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教学最佳效果的五要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1 13: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教学最佳效果的五要素 胡延巨 时代发展赋予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应完成培训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与可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新一代的任务。具体地说,应把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重素质、重能力、重审美文化教育,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扎实基础,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依据四十余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追求美术教学最佳效果是完成这一重任的首要工作。怎样才能达到美术教学的最佳效果呢?我总结了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即“以人为本”),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写生教育为基础,以创作教学为灵魂,以美术课外活动为必要的延伸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概称为“追求美术教学最佳效果的五要素”。   (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是美术教育的根本   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技术教育,而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儿童美术教育应体现全面育人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他们的成长最有益的是在画外,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的灵魂,成为更真、更善、更美的人。   美术教育以人为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他应该热心教育、为人师表。他应该有一颗像母亲那样的慈爱的心,公平地善待每一个孩子,像十指连心似的认真哺育每一个孩子,用爱纯洁自己,把爱献给事业,把爱播在每个孩子的心田中。   美术教育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美术课中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凸现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念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社会责任感。   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十分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的生理素质是多方面的,如自信、耐心、毅力和做事的专注习惯和不怕苦、不怕累、不受成败的干扰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诸多因素,对儿童一生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俗语说:“好习惯,益终生。”只有有了这些良好品行的奠基,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生画画儿的成败与否往往不是能力问题,而大多是受耐心和意志力的影响。一些画得好的孩子,往往是坚持力强的孩子,他们能耐心认真去画,使画面充分完整;反之,一些没有坚持力,没有耐心、怕苦、怕累、怕烦、贪玩的孩子,总是画不好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树一种优秀的学风实在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教的学生中,许多人之所以迈进艺术殿堂,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对美术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兴趣和毅力。对这些人来说,学画使他们情感舒展,心情放松,经常可享受成功的喜悦。美术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游戏式的艺术享受,而不是学习技艺的沉重负担。—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一般绘画能力超前发展的学生,他们的智商普遍较高,其它功课—般也很优秀。   他们普遍具有聪明、好学、敏锐、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好的特点,有人称学画画儿是“右脑运动”。事实证明,绘画活动不会影响其它功课的学习,它在人的素质发展方面可发挥不能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以人为本,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生的“英才教育”。美术课应该扎扎实实地上好。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美术课对学生升学、谋职并无直接关系,这就决定了美术学科缺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外在诱因,学生自发地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去努力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少数美术兴趣超常生。为了使美术学科在大多数的学生心目中留有一席之地,教师就应在激发学习的兴趣上狠下工夫,使学生在缺乏外在诱因的条件下,产生自觉的情趣性行为转为意志性行为,喜欢上美术课,用心画好每张画。   一句话,美术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追求美术教育最佳效果的首要条件,是美术教育的根本。   (二)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    人虽有爱美的天性,但并非天生就懂得美、会欣赏美与理解美。《羊缄晚报》曾载,作为中法文化交流项目的中国中小学生代表团,参观卢浮宫时,不耐烦、没兴趣,情愿去逛街、购物。我们不能全怪这些学生审美的低能,只能怪我们教育的欠缺。再举个例子吧,一个小学生可能会本能地喜欢某种颜色或图像,但他不——定能喜欢齐白石大师的画,因为齐白石的作品蕴含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及他的艺术观、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一个小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只有通过学习,使学生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的知识及情感、个性的成熟等),才会具备审美的能力与感受,才能理解齐白石作品的艺术品位。这个例子说明人的审美理解力是经过培育、熏陶才能逐步形成完善的。由于几十年忽视美育的结果,造成审美低能,美盲比文盲多得多,这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儿童美术教育是美育,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下—代有审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我们的孩子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把审美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头等大事来落实。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摆脱常规的思维习惯。应从审美的视角、审美的心态,面对自然事物和艺术品。不应把语文、数学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用于美术课。例如欣赏一幅“荷花图”,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与气质,而不是讲植物学的知识。艺术贵在于心,以心观物,万物皆有灵气,所以孩子心目中的事物,都会人格化,富有想象,妙趣横生。美术课中师生心目中的太阳就不仅是一个物理学上会发光的星球,而是可爱的“太阳公公”,是光明、希望的化身。让学生摆脱一般科学认识的制约,注重感情的投入和想像力的发挥,把自己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自由发挥审美的想像力。其次是提倡审美意味的多元性、丰富性。   要认识到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其主观因素极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均会导致不同的审美意味的理解。师生各抒己见,谈不同的感受,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   让学生观摩、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也是审美教育经常开展的重要方法。正确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绘画水平,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缺乏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缺乏评价的课程也是不完整的课程。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功能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小学生的绘画作品的评价应反映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的特点,以正面评价、积极鼓励为主,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在准确性和传神等方面要求小学生,要注重作品的原创性,为学生修改和完善作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的正确性,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绘画胆略与创造力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共同评价等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发挥群体智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评价不是为了单纯分出优劣,而应着眼于提高完善。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因为—切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课堂上,不能只是教师发号施令,学生被动接收信号,而是一种相互作用,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这种传递不是灌输和命令,而是一种提高,反馈并非单指学生的如何回声,而是有提高、有商量。教师有时当主角,有时也当配角,有时甚至是学生的助手或拉拉队员……总之,评价应在和谐、平等、研究、协商的氛围中进行。   (三)写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   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那么,写生课便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注重写生画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向写实过渡的绘画心理发展规律,而且是提高小学生绘画能力,开启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在写生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解决儿童在由图形写实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中,存在的小学生绘画“低幼化”的问题。   在低幼期,儿童的绘画是“画他知道的东西,而不是他所见到的东西”。作品往往带有很明显的象征意味,构图也往往概念化、简单化。到了中、高年级,由于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他们已不满足于这种简单而抽象的画法,而是试图进入客观地描绘对象的写实阶段。他们对自己绘画中表现出来的“低幼化”现象日趋不满,因而不少小学生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对绘画兴趣骡减,出现了停滞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科教育的强化所造成的。其实其根本原因是在于美术教师没有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上升的梯子,即没有给学生提供与其写实需要相一致的表现方法和手段。而加强写生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把梯子。   当然,小学生的写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儿童写生训练的重点,是观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不应苛求其画得像或不像。儿童在对生活对象进行广泛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用长短、刚柔、强弱、曲直、快慢等千变万化的线条,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客观地表露了孩子们的童心天趣。儿童写生画中这种真实、纯朴、生动而稚拙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在评价写生作业时,教师也要注意保护儿童的个性发展,不以教师个人好恶和欣赏习惯为标准,允许用不同方法,不同风格。以线描画为例:有的用线秀丽,有的用线粗犷,有的用线工整,有的用线拙朴,有的用线飘逸,有的用线刚劲有力……都应得到鼓励。   写生教学的成功,也为儿童创作画积累了素材,夯实了基础。我校儿童创作画的累累成果,—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写生画教学的成功。   (四)创作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创新是美术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美术教学贯穿始终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倡创新,课堂结构要创新,教师的设计过程要创新,重难点的解决方法要创新,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创新,作画材料、工具要创新,作业内容、形式要创新……时代呼唤创新的课堂,创新的老师,创新的学生。创作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情操和良好品德,而且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指导儿童创作画是小学美术课的重头戏。我称之为美术教学的“灵魂工程”。   指导儿童创作画,—要范围“广”,二要题材“新”,三要构思“巧”,四要命题“趣”。具备了这个四要素,并有童心童趣的儿童画才是儿童画的上乘之作。   儿童创作画指导首先要着力打破儿童凭主观意象及概念化简单化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尽量寻找新题材、新的作画工具和材料、新的构思、新的表现方法。我经常变换不同的纸质和工具,让学生表现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画面效果。还经常启发学生求奇、求异,用不同手法作画,如:涂、吹、压、拓、印、染、洒、揉、擦、刻、刮、粘、刷……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新”字上大做文章,让人“耳目—新”的作品总是受到大家青睐的。   在创作画指导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炼创作题材。儿童身边熟悉的题材,最能引发儿童的创作热情。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特产、家乡名胜古迹……都是儿童创作画的上好题材。越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越有人情味,就越有民族性,也越有普遍意义。   评价儿童画应避免对绘画技巧的过分苛求,绝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的优劣。儿童画的“成人化”是抑制儿童丰富想像力、创作力的杀手。“稚拙美”是儿童画区别于成人画的一大特色。维护儿童画的原创性至关重要。这是鉴别儿童美术作品的重要尺度。早熟早衰是一种自然规律,千万不要把儿童拉到成人的水平线上来。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老师的恰当引导十分重要,但老师只是“导演”,不能抢“演员”的戏。儿童才是主体,要让他们随心所欲,刻意表现童真天趣。儿童画也有个真、假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按老师意图,手把手教出来的儿童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画。当然对不同年龄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高年级学生的作品过于幼稚也是不好的,也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要强调指出的是“创新”不仅仅是创作画(包括记忆、想象画)指导中的灵魂,而是贯穿在美术教学全过程中,连手工课、写生课中也都强调一个“创”字。教师用“导”(必要的指导)、“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的方法上课,要求学生“一题多画”,“一画多色”,画与老师同学不—样的美术作品,而绝对不重复别人。心灵是智慧的源泉。应十分强调在美术课中要用“心”作画。用心作画就能独具慧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画出常人想不到的好作品。“人心不同,各如其画”。教师应习惯于“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气度,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老师要关注差异,凸现个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就应该是四五十张各有个性的美术作业,而不是照样画葫芦式的“千人一面”的作业。提倡同学间互相学习是必要的,但要紧的不是“取长补短”而是设法和别人画得不一样,应竭力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标新立异,画与众不同的作品。   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想想、画画、做做、玩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   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术教育不能让儿童自由化发展。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   小学美术课不以传授技能技巧为主,这是对的,但这不是就不要教师指导了,正如一个好的演员还须有一个好的导演,才能演好戏一样。胡延巨认为应该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如从主到次、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等基本的绘画规则。任何游戏都有规则,儿童画也有其规则。胡延巨经常在美术课上强调的规则有以厂几点:   ①构思上要有自己独特的想像力,没有想像力是没有灵魂的作品。②构图上有主有次,有密有疏,有大有小,有正有侧的组合能力。形成一种有序的画面。③造型上有基本形、变化形,儿童要有自由变化形象的运用能力。④色彩上要会自主地运用创造性颜色和写实性颜色两种方法。⑤图案上要会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组合方法。   这些规则不同于呆板的技法指导。小朋友掌握了这些创作画的规则,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创作的热情更高涨,效果当然更喜人。   (五)美术课外活动是美术教育必要的延伸   有些孩子对美术有特殊的天赋,这些美术兴趣超常生,渴望得到美术教师课堂以外更多的辅导,不少孩子的家长也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认为美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特长,发现和培养美术超常学生,具有课堂教学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教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同时也是美术教师施展才华、多做奉献、培育英才的重要阵地。当然,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抓提高”是我一贯遵循的原则。急功近利,重比赛轻课堂,重尖子轻全体的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令人不齿的。   美术课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要坚持自愿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注重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   美术课外活动应采取多种形式。我有时带学生去风景秀丽的地方写生,让孩子一边欣赏自然美景,—边学习写生方法;有时请画家来校与“小画家”见面,谈他们的成才之路,为孩子作画示范,用前辈的榜样来点燃孩子们心灵中的艺术火花有时带孩子们去参观书画展,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受到艺术的熏陶;有时可组织现场作画比赛,让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有时可组织孩子们看有关美术方面的影视录像,让大师的艺术成就和大师的形象铭记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时还可办—些美术短训班。我办过“队报设计”、“剪纸”、“版画”、“国画”等培训班。这些班目的明确、内容集中、时间较短,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效果显著,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组织美术课外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要持之以恒。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很多经课外美术兴趣小组重点辅导的美术特长生,有的步入了艺术殿堂,有的成了艺术学院教授,有的成了专业美术工作者,有的出国深造……他们庆幸:在他的学生时代有一个好的美术启蒙老师,他们都得益于老师的热心、认真的课外辅导。   我紧紧抓住美术教学五个基本要素,努力追求美术教学的最佳效果。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幼苗。学校多次被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我本人也被评为省优秀美术教师、特级教师,还荣获“徐悲鸿奖学金”殊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