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畫過程:
李可染生於1907年,因為他爸爸是因為「逃荒」而到徐州的,所以家中非常貧窮,靠著廚師的工作生活。
李可染六、七歲時已經相當有繪畫天份,他常溜到鎮上看戲,並且利用碎碗片在地上畫起喜歡的戲中角色,有個年輕人因此送他兩本舊畫譜,讓他高興得日夜翻看,連睡覺都抱著不放。
十一歲時他先學習書法,十三歲又學中國畫。二十歲時考取杭州國立藝術學院,開始接觸西洋繪畫,這短短兩年西畫的訓練對他來說相當重要,直接影響到他的繪畫風格-將西方的「光線」、「立體感」、「透視」...等加進中國水墨畫中。
1945年,他答應徐悲鴻的邀請,到北京去教書,因為他覺得到北京不僅可以看到很多名畫古蹟,還可以向很多大畫家學習。果然,他見到了當時最有名的兩位國畫大師-黃賓虹與齊白石,並拜他們為師。但他卻不臨摹兩位大師的畫,而是學習他們各自的優點-黃賓虹「用水」的功夫;齊白石「慢」的要領。
經過名師指點後,他開始到處寫生,親自去體驗及觀察大自然,再融入自己的想法、感情及西畫的長處,加以創新,終於變成了一代大師。
二、光線強烈的山水畫
「光」在傳統的中國畫中,一直是被忽視的,其實,畫家應該都能覺察到自然中的光線變化,但一直沒人敢將它大膽地表現出來。李可染在寫生時,發現景物是「前亮而淡,後暗而深」,這與古畫中「近深遠淡」的情況正好相反。李可染就是用這個理念去突破前人的畫法,盡情的表現自然中的強烈光感,為中國山水畫開闢了更寬廣的天地。
李可染的山水畫長喜歡用又黑又重的墨面,並把整張畫畫得滿滿密密的,如此,反而能使留下來的部份顯得更亮。此外,喜歡在水面上加「倒影」,也是他的特色之一(如清漓天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