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国画教学初探 顺德区容桂城西小学 陈笔锐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传统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如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作品为范画,这极大地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相反,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这样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阉割了吗?针对一贯中国画教学出现的弊端,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真正使画纸成为儿童自由驰骋、大胆泼洒的表现天地,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儿童中国画教学的成败因素。下面是本人在小学日常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 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 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相当喜欢的一门传统艺术,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线描画与水墨画实际上是同源的,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线描画,二者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也由于此,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水墨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水墨画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二、,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道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 以 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习欲望。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中国画的临摹要临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俗话说得好,“学其上上,得其中中;学其中中,得其下下。”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刚开始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容易学到的的事物,如一些房子、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如李可染的《牧童图》其中一只牛,只用了寥寥七笔,却精彩地表现了牛最基本的形貌特征。学生从中体会学习艺术大师们的表现手法。其次,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如学习树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画出除老师示范的树之外的不同的树的形态。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技法上的收获,又要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中国画的欲望。 四、以写生为途径,培养创造能力,是儿童中国画创作的源泉。 临摹绘画中必不可少阶段。然而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而一味的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化,对临本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离了临本便无从下手,画画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负担,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而《论画》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因此,当学生临摹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墨法技能技巧及表现方法时,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通过写生使儿童更细致、更深刻、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学校附近是一些水乡风情的村庄,我让学生观察村庄的景象、村民生活工作的情形,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身边熟悉的场景变成水墨画,提高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能力,充分体会水墨画写生的乐趣,积累丰富的作画经验。在启发引导下学生的写生作品,真实再现了村庄的景象、村民生活工作的情形。在外出写生过程中,我时常与学生共过午餐,与学生倾心聊天,在培养她们美术技能技巧的同时,让她们学会以礼见人、以诚待人、以信服人,适时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关心亲人,关心环保、关心时事;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这样在写生绘画活动中,逐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为儿童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同时又使师生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五、 以创作为目标,创新出自己的中国画,升华学生水墨情结。 水墨画确立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并有“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而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正好符合水墨画的特点。学生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物象的形体不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儿童的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水墨作品。同时在创作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对探索出的表现方法进行总结,以让学生对自己创造的表现语言从感性的实践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实现知识到智能的转化,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出自己的中国画作品的成功,升华学生的水墨情结。 六、参加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通过激励方式,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情感。参加多样化的绘画活动,既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绘画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就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而激励的基本方法就是参与、满足和提高。因此,教师不要以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因其有营利性而不让学生参与比赛,而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和展览,使他们得到锻炼,在创作中各方面地发展他们的个性。从参加校级活动到全国和国际性的大型竞赛活动,学生创作欲望得到满足,并能拓展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成功后的喜悦极大地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一张画、每一张笑脸和每一次的努力,无不体现了对孩子们创造能力的检验。各种公益活动和展览,是集创作、欣赏以及教育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它不但能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能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参加“中国画校园作品展”、“重阳节日现场献画活动”、“各种节日展览”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意识,而且由表及里的熏陶着他们的心灵,同时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中国画教学是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同时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