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涂鸦解析(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5 07: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涂鸦解析(三)

李文馥

涂鸦期儿童涂画的特点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的问题在上一期已经谈及。涂鸦期的后期孩子们可以对自己的小手和手腕的动作有所控制,也能涂画出某种形来。这个形并不是有意描绘出来的图形,一般也不具有对某种物品的象征性,其着意点多在于从小手和手腕的动作中获得快感和满足感。但当在涂涂画画中逐步过渡到由于控制手及腕的活动而画出一定图形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孩子的画画开始向象征期进发。

所谓象征,指的是以某种图形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说把图形作为符号来指称与之形象相似的事物。象征期的起止时间占据一个大体的范围,开始早的在2岁左右,晚的可以3岁多才起步。向下一阶段转化的时间也迟早不一,晚一点的可能延续到5岁左右。起止时间的早晚与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由于儿童个体内在和外在条件的不同,不宜于在时间早晚上做强求一致的比较。 象征期与涂鸦期一样,也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步骤,第一步属于圆形轮廓线和意义开始期,第二步属于图形分化和意义表征期。

第一步骤,即象征期初期儿童画的核心特点是"本源的圆形"的出现。这里所说的"圆"不是从几何图形意义上讲的真正的圆,而是泛指围合起来的轮廓线。这种闭合形式的线是图画的主要媒体,在作为图画的各种图形媒体中最简易的就是圆形,它最便于涂画,因此孩子们初期的画所使用的图形都以圆为主。确切地说,这种"圆"并不专门代表什么形,又什么形都可能表示。同时,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给画命名,也就是开始给自己所画的图形赋予某种意义。小孩从1岁多开始喜欢看图画书,从画中看到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兴奋感,有时自己直接叫出名字来,有时按成人说的名称指出相应的图画。从这时期开始,他们知道各种东西都应该有名字,他们向成人提问的主要内容就是东西的名称,不论在什么场合都不厌其烦地频频而又反复地提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问题。同理,他们感到自己的画就是某种东西的表现,常常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画妈妈,妈妈买菜。""我画大汽车,小朋友坐汽车。"等等。

一个"六一"儿童节,我正在进行儿童教育咨询,见两个小孩随妈妈等候咨询时,蹲在地上画着什么,我就因势利导请他们各画一张画。小男孩画得很快,笔道浓重而顺坦。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大象",还指出象的鼻子和腿。经他一说,再眯起眼睛仔细一瞧,的确能领悟出大象的形象来,孩子又说:"大象站着玩,用鼻子玩圈。"那扬起的鼻子和翘起的后腿,似乎给人一种动觉形象感(图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小女孩所画的图成人难以辨认,孩子本身对图画的命名也较困难,问一个说一个,不问不说。她的命名多以物品的功用来指称,如勺子是"盛饭的",把抹布说成是"擦桌子的",拖布说成是"擦地的"。而"饼干"和"妈妈的鞋"因为图形的形似性较好,又是孩子熟悉的东西,她就能够直接以名称来命名。像鞋子的图形,成人乍一看也不容易看出来,可是经孩子一说,还真有一种很逼真的感觉(图二)。

其实,这两个孩子在动笔之前是没有计划的,在描画的过程中也不知道画出什么来,画完之后,经成人提问,唤起了他们已有的物体表象,其命名就是图形和脑中已有经验的表象相结合的反映。

随着形象思维和口头言语的发展,孩子们对物体的表征能力日渐提高,即使是在具体物体不存在的情况下,脑中也能浮现出各种物体的映象。象征期发展的第二步的主要特点就是将自己在生活经验中获得并积累起来的表象描绘在纸面上。因为他们还不可能综合性地表征客体,他们脑中的物体形象势必具有模糊性和概略性特征,所以用线条画所表现的只能是简略的图象。这个时期所画的图形仍以圆形轮廓线为主,但不同图形的分化已经出现,四边形、三角形、放射形、对称形等轮廓线都作为基本图形而逐渐发展起来。

图三这幅画中的多数图形都是属于圆形封闭线的范围。但儿童对图形的命名却丰富多样。在命名过程中,他只看图形,图形像什么就说是什么,全然不管对单个物体的表征过程。他的画有一个"大阳",两个"月亮",有与"大山"一样大的苹果,还有和"大山"大小相近的"细菌"。画的主体是横卧在右下方的娃娃,画面上边一些曲折连续的线条被称为"蛇",在下角的乱线条难以指称,便灵机一动说成是"小孩的名字"。经过启发,他就把图画中那些没有联系的东西赋予了连贯的意义,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小娃娃睡懒 觉,他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他一个人在家。他做蛇来偷苹果吃的梦。"他用语言补充了自己绘画能力的不足,可见绘画和语言是相通的,绘画也是一种交流方式。

图四是3岁7个月的女孩画的,孩子命名的"娃娃"、"电视(机)"、"树"、"太阳"和"勺子"等都较为贴切,成人也不难理解,可见孩子的表象是简略而又明确的。但是这个孩子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较图三的画者略显迟缓,几经启发才说出"娃娃看电视"。从这两个画者表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画面的丰富性与联想能力的差异。在这方面家长应该发挥促进作用。 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能画出物体轮廓并能给图画命名,就更加迫不急待地让孩子临摹各种图像。孩子对成人的要求和指挥既感到困惑又没有兴趣,他们更乐意按自己的方式画画。每当处于这种场合,双方的兴致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或某种程度的挫伤。在画画方面家长最好不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作为帮助者协助儿童达到自己良好的目的:在象征期家长的主要工作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孩子喜欢颜色和图形。

在象征期,孩子们开始运用圆形等各种基本图形表征物体,也出现了对颜色的偏好。因此让他们认识一些图形和颜色是很有意义的。除了教一些常用的几何图形(如〇、△、□、▃等)以外,还应该教一些常见的实物图形,如半圆形、鸡蛋形、月牙形、树叶形、桃形、豆形、十字形、五角星形等等,再教一些幼儿喜欢的鲜艳的颜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利用游戏、游览、上街等各种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教给他们。不宜在绘画过程中直接干预孩子运用图形和颜色。

2.多给予些常识知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孩子们具有较多的知识,就会有多一些的表象积累,图画表现就容易得多;经验一多,把形象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运用图画进行联想的通路也容易开拓。

3.加强同孩子的语言交流。

图画和语言都是儿童表现自己与环境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图画可以补偿语言表达的困难,语言可以补充绘画能力的不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家长应结合儿童的图画,借着儿童对图画的乐趣有意地进行引导性的交谈,并启发儿童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联想,鼓励儿童通过想象来丰富画面内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始终让孩子做画画的主人,而不能做受成人指挥的画画小机器。

——引自《小小调色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