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最新快讯
优秀课例
展览环境
专家教学
教学视频
团购专区
手机客户端
资源下载
搜索
搜索
热搜:
青花
蔬菜
家长会资料
家长会
线描白菜
葡萄
10岁
年画
食物
水果香蕉
花瓶
佛像
郭大
白菜
面具
实践
丙烯瓶子
青花瓷mv
瓢虫
石
课件
本版
帖子
用户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
论坛
›
★艺术相关★
›
教学素材
›
名家名作
›
与孩子一起侃大师:莫迪里阿尼
社区广播台
浅发一下,
55555885858888
财神2024
鳄鱼
蜗牛
儿童画
浅发一下,
55555885858888
财神2024
干净世界与你分享
鳄鱼
蜗牛
返回列表
查看:
1695
|
回复:
1
与孩子一起侃大师:莫迪里阿尼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3932
人穿越成功
教程:手机怎么扫描二维码
刘杨
刘杨
当前离线
积分
89923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12-4-30 13:18:5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44.8 KB)
按理说,最能展现内心世界的是人的双眼,但奇怪的是,莫迪格利阿尼的许多肖像画,包括不少精品,却没有画眼睛,画家像古希腊雕刻家那样,将双眼留为一个平面,涂以单一颜色。其实,用我们今天的批评术语来说,莫迪格利阿尼画的是一种凝视?一种内向的自我凝视。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4.04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3.26 KB)
关于凝视的理论,来自二十世纪中期法国心理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 1901-1981)的镜子之说,认为幼儿通过镜子而开始了自我审视,这是人研究自身、研究自身与环境之关系的开端。
到二十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研究理论,强调凝视中的交流,如注视、窥视、对视之类,认为视线的交流,揭示了人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关系。莫迪格利阿尼曾经说,他笔下的人物,看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要说,他笔下的人物,像画家本人一样孤独,只进行自我交流。
由于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见,所以便没有眼珠,而所谓有目无珠,却正是只看自身的内心世界。这样理解,人物的抽象背景也就事出有因了,因为背景和环境并不比人物自身重要。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1.53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7.85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8.99 KB)
于是,在另一些画中,即使画了双眼,人物的眼神也茫然空洞,似乎没有焦点,他们对外部世界视而不见。因此我还要说,莫迪格利阿尼的抽象只是表面形式,他的肖像画,其实是他对人的理解,是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5.87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3.11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2.96 KB)
有个时候发现有目无珠,是一种着意的盲目。禅宗讲究有与无,讲究有中之无、无中生有。
莫迪里阿尼的绘画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教会我们如何取舍,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那种认为绘画应该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观念和做法应该抛弃。儿童绘画本质不仅仅为表现某个物体,更多是儿童的情感宣泄,这不正就是莫迪里阿尼的绘画理念的重要部分吗!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9.04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2 KB)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47.15 KB)
莫迪格利阿尼 、莫迪里阿尼、 莫迪利亚尼、蒙地利亚尼,是对他名字的不同翻译
7.jpg
(40.26 KB, 下载次数: 4)
3 天前 上传
下载次数: 4
收藏
1
转播
分享
淘帖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疯子理想国
疯子理想国
当前离线
积分
35
IP卡
狗仔卡
2
#
发表于 2015-4-27 22:40:11
|
只看该作者
他还有木雕作品 能找寻到你画风的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15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http://www.yzart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
叶子美术
鄂ICP备13016688号-3
鄂公网安备 420582020000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