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泼墨重彩的生日涂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 13: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泼墨重彩的生日涂鸦
3岁,一个孩子就要告别她的婴儿时期了,怎样才能使女儿有一个难忘的3岁生日?小区里3岁以上的孩子几乎都上了幼儿园,所以女儿请来的小伙伴都比她小,最大的开心2岁10个月,最小的一琳才2岁1个月。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年龄,我立即知道该怎样做了。
揉个纸球扔过去
唱了生日歌,吃完大蛋糕,我便开始行动:
先把整开的白色宣纸随意铺在地上,招呼孩子们:快来摸一摸!然后把小一点的黄色宣纸随意揉成团,像个纸球,扔来扔去!毕竟是小孩子,开始他们还没有完全领悟我在做什么。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纸非常柔软,可以随便揉,还像气球一样在地上滚。当我揉完了小张纸,开始把大开的宣纸揉成团时,孩子们已经玩起纸球大战了。
提示:让孩子能够在游戏状态中去认知和体验与艺术创造相关的每一个元素是首要的,如绘画中的基本材料,纸。每一种纸都有自己的特性,孩子不仅是用眼睛看,更需要用小手来触摸感觉,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中国手工制造的宣纸天然柔软,是其他纸张所不具备,团之揉之而不损坏是它可爱自然的天性。
颜料像小蛇一样游走
我把颜料一管管挤在调色板上,一边挤,一边问:“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颜色呀?”
才挤完两排,可能是觉得我挤得太慢,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说颜色了。急性子的一琳拿着一管颜料,晃晃悠悠地挤了起来,小脸因为使劲憋得红红的。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动手。这下,把我挤在一旁,成了看客。
看着颜料在孩子的小手下闪闪亮亮地像小蛇一样游出来,真的奇妙好玩。
提示:我们经常怕浪费、怕弄脏衣服,就习惯给这样小的孩子挤好颜料,却无意中推迟了孩子深度体验色彩与颜料质感的时间,也会错过孩子最敏感的阶段,应及早地让他们亲身感受颜料的特性和最新鲜的色彩。
小脚印也是画!
当我转身给孩子们准备湿笔的时候,调色板已经被孩子们肆意地用干干的大毛笔涂抹成一幅色彩浓烈、笔触厚重的画。有的宝宝一手拿一枝笔还觉得不过瘾,直接上了小手。
看到这副场面,我干脆把水直接倒在了调色板上,颜料被水带动着,开始流动。我拿起一张宣纸,压在调色板上,再拿起来,纸上便有了美丽的紫罗兰色,非常漂亮。再拿一个纸球吸了水,打开来,成了一幅自然的画。看着孩子们羡慕的表情,我告诉他们:“这纸最喜欢水了。来,试试看!”
孩子们纷纷拿着纸球去抢着吸这“彩色的水”。抢不上的孩子干脆拿着笔直接在那些还没有团起的纸上涂抹。纸很大,那就站在纸上画吧,反正地上都是纸;没有颜料了,这好办,直接去找颜料管,把颜色挤在纸上就搞定了!
到最后,你猜怎么着,因为孩子们在纸上走来跑去,连彩色的小脚印也成了独特的画。
提示:让孩子更进一步了解宣纸的特点,完全给以他们自由的空间,感受水、颜料与纸的关系,其中也显示出儿童创造过程的天然面貌。
衣服上都是迷人的墨点!
我拿出纸杯,一杯装了清水,另一杯是墨汁,给孩子们看。在他们刚刚分辨出一清一黑时,我就突然哗地把黑色的水洒在小浩宁的画上。黑色浓浓的,在纸上弥漫开来,孩子们都不出声了,凝神看着。我又把笔蘸满了墨,轻轻甩在纸上,纸上立刻洒满了黑色的小雨点。小开心走过来,拿着这杯黑水仔细看,我把着她的手,轻轻推了一下,墨泼在纸上,再推一下,又洒在纸上。
孩子们笑了,都嚷着想玩。他们泼呀,甩呀,甩得纸上、脸上、甚至墙上、我的衣服上,都是迷人的墨点。
再看看那些小画家本人,小手小脸都已经花花绿绿的了,连头发也不例外。妈妈们说,简直太棒了,留着回家给爸爸看!
这天晚上,女儿临睡前用油画棒在卡纸上画了好几张她对生日的记忆,突然用线条清楚地画出了小人的形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她真的3岁了!
提示:黑色是色彩的终极,而中国特有的墨却能在自然的泼洒中显现出黑色的各种层次与差别。泼、洒、甩是中国绘画里的一些方法,对孩子都是“玩”,而“玩墨”的游戏状态和妙趣天成的效果恰恰符合孩子的心理与视觉需求,在尽兴之中,水与墨的融和将成为孩子最为宝贵的童年经验之一,不被忘却。


暁珮观点:
我听到许多3岁前孩子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开始学画画了,给鸭子涂颜色。如果这样小的孩子就开始在一个限制的框框内涂规定好的颜色,也许就是一种制约性的伤害,妨碍了他们心灵的自由和对事物最初的感觉。
其实,3岁前孩子的领悟力、感受力、表达力是非常敏捷而锐利的,而且这种完全出自潜意识的肆意而奔放的涂鸦如同婴儿期一样短暂,我们做父母的应尽早地给他们提供可以尽情泼洒的空间,释放孩子各种敏锐的感觉,让他们涂抹出想说的“话”。
在孩子们快乐涂抹表达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让他们触摸、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富有特点的物质,如宣纸和水墨。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儿童绘画既是童年经验的自由表达,又是儿童天性与文化环境互动的产物。这种与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亲近,会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大有益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