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例”怎能成“样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6 23:3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例”怎能成“样品”
——引我用在绘画教学中的拼凑临摹法
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冯笑之      
在初一新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练习已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写生能力还不够强这一情况,让学生先进行临摹练习,既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技能加以巩固,也为今后的写生练习夯实基础。
    于是我在黑板上举例示范,简要讲清透视规律及临摹方法,并写出作业要求,告诉学生黑板上仅仅是“范例”,你们可以用刚才老师示范的临摹方法去临摹其他的内容。
    学生们纷纷起笔,似乎个个都胸有成竹,可当我巡回辅导时,却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黑板上的范例转眼间成了学生们“争相复制的样品”,千篇一律,有的同学甚至用直尺画直线(看样子,他把美术绘画当成了数学作图)。
    诚然,借助直尺确实能够让线很“规矩”地成为“完美”的直线,学生的这种认真态度也值得肯定。但换一种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学生追求的只是他们心中“所谓的完美”,而事实上他们正在进入一种“程式化”的绘画课堂:老师在黑板上画,我们在座位上画;老师画的、课本上印的,就是我们照着画的“样品”;谁画得像,谁就画得好,谁就是“绘画能手”,就是“小画家”;画直线就得用直尺,徒手画出来的即使再直也不是直线(除非那是老师画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盲目的临摹习惯,他们的绘画课堂已变得像他们心中的直线那样“规矩”。
    其实,这种情况已有人发现并提出。旅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著作《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就提到类似的事情:一位美国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中国考察,在交流时,这位美国教师上了一节美术课,课上让中国学生以“快乐的节日”为题画一幅想象画。结果全班同学都画了圣诞树,这让美国教师感到奇怪,后来才发现教室前面的墙壁上挂了一幅有关圣诞树的图画,学生作业上的圣诞树即由此而来。当美国教师将墙壁上那幅画遮起来之后,学生们傻了眼,一个个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可能书上的记载略显夸张,但这些事例却在反映中国绘画教学的现状。学生一到绘画课,就在寻找“样品”,寻找复制的对象,他们一时无法从“一照一”的模式中脱离出来。
看来,美国孩子画好一张画问“好不好”和中国学生画好一张画问“像不像”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然而,当我们换一种思路想的时候,中国学生问“像不像”的现象似乎又在反映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重视基础教育”。但把这种“重视基础教育”用在我们的绘画课堂上,是不是就成了强调一味照搬,忽视创造呢?
随着初中美术教材的大改版,我们不难发现,苏教版的新教材对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打好基础,具备一定的技能进行创造并不是歪路。临摹也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绘画的最终目的。
    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学生的这种基础牢靠之后,思维是不是也会随之禁锢,变得不知变通。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味的照搬只会在不知不觉滋养学生的惰性,使他们变得懒于动脑,害怕创新。对于喜爱绘画并想在这方面发展的同学,一味地照搬也会让他们逐渐觉得绘画枯燥、乏味,以至慢慢失去当初学画时的兴趣和热情。而对于我们教者,如果一味地采用这种看似“打牢基础”,实质为不知变通的“一照一”模式进行绘画教学,恐怕这也只能算失败的了。
    谁也不愿做一个失败者,那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不应该是去指导学生一味地照搬,而应该是在基础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去教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的临摹。
    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在临摹教学中采取一种拼凑临摹法。这种方法既完成临摹所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又能让学生在保持兴趣、锻炼技能的同时,适当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
    这种拼凑临摹法的产生还是从一名学生那里得到的启示。这位同学在临摹过程中一改传统的“一照一”模式,将几张不同的水粉静物画上的静物进行拼凑、组合,使之成为一张新的静物画。当这种既在学习一种技能,又不忘创新的临摹方法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时,我顿觉心底一亮。
    以后,我将这种临摹方法应用到平常的教学中,起到不错的效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发挥出他们特有的创造力。比如,在初一组合物体线造型一课中,由于写生条件不允许,我让学生运用“拼凑临摹法”进行临摹,结果学生作业效果令我和几个同行颇为惊讶。
    本来很简单的一组静物,这时变得那么丰富,而且组合得情合理、错落有致。根据我黑板上的构图要求,大多数同学在组合静物的时候注意到了高低、前后、疏密等对比关系。他们能从另外的读物中找到一枝漂亮的花卉插到本来很单调的花瓶中,使静物变得丰富;他们能从各种资料中找来不同的物体,并让它们均衡、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以美感。
    这种方法用在准备考美校的学生身上,让他们临摹素描或色彩静物,那些从不同地方“搬”来的静物要放在一幅画上面,就要求他们既要做到构图合理,又要注意这些物体的色彩、光影变化。这无疑给他们的临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这对他们更好地理解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能够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这种“拼凑临摹法”在绘画教学中应用,有利无弊。
   “人类的创造智慧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之中,认识过程可以展示人类如何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实际过程,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现真理。”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关心、重视这样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将创新教育真正渗透到基础教育过程中去。为了孩子今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创造,更为他们今后能够立足于竞争日趋激烈之社会的不败之地。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