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印象 类别:水墨写生 时间:2006年暑假 地点:西江千户苗寨 学生:9~12岁 教学目标: 1、通过夏令营写生活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探究兴趣。建立起孩子们对民族建筑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2、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学会运用已有的(水墨)知识和技能进行对景写生。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们本次夏令营写生的一个主要景点。在去夏令营之前,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苗寨的图片,文字资料,自主探索以下的一些问题: 1、苗寨是什么样子吗? 苗寨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发明创造的一种木质结构建筑样式,依山势而建,用青瓦、树皮搭盖房顶,高低错落…… 2、西江的苗寨与其它苗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西江有千户苗寨之称,这里的人民长期聚居在此,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苗族建筑群…… 3、如此多的建筑,你有什么感受? 一方面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团结友爱,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重重叠叠的房子,高高低低的吊脚楼,弯弯曲曲的木板路,落落有致的石头墙,有一种纯朴和谐的美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感知体验 来到贵州西江镇,带领学生走进寨子,仔细观察了解,并展开讨论: 1、眼前的寨子与自己想象中的(或网上了解的)苗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根据观察说出苗寨木楼的特点,与川西民居的区别是什么? 3、穿行在苗寨之中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视觉表达 1、表现方法探究: 探究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勾线填色,干湿结合,焦墨皴擦……进行水墨写生。 2、审美表现: 运用中国画工具对景写生,在写生过程中仔细观察,先描绘出主要的部分,然后再把门窗、木条、板墙等丰富的细节刻画出来。 四、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选择的表现方法,自由选取表现角度,画出苗寨木楼的特点。注意用笔和墨色的变化。 五、教学评价: 六、课后延伸: 1.当天回到住地,请导游或当地人讲述有关苗寨的故事和风土人情。用游记或日记的方式梳理自己的感受。 2.夏令营结束后回家用高粱杆,竹片,废旧物品等设计搭建苗寨建筑。 3.将夏令营的见闻讲给父母和同学听。 七、教学后记: 苗寨既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很美的写生对象,学生在写生时不必拘泥于对象的准确性,尽量不受传统的水墨程式影响,用毛笔直接对景写生,大胆用笔,用墨、用色。可以表现得水墨淋漓,也可以表现得枯
涩
沧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
,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心中的苗寨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