引发他们展开想象,从而在塑塑绘绘中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造型语言.
其二,用民间陶艺去加厚塑造之民族底蕴.民间陶艺主要来自于民间艺人所制作的一些日常工艺用品,如盘,碗,罐,壶,枕,以及各种鸟兽玩具,在造型上随手拈来,形神兼备,往往于粗糙拙趣中见魅力,并给予表现釉色变化极大的余地.此外还有用于屋脊,廊檐的建筑陶制品,多为圆雕形的祥瑞禽兽,主要有龙,凤,狮,象,虎,麒麟等,其造型多具有灵动昂扬之气,民间陶艺造型上的自由奔放,釉彩上的变幻丰富,将直接有助于提高儿童塑造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使他们的眼界得到开阔,底蕴逐步加深.同时,民间陶艺创作形式的学习,有助于儿童产生民族的自豪感.
其三,用现代陶艺去培植塑造之时代精神.在作为先锋艺术的现代艺术的强烈影响下,我国传统陶艺产生了新的裂变,从而涌现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才华的陶艺家,许多中西画家视陶艺为新的制作形式纷纷介入到陶土烧制,从而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格局,特别是拉坯机造型与各种手工工艺制作的有机结合,使陶艺制作出现了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造型上打破了常见的盆,罐,瓶等造型;装饰手法比以前丰富了,绘画加上雕刻,增强了作品的工艺性和厚实感,釉彩处理也比以前有变化,不仅有国画,还有水彩,油画等的效果,增强了陶艺的韵味.现代陶艺造型上的奇特反常及装饰手法上巧意特质,体现了一种宽泛的美术文化,让儿童感受到了跳动着的富有灵性的时代艺术之脉博.
其四,陶艺塑造与其它立体造型如陕西,江苏等地的泥玩,徽州民居木雕,山东泰安的竹木玩具,秦汉及历代砖石艺术,以动物造型为主的布制品,山西霍具及浙江海宁的面塑,现代主义中的雕塑艺术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创作手法造型简约夸张,情态生动自然,色彩绚丽多变,富有地方风味,与儿童审美心理相一致,如果引导得法,可以让儿童在学陶艺中触类旁通,使陶艺的学习综合化.
以上四方面作为创作形式,在陶艺课的整体开发上将以精典作品的形式落实于每一个具体课题之中,并以教师的有机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作品自身的启迪激发儿童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的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平塑,彩塑,立塑之分界.其实,这样做:一是为了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动机,注重渗透性地让学生去了解平塑,彩塑,立塑的风格;二是为了淡化三者的界线,使陶艺创作形式不仅仅是平塑,彩塑,立塑而已,我们应该看到三者间的互渗交叉,将会把形式变得更为宽泛,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有更新的突破.
三,小学陶艺课的教学
小学陶艺课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当今世界美术教学人文主义的倾向,注重东西方美术教育思潮的融合,使儿童对三维立体的感知既有层面的扩展又有质的提升,因此,提高陶艺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必然要对儿童陶艺的内涵,教学的原则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找到有关可操作性的科学的教学环节.
认识儿童陶艺
儿童的陶艺创作往往是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潜意识交感融混的状态下进行的.它们的存在唤起了我们潜沉在心底深处的意识.事实上,似乎总有一种符号模式在特有的因果关系中反复出现,并或多或少地独立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我们越是关心人类经验的基本问题,就越发感觉到儿童陶塑与远古人类陶器的亲近,以及它与原始陶艺,民间陶艺,甚至现代陶艺的某种相似.人生下来并非白板一块,他必然携带着先天遗传的种族记忆.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是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它缩短了现代社会与远古社会的距离,它帮助人认识和返回自己意识的故乡,儿童陶艺打破了秩序感,打破了时空观念,它扩展了我们的生命空间.所以陶艺课的教学既要保护儿童陶艺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灵气与创意,又要适时地用人类陶艺创造的精华来熏陶他们,使儿童的审美与创造沿着健康的道路自主和谐的发展.
(二)三大教学原则
小学陶艺课的教学,要把握如下三条基本原则:
陶中有艺
在我国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的人文色彩,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完善人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陶艺课还有着继承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特质,以培养学生民族的价值观.陶艺课中"壶","罐","玩偶"等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亲近生活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并创造生活之美.与此同时,陶艺课创作活动中,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塑造,上彩等曲折而丰富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因势利导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陶艺优秀作品,使他们站在人类陶艺审美情趣的制高点上更好地去塑造美.
2,注重体验
陶艺是人们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品.所以小学陶艺课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性,才可激发儿童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来.如《大家来玩陶土——陶艺创意启蒙》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体验的:第一步,让学生抱一抱陶土看有多重,摸一摸有啥感觉,使之形成对陶土的量感和质感;第二步,让学生亲一亲闻一闻陶土,看有什么体会,让学生亲近陶土;第三步,让学生把这块泥用脚踏成扁平状,然后盖在背上,学着乌龟样爬行,体验陶土玩乐的趣味;第四步,分组让学生堆积,看哪一个小组垒得最高最快最好,让学生体验到陶土所能垒的高度,并从中体验学习与合作的乐趣;第五步,是让学生用陶土裹脚,并让他们观察像什么,然后进行装饰与创意,最后产生了《奇特的人脸罐子》,《神奇的大靴子》,《创意跑车》等各不相同的作品来,使他们体验到发现与独创之美.由此可见,只有深入丰富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带着对泥土深厚的情感,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引导创新
陶艺课教学中,如果仅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孩子们的视野,有违儿童本有的创造天性,并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应谐调,使技法引导,思维点拔成为他们自主创新,组织个性化塑造手法,去创制新的陶土形象的高速桥梁.所以,我们采用迁移式(学了一只狮子的塑造方法做出千姿百态的狮子,乃至地运用于各种动物的塑造),裂变式(学了一种方法衍出多种自己的方法),综合式(把学到的方法与内容加以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与手法),独创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技艺,运用自己的思索进行变通,做出造型手法均别致的作品来)等等.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可以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四个教学环节.
为了体现陶艺课"陶中有艺一注重体验一启发创新"这三个基本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认知→自主探索,投入体验→陶中有艺,引导创新→多向评价,激励进取"四个基本的教学步骤.如我在《恐龙世界》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进入"时光隧道",亲自到14300万年前的中生代去看一下恐龙世界里的景象,在CAI课件图像展示及旁白配音的作用下,引起了学生对各种各样恐龙认知的强烈兴趣.随后画面展现出6500万年前由于出现了"白垩纪大灾难",恐龙灭绝,成为当今科学界的一个不解之谜.地球上留下了许多当时死于这场灾难的恐龙化石.这时老师提问:我们将怎样根据恐龙的骨架化石去恢复它原来的外形呢 肯定学生回答后导入到陶塑恐龙的学习之中,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带的图片资料,恐龙玩具等材料,用眼,手,脑等去探索,体验,并对如何去表现作一番探索性的体验,使学生确立起一种创作的直觉性灵验.进而教师联系优秀的恐龙陶艺作品引导学生获得并产生塑造方法,提高相关的审美眼光,从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完成恐龙的塑造作好辅垫.最后,教师布置一个有山河,天空,平原等综合立体的展示台,让学生自由地把作品放在相应的位置,进而互相观摩赏评,从中让学生获得成功,赏评活动有自评自说,也有生生,师生间的交互点评,使他们在体会成功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某些不足,进而达到变"你要我进取"为"我自己要进取"的学习心态.在这四环节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身心得到充分地体验,学生的陶艺作品也便在这个性之"陶"与制作之"艺"的交互性双边活动中得到充分地提高.
四,本实践的现实意义
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顺应了当今世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思潮,体现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方向,促进了学校艺术创新教育的整体进程,特别是经过近二年的教学实践,低中高各年段实验班的学生变化很大:他们的动手能力强了,对美术的信心足了,个性更明显了,课余的活动有生机了.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动手实践习惯,学生的塑造能力普遍有了提高,几乎所有的学生喜欢陶艺课,并为四五年级学生顺利地渡过美术学习的危机期,作了非常有效的探索.归纳起来,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艺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意识与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闲暇活动的品味.
本实验对象――公办民助小学一,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自开展陶艺课以来,双休日已不再是以电视机作伴或以去大商城狂购暴饮为时光了.许多学生已把去图书馆搜集陶艺等美术资料,到博物馆去看出土古陶或画展,到科技馆的陶艺工作室去考察一番等,看作一项重要的活动了,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去陶巴搞陶土创意作为自己周末的理想去处.与此同时,在大部分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校于1999年9月创立的"陶艺闲暇工作室",使学生有了自己塑造的乐园,这应该说是陶艺课所衍生的一道迷人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吧.
2,陶艺课的教学全面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塑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制作能力.
儿童陶塑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儿童本身的状态.陶塑是静态的物象,儿童的陶塑具有一种内蕴的灵魂和力量,实验中通过站在儿童角度上进行正确引导的陶艺课,使学生真正自由地吸纳人类陶艺之美,并在创作中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陶土语言塑成自己的作品.正是如此,学生在陶艺创作中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据不完全统计,99年6月以来,学生创作的数以千计的优秀陶艺作品,在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类工艺美术比赛及展览中,有300余件作品获奖或展览,其中国家级金奖若干名,还有一部分泥塑作品的照片被选送到日本枥木县氏家町上小学进行了交流性展览,得到了日本专家与小朋友的高度评价,有力地促进了两个不同国度的学生塑造艺术的提高,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就养成了自己乐于创新的审美趣味,难怪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张曦老师要为他们作"陶艺,陶趣,陶然"的题词.省美协会员陈玉峰老师看了学生的作品后也发出了"这里的学生陶艺作品直觉灵性,真诚自由,童心天趣,乐在其中,向他们学习,能真正感悟艺术本质"的感叹.
3,陶艺课的教学,为四五年级的学生渡过美术的危机期作出了实践和理论上探索.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到了四五年级,一般要经过一个危机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稳定,心理处于莫名的矛盾之中.特别是在绘画之中,学生对事物观察的不断深入与技巧不能同步,使他们产生"眼高手低"的无奈.陶艺课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三维立体的塑造,并注重从儿童观察及艺术创造的心理出发,使陶艺成为他们观察及表现同步成长的园地,同时在评价方式上,打破"象"这个唯一标准,为以审美个性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因此,这里的学生到了四五年级反而更加喜爱包括陶艺,绘画等在内的所有美术课型了,陶艺课中获得的感觉,能力及信心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绘画表达.同样,陶艺课教学的经验又成为绘画教学顺利渡过危机期的重要法宝,经过实践所形成的理论——陶艺设计创作课的建构性思考,体现于《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文中,该成果在"全国基础美术教育学术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五,有关问题的讨论
我们对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近二年,时间还很短,因而其成果还是初步的.尚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也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1,如何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如嘉兴的黑陶文化艺术及相当数量的陶瓷工艺品厂),为学生的陶艺课注入更为丰富的内容.
2,陶艺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兴趣活动,闲暇自由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状况等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3,学生陶艺学习的个案研究.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陶艺创作已不再是某个工场作坊或某些专家们的专利了,到陶巴玩玩已成为越来越多社会成员的生活乐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参与这种健康而有品味的休闲性艺术活动.学校工艺美术将肩负起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作用.目前,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在全国范围内,仅是小部分区域性的试验与探索,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但是,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2000年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稿》中"对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内容"的首次提出以后,对学生开展陶艺课的教学,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得到充分培养,将成为美术教育界及至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正是如此,我们对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相信通过对本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定能在工艺美术教学改革中发挥出其独有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3,谢丽芳:《儿童陶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4,国家教育部艺术委员会:《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稿》,《中国美术教育》,2000年第4期;
5,曹建林,黄佳平:浙江省1999年度基础教育成果奖获奖论文—《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浙江省教育厅,2000.
--
浙江省小学美术教学创
新经验交流会
大会交流论文 2001.11
小学陶艺课的开发与教学
嘉兴市第三实验小学 曹建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