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最新快讯
优秀课例
展览环境
专家教学
教学视频
团购专区
手机客户端
资源下载
搜索
搜索
热搜:
青花
蔬菜
家长会资料
家长会
线描白菜
葡萄
10岁
年画
食物
水果香蕉
花瓶
佛像
郭大
白菜
面具
实践
丙烯瓶子
青花瓷mv
瓢虫
石
课件
本版
帖子
用户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
论坛
›
★教学交流★ 注册即可浏览发表帖子
›
美育文献
›
美术论文
›
儿童美术教育为何“管小不管大” 作者: 张桐瑀
社区广播台
浅发一下,
55555885858888
财神2024
鳄鱼
蜗牛
儿童画
浅发一下,
55555885858888
财神2024
干净世界与你分享
鳄鱼
蜗牛
返回列表
查看:
1786
|
回复:
0
儿童美术教育为何“管小不管大” 作者: 张桐瑀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773
人穿越成功
教程:手机怎么扫描二维码
刘杨
刘杨
当前离线
积分
89923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08-1-31 22:16:3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儿童美术教育为何“管小不管大”
作者: 张桐瑀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以及许多学校对特长生的优先照顾等诸多原因的催化下,儿童美术教育也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单位、个人一齐上,各种儿童美术班应运而生,家长们也乐此不疲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深造”,指望着孩子将来能选择一个好学校,或能成为一个大画家什么的。特别是各种考级从其它艺术门类向儿童美术教育的渗透,更为儿童美术教育增添了不少热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儿童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末取得令人满意的良好结果,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却在不得要领的美术教育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按西画要求画的少儿水粉范画,画的好坏且不说,但过早地让孩子学西画,会使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在“造型能力”要求下泯灭殆尽。
这是按国画要求画的一张儿童范画,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麻烦是,一旦形成对中国画的误解和不好的用笔习惯,会影响他们将来真正介入国画时的发展前途。
11岁的孩子能如此熟练地画一张较成熟的国画作品,实在令人吃惊,不过,他(她)将来真 正学国画时,要想改变以往的路数,回到中国画的笔墨要求上,可能同样需要一个11年。
儿童长大后,对何为美术没有一个基本认识,甚至成为曾经受过美术教育的“美盲”。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所谓的专业训练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保护, 以致许多受过儿童美术教育的孩子成年后,开始对绘画有厌倦感和厌恶感,他们的美感就 在这种“过度开发”中遭到了破坏。此外,学过儿童画的孩子,在长大后由儿童画向专业化转换时,会受到以往积习的严重影响,很难步入正轨,许多美术教师不愿教那些曾经学过儿童画的学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面对此种情形,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道儿童美术教育只能对儿童起作用,而对成年后的就不起作用了吗?一个培养不了儿童良好的美感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不了孩子成年后向专业化转换的美术教育是否是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儿童画训练班就能代替儿童美术教育吗?今天就想请二位先生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我爱儿童画,特别 是学龄前未经老师教过的低幼儿儿童画。在我看来,童画带有天籁元基因,是艺术家的天然元老师;童画具有元生态、元创造、元密码、元价值的珍贵特征。
1.元生态:天籁胜于扭曲。低幼儿童的“涂鸦”,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视,却不知这里面有着惊人的好作品。而有人发现了他们的确有时画得极奸,却又弄不懂他们何以能够无师自通。我通过对自己的女儿和许许多多孩子的深入观察——女儿1岁时画的《群鹅》穿插错落,2岁时写的《天书》充满神秘,3岁时画的《扔苹果》妙趣横生,6岁时画的《爸爸》、《妈妈》神奕奕——有了一个大胆的发现,儿童降临世间时并非是一个绝对的“白板”,他(她)携带着自然的天籁信息,遗存着人类的元初生态,继承着父母的先天基因,具备着人体的超验本能! 然而,儿童纯真的赤子天性、通透的特异功能,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砍伐和扭曲、污染和遮蔽,但也正因为此,保护儿童元生态显得特别特别重要。
在中国湘西,有一批画家带领少数民族地区的师生对元生态艺术进行了十多年的追踪考察,近几年更获得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的支持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2003年7月,名为“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推进儿童与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专项课题”在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正式启动。
2.元创造:元创重于画技。美盲更比文盲多,不少有“文化”有“身份”的人看不出画的好坏,尤其看不出童画的精彩。他们的标准只有一个:像不像。其实画的好坏不在于像不像,而在于美不美;不在于比葫芦画瓢,而在于有没有创造。
儿童画的“画不像”当然有着技术不足的成分,但更有着成人失去的童眼、童心和童趣, 能够一眼识破“皇帝的新衣”。艺术史大量的记载昭示,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几乎都善于荡涤心灵的积垢,永葆赤子的亮丽,在高层次上回归本根、回归诗意,寻找万千之后的“第一”,这正是他们成功的奥秘。
在创作意义上说,高级的“画不像”比一般的“画得像”更难。“画得像”固然也不容易,它要靠技术、靠功力、靠严格的造型训练,但还可以靠照相机、幻灯机、扫描仪等的协助。而“画不像”的要求更高,它要靠元创、靠才力、靠先天的禀赋、靠奇特的错觉,仅凭技术是不够的。有些技术功夫很全面的画家和美术老师却创作不出有意味的美术作品,有些知识很丰富的大学教授却写不出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就是被太多的“技术障”、“知识障”和“名利障”遮蔽、闷死了活跃的元创能力。
蒋南翔任教育部长时曾经说:“给我足够条件我可以培养出五十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可见,“美”比“术”难教,“艺”比“技”难学。
3.元密码:生迹贵于循迹。元创的资源在于宇宙密码的新发掘和新解读,而童画是携带元密码的重要载体之一。当然,由于某些老师不当的教学和儿童不可避免的相互模仿,童画中有着太多的重复和趋同,不少作品失去了元创的品格,但是未发现和未读解的密码肯定隐藏在一些真正元创的天才作品之中!儿童因为其遮蔽少,所以显示的密码多。看,这里把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拉来剪成一段一段烧火做饭,岂不是透露了太阳能的奥妙?听,那里说:“月牙儿是只金豆荚,星星是蹦出来的豆儿”,简直是猜到了星球引力的秘密!这些出自儿童的“佯谬”语言在常识看来似乎荒唐,其实佯谬非谬,这正是通向神性的诗性智慧的精髓!
4.元价值:局部大于整体。童年固然是人生一个幼稚短暂的局部,可是这个局部的黄 金岁月却大于一个人全部的生命整体!
这张人物画画的很不错,但其中意味为何很难在成人的画中保持,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这张画画的很好,但就是不像儿童画的画,其中成人干扰的成分太多了些.其实,儿童画中成人的成见越少越好。
13岁就让孩子画素描,这让我们很担心孩子们还能从画画中得到多少乐趣,但愿他们以后不要像讨厌“功课”一样讨厌画画。
童年时期是大脑触突的形成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记忆印痕的永存期,形象思维的活跃期。童年是艺术意象的元始仓库,艺术联觉的最初环节,创造思维的潜在酵母,累累硕果的情感胚芽。童年足迹溅起的创造火花,将以不同形态燃烧在一个人毕生的创造全程!
我们对儿童美术教育要慎之又慎。我们一定要保护儿童纯真的赤子之心、元创之能,不要过早地用成人的世故、繁琐的技法、“画得像”的标准、“画不像”的斥责,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童年,就是扼杀了他或她的一生!
我看到1999年?月23日的《环球时报》上有一篇署名“每文”的华裔比利时母亲写的文章。她说,儿子3岁半时,她便同一家业余绘画学校取得联系,在通过电话为儿子报名时,只听电话另一端传来略带责备的口吻说:“太太,孩子的年龄太小,根本不适宜上课。他正是玩耍的年纪,还是给他多一点玩的时间。”原来,业余绘画学校不接受学龄前儿童! 这里,我们听听我国两位儿童教育家的经验之谈吧。
湖南的谢丽芳说:“至少在6岁以前,对于儿童的绘画活动,成人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站远一点,别碰他;最多也就给一些提示,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创造潜力,让他们自由地发展,自由地来和去,以保护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现象’。”(儿童色彩画•走向心灵》)
新疆的郭不说:“一个美术教师不应给孩子们灌输过多的绘画技法。实际教学当中绘画‘道理’讲得愈多,孩子可能画得愈糟。不应给孩子过多的说教,仅给他们提供一种良好的宽松愉悦的画画气氛就够了。让孩子们始终觉着画画‘好玩’。如果想引导孩子,也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们在随意画的过程中给一些启发,以便他们能自觉深入地把握住画面,使之趋于完整和丰富。”(《大师的画•写在前面》) 可见,儿童美术不是绝对地不能教,而是容不得老师过早地硬往画得“像”、画得“对”上引导。它的“教”只能是在类乎“游戏”之中启发诱导其纵情挥洒的“不教而教”。过早地教儿童绘画技术,甚至将其纳入固定命题模式和技术标准的“考级”,往往会扼杀儿童无比神圣的天真想象、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应,使他们失去自信、失去兴趣,或过早地变为为得奖而应考的功利主义“小大人”。况且,“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美术作品的“级”实在难定,从有关单位公布的“考级儿童画选登”看,很难说5级的就比1级、2级的更强。童年的思维,是一种幼稚的超前,我们常常低估儿童的所知所想。保护童年的纯真天性,就是保护人类的美好未来!
这是两张外国儿童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外儿童画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各自不同的规则要求,如此看来,让孩子们学国画.学西画都可能欠妥。
尹少淳(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教授):儿童美术热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并成为了当下中国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中国社会的一个传统的集体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不过由于目前家庭生育中的独生子女化,而且经济状况逐渐改善,这一集体心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化、更显化而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集体心理,加上从众心理,挑动着家长的神经,令他们在亢奋的情绪下,驱迫自己的孩子在课堂教学的重压之下,奔波于各种学习班……此即所谓“热”的现象。可
见,儿童美术热并非孤立的现象,而只是其中的热点之一。
对儿童美术热,看法不一,评价各异,褒者有之,贬者有之,迷惑者、盲目者更多。其实,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与坏、对与错可以评价的。儿童美术热客观上对儿童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对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的社会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为其可褒扬之处;儿童美术热中表现出的拜金主义、教学的误导、家长的功利性、盲目性和非人性化倾向也在相当的程度上降低了儿童美术教育自身的纯洁性,扭曲了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此为其可贬抑之处。
对于儿童美术,人们疑惑甚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我想择其荦荦大者直陈陋见,与业内外人士交流。疑惑之一:儿童在校外或社会的儿童美术班学习后,在日常生活中和观看美术作品时,为什么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
这一问题很有意思,但回答起来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什么是美,很难找到一种公认的客观标准,尤其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包括我们美术界)审美标准的多样化,使得我们很难依据一种共同的审美标准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加以判断,以至于我们的通过美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思想变成一种具有明确取向但却内涵模糊的追求。我们在批评学生审美能力低下时候,我们依据的立场本身就是非常个性化的,我们的批评也就陷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怪圈,难以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形成相对认同的审美标准,只是这种标准不应该是严格的,绝对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宽容的。如果说要做这方面的努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其一,符合人性,给人生带来积极影响力的可谓之为美;其二,符合视觉艺术形式法则的可谓之为美。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可为性之所在。如果我们承认上述两点,那么造成所谓儿童审美能力低下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一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只将注意力放在美术的技法训练上,而忽视了对形式法则的介绍,忽视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忽视了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和评价形成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观念。另外,一些教师个人极端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和观点,也对儿童的审美趣味和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疑惑之二:为什么参加过儿童美术班学习的儿童在美术高考中并没有直接的优势? 我想说明的是,儿童美术教育并不是美术高考的直通车,所以我们不应在两者之间划等号。至于解释这’—疑惑,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第一,儿童参加美术班的学习并不全是为㈠寻来参加美术高考,或者成为美术家。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送孩子上儿童美术班似乎并不是为厂将来自己的孩子考美术,而是为了提高艺术素养,获得—‘些基本技能。其二,儿童美术班与高考补习班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内容,后者则完全依据大学的考试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将儿童美术班的功能扩大化,本身就没有合理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性质上差异极大。我始终认为,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而成人美术是建立在人的身心成熟,以及智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体现出技巧的精湛娴熟和对相关媒材的自由驾驭。尽管儿童美术具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等为成人所喜欢的特征,但儿童美术毕竞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种表征和产物,只能算是—•种“阶段性”成果。能画出优秀儿童画的孩子,并不等于说他成年必定成为优秀的美术家。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儿童期就较好地表现出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敏感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可能具备了在成年后成为美术家的良好基础。但要真正成为一个美术家,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众多偶然或必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美术家只有成年后才能见分晓。
疑惑之三:为什么一些儿童参加了儿童美术班之后,却在以后的生活中对 美术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反感? 其原因可能涉及两个方面:其一,儿童原本对美术就不感兴趣,是被家长生拉硬拽参加美术学习的。美国教育学者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智能特质,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在其智能特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形成终生爱好或理想职业。有的孩子并没有美术方面的智能特质,也没有学习美术的兴趣,却被家长强迫学习美术,因此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迁怒于美术学习。其二,一些教师或者只关注技术训练,寒性太重,单调乏味,或者要求苛刻,批评过多,导致儿童只有挫折感,没有成就感。
这是教师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画给孩子们的范画,然而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们临摹老师画的儿童画还是儿童画吗?因为在这方面孩子做的比老师更好。
这张画画的也不错,只是•创作”的痕迹太强了些,当下这样的“小大人”式的儿童画随处可见。
接下来,我想给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几点忠告。对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1.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开展自己的工作,对儿童负责,对家长负责;2.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美术素质和能力发展规律;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4.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文关怀,策略地指缺点,多赏识和鼓励自己的学生。
对家长:1.认识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各种“热”中,不从众,不逐流,保持理智的头脑;2.正确认识参与美术学习的目的,不设定较高的或不切实际的期望值;3.与教师沟通,尝试了解美术的内容和特征,以及美术学的方法;4.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感受,对自己的孩子多鼓励。
儿童
,
教育
,
美术
,
张桐瑀
,
作者
收藏
0
转播
分享
淘帖
0
相关帖子
•
世界儿童杯“我把汉字绘成画”绘画大赛开赛啦,画画赢大奖,快来参加吧!
•
彩虹斑马小学员的作品
•
【记开发区小学美术教学联盟第二次主题(农具)活动】
•
标点美术色彩训练五:色彩表现体面关系『训练主题:建筑风景』
•
标点美术色彩训练系列四:色彩的空间感觉--表现主题《一条路》
•
标点美术色彩训练系列:【三】绿色系里的明暗----表现主题:一丛树
•
标点美术色彩训练系列:【二】色彩的认识----明度(表现主题:海浪)
•
标点美术色彩训练系列:【一】原色和间色(练习----色环)
•
儿童套色版简易过程
•
阡陌美术水墨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15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http://www.yzart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
叶子美术
鄂ICP备13016688号-3
鄂公网安备 42058202000003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