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兒童美勞造形的發展,像任何有機的生命體,各成長階段的連續次序不變,而每個階段自成一個整體結構,不可替換。「 愛現 」是任何兒童與生俱來的本能。兒童對美勞造形的情懷,是天生的驅動力 ; 他們以赤子之心、熱忱之情來傳達自我,將自我化為自由穿梭在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天使,盡情享受美感樂趣,並留下多彩多姿、自主及自我中心的豐富想像世界。所有兒童繪畫都很直接、率真、充滿童趣。細心品味,其實無所謂好與壞、對與錯、美與醜等二分法概念,受到年齡、心理、知能、智慧、社會、文化、信心、潛能、視覺的成長,及「教」與「學」所交織的美感特質之展現。 | |
|
一、低年級美勞學習知能特徵及指導原則
(一)心智成長特質 1.智力急速成長:七歲至九歲是兒童在心理和智慧上急速成長期,是其本身能力成長、學校教育的結果、觀察與智性的經驗累積、及學習所訓練出的智性領域。
2.發展自我與環境之間的美感秩序及物、我概念七歲的兒童開始有對人與對物的概念,而概念的質量常因人而異。兒童自我概念的建立,先是從家庭的社會關係(父母、親長 的態度 )反映來的,等到兒童生活領域擴大後,藉著遊戲活動學習各種角色; 並透過遊戲過程中的團體活動,逐漸學習對人、對事的基本概念,加深與友伴的關係,具有社會與我的概念。形體概念的形成,來自兒童的視覺、觸覺印象。它是經由多次刺激、練習,再綜合而成的。環境文化的刺激對兒童的心智成長有很深的影響力。概念的樣式是高度個人化,幾乎沒有兩個兒童是完全一樣 的;物我概念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概念的發展常隨心智成長而跟進,當兒童受到新刺激、新經驗時,舊有概念就隨之修正而改變了,這種改變始源於自動造形的經驗-一種自我 身體的感覺,或基於價值判斷,或基於兒童本身所產生的感 情意義。
3.形成自我專屬的樣式 兒童在長期的探索中,渴求對人和環境之間建立起明確的關 係。兒童本身的性格與教師所啟發其消極知識的程度,常使 兒童形體概念樣式活潑而豐富。每位兒童皆不相同,有的以 豐富的、變化的概念建立樣式,有的則以貧乏的形來表示自 己的概念。 純粹化的樣式:自始至終一直重複的樣式,稱之為「純粹化 的樣式」。不純粹的樣式:常會進一步企圖去改變自己曾建 立的樣式者,稱之為「不純粹的樣式」 兒童樣式的改變常以下列三種形式出現:
(1)重要的部分以誇張的形式表現其積極知識與價值感 (2)用忽略或省略的形式表現不重要的地方 (3)會改變有特殊感情或有特殊意義的造形
4.開始以圖畫記述的時期 此期兒童畫具有表達、溝通的功能,以線條、形狀來描繪敘 述性、說明性內容。 (二)造形美感的特質: 九~十歲的兒童,在描繪能力的進步已不太引人注意,轉 而在其他方面表現出其創作能力。這並不表示兒童創作力的減 退,乃是九歲以前兒童創作能力較專注於繪畫方面,九歲以 後,常會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詩、故事等等。 歸納低年級造形上共同特徵如下: 帶狀天空、底線大地 .視點移動,平面的表現,透明化畫法,羅列的排列,用認知、想像造形.同時表現,分割表現、誇大、強調主觀感情,裝飾表現,擬人畫法,反複表現。 |
|
低年級人物畫特徵 .每位低年級的兒童,都有專屬自我中心的個人化造形,這是 他自己經由幼稚園的「教」與「學」,重複的描繪、修正、 改變到建立自己對「人」的認識,表現而產生的明確概念。
- 假如此時缺乏生動刺激,缺乏新觀念引進,兒童本身性格又 缺乏自主性與自動性信心,則含在畫上重複地使用一個固定 的樣式。 .兒童對人物畫的概念是一種創造經驗,概念越生動就越容易 表現。
- 教師必須認清所有兒童的樣式,都不是隨意的符號,而是與 其身體和心智直接構成的關係,因此人物畫的樣式個別差異 不同。人物的樣式比幼稚園期進步,有自己主觀的一定樣式;知識 性的細節逐漸增加,也出現了和運動經驗有關的描繪。兒童對心目中認為的強人或特殊人物,誇張地畫得特別大。 有時強調重要的部位,忽略較不重要的地方,誇張法和省略 法同時地被運用。
- 以特徵與細節來描繪、裝扮不同職業的人物。在人物畫中, 若出現造形特殊的人,常是兒童自己親身體認的經驗或情感 作用的表現。表現人和動物時,常採用兒童自己認為最能畫出特徵的姿 勢。例如當正臉和側臉都很重要時,兒童就正、側兩面混合 來畫。
|
2、低年級的空間處理 低年級兒童空間處理上的共同特徵在建立明確的空間、秩序 關係,為這個時期最大的發現。觀察幼稚園兒童與低年級兒 童行為反應的不同,兒童由一個完全自我態度,進步到一個 肯與人合作的態度;這種改變和兒童空間、秩序的發現、相 關空間概念的認識,有著密切關係。
(1)帶狀天空、底線大地: 採用基底線,統一其環境世界的一切事物。此期兒童常會將 事物都放在一條線上,或一片重複多次的塗色,來表示事物 的秩序,我們即稱之為基底線。基底線意味著我也是環境世 界的一分子,兒童常把自己和各物安排在這條基底線上,站在不同基底線上的人或物,常代表不同的空間。有時基底線 是有曲度的,發展心理學認為這是由自我發展到人物、物我 的關係,正是兒童社會意識萌芽前的一段心理過程。八歲以 前的兒童都很率真,畫中各物象羅列排隊,畫紙最上端為天 空,下端為地面,無重疊現象,但各有其獨特的秩序表現來 傳達美感。 |
| (2)主觀性的空間出現:部分兒童感情經驗較為強烈,常以特殊的方式來表現自已的 空間秩序,稱之為「主觀性的空間」 (3)相摺疊式或顛倒式的形式來表現空間:這是一些自我觀念強烈,極重視情緒經驗內容的兒童所採用 的方式,畫出和基底線成九十度用的物體,以安排空間方向 位置的秩序。 (4)平面和有高度的立面混合來表現空間: 這是一些具有生動活潑知識的兒童所常用的樣式,顯示出 兒童已由視覺經驗進展到某種限度。 低年級兒童空間處理上的共同特徵在建立明確的空間、秩序 關係,為這個時期最大的發現。觀察幼稚園兒童與低年級兒 童行為反應的不同;兒童由一個完全自我態度,進步到一個 肯與人合作的態度;這種改變和兒童空間、秩序的發現、相 關空間概念的認識,有著密切關係。 (5)同時表現 以空間和時間的混合來表現空間。兒童將一個單獨的空間 裡,延續不同時間所發生的事物。換句話說,就是把幾個不 同時空所發生的不同情節,同時畫在一張畫面上。解釋兒童 這種繪畫的心理因素,可能是由於兒童喜歡聽故事和說故事 的心情,從情節的聯絡上,產生一種空間與時間再現,乃將 畫面上同時或前後出現幾個重要的情節,加以特徵化,尤其 著重內容的描述,如旅行、遠足、遊歷等情節均屬此類型。 另一種心理因素,可能由於自身情緒的激動,和陶醉於繪畫 本身,重視動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時間,不自覺的在一張畫 裡,表現出不同時間的情節中,所認為最重要的動作特徵。 |
|
| (6)透明化來表現空間 這是另一種有趣而非視覺的表現方式,顯示凡是不可能由視 覺同時得來的感受,若兒童覺得其內部比外部感情更重要 時,會同時去描寫內部和外部,就像是透明的一樣。這種把 不可能同時看到的事物畫在一起的空間表現法,即稱之為 「透明化」或「x光線畫」。 3﹒色彩運用上的共同特徵 .低年級的兒童,已漸漸地領悟到顏色與物體之間的關係,所 以選用色彩時,漸漸地脫離主觀經驗及情緒之束縛,而根據 實際生活中,對物體發生感動時所發現的顏色來決定物體的 色彩;一經使用,就會反複地應用在同一類物體上,這種色 彩與物體之間建立關係的成就,就是兒童自我成就的肯定。 .對兒童本身所建立的色彩,稱為「色彩樣式」,如兒童第一 次注意到樹幹是褐色,則常用褐色畫所有的樹幹,這代表兒 童對發現新經驗的快感,與自己能控制形象與顏色的一種享 樂行為。 .兒童第一次印象所建立的色彩概念,往往要等到足以激動他 的情緒經驗時,才能導致改變色彩;這種色彩重複的現象, 並無僵硬的意味,相反的表示他們具有新經驗的大發現和控 制力的欣喜,尤其控制力的欣喜具有教育上重要的驅策力, 指導教師適時的新刺激,可以幫助兒童早日變化概念的樣 式。不過任何一項兒童自己所建立的概念或所變換的概念, 都是造形發展活動中自然而漸進的歷程,勉強不得。
|
|
4.低年級兒童發展技巧上,有三點注意事項: (1)兒童必須發展屬於自己的技巧。教師必須了解,任何來自大 人的幫忙,致使兒童顯示出正確的技巧,常會徒然限制兒童 個人的樣式。教師的任務是在兒童可以使用適當的材料時, 才介紹技巧。 (2)每一種材料或技巧,必須發揮它本身的價值與貢獻。 (3)教師對於兒童指導技巧時要有節制,否則容易干擾創意和直 覺,太多的材料和技巧容易使兒童失去專注和創造力。教師 的誠懇、成熟、敏感態度,最能啟發兒童的學習。「完全的 放任自由」或「過多而過分的指導」,均剝奪兒童自己表現 的機會。 兒童在七~九歲時,既不關心正面,也不關心深度的表 現。這時期的最大特徵,就是兒童發現了形體、空間、色彩的 概念,這些概念經由重複發展形成樣式;發展階段的好技巧就 是能提供兒童自我控制、自我肯定的經驗和機會。 | |
(三)低年級的指導原則 「充實兒童的生活經驗,並鼓勵兒童大膽的表現,給予充分表 現的自主性,以發展其創造力,及發洩感情、陶冶心性。 2﹒留心指導「由孤立到有關連」的表現,使畫面產生關連性, 即指導從圖式性→部分性→關連性→整體性的思考方向。 3﹒從日常生活中選擇兒童最關心、最能感動、最有趣味的事物 做題材。 4﹒指導兒童認識色彩名稱之後,做混色、配色遊戲,體會色相 性能。 5﹒對兒童自然表現出來的造形特徵,或教師認為不合理的現 象,不可嘲笑或加以糾正,多鼓勵想像和造形的開創力。 6﹒題材內容的選擇由家庭生活擴展到學校生活,應配合美勞科 課程標準三領域-表現、審美、生活實踐。 「多讓他們去體驗、觀察他們的生活,多養成審美的概念-養 成自我個性、欣賞的好習慣、敏銳的感受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