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创作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儿童 创作 画 想象 创新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美的情感和创新意识。儿童画创作指导要做到“三多”。多体验:生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多尝试:不断的尝试,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多鼓励:自信与创新共存,作品评价应以鼓励为主。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教学和主旋律。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儿童画的创作要注重张扬个性,拓展思维 、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那就是,教师在进行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时,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儿童绘画创作的规律做到“三多”。
一、多体验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是他们的形象化语言,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理解加以诠释,用自己的画笔进行描绘。可以说儿童画表达的正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绪,属于最原始的思维,这种思想是儿童独有的。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创作时,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列举一大堆“新颖”的构思,或者为他们提供许多“优秀”的范作让其借鉴,这样做的本意是想启发孩子,但这样往往束缚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在进行创作时总是跳不出范作的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也常常为此感到苦恼。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指导儿童进行儿童画创作时,不给他们提供过于完整的范图、实例,而是顺应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这样画出来的作品不仅摆脱了模式化的构思、构图,而且画面有新意,充满了天真稚拙的童趣。
创新来源于生活。而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和家长要如何来为他们开拓活动空间,拓宽创新来源呢?儿童有许多与大人不同的想法,他们无所顾虑。然而,想象需要“原材料”,孩子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发展想象的基础,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儿童全方面地去感受生活,多做尝试,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自然而然地从无意想象再造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讲故事、看动画片、听音乐、猜谜语等方法,让孩子们想想、做做、玩玩、画画,让他们在玩中画、画中玩,在玩和画中找到乐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也可通过谈一谈、问一问,说出他们喜欢的事,按常规不可能做的事,平时想也不敢想的事。还可以通过“编梦”“说大话”等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儿童不受拘束地画出内心世界来,在“无的放矢”中,让天真得以流露,让童趣充分展示和再现。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自然与社会是儿童进行创作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儿童走进自然,走近生活,扩大视野,从中教会学生欣赏生活,欣赏自然,加深孩子们对自然美的体会,从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同时要利用各种机会及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物时,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录下来,学校举行各种活动前可引导学生用招贴画的形式创作、宣传,在秋季,可以引导学生用落叶制成书签,用鲜花拼贴成各种不同的图案等等。这些小的创作既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和才智,也锻炼了他们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使他们在感受到创作乐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多尝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创造力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2)创造性想象是创造力发展的特点(3)探究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手段;(4)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密切因素;(5)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矛盾性。儿童以其敏感之心,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哪些行为将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奖励,而哪些是会遭到责备的。如果他们在安静与没有创造性的环境下活动时受到奖励,他们就会努力去得到奖励,而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却在该过程中被泯灭。多渠道、多角度的训练,有助于开启儿童的好奇心,是促进他们创造性想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尝试能够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平时进行儿童画的辅导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准备相同的材料,这样虽然满足了教学需要,但限制了儿童对工具材料的主观选择,局限了他们的想象与创新。在教学中,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收集他们认为可以使用的材料,然后,让他们自由地使用这些材料创作一幅画。在这些作品中,学生对材料的性能或许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但他们对材料的选择、组合、使用以及所达到的效果令我叹服。因此,我认为在儿童进行儿童画创作时,如果能对他们所用的材料、工具不加限制,让他们在多样的材料中自由选择,大胆地体验多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就能在不断地体验、选择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表现材料。比如,视觉型儿童往往选表现写实的材料,而触觉型儿童往往选表现情感的工具。限制工具、材料的使用和选择,会降低儿童探究时的乐趣,会限制他们的创新思维,会扼杀他们的创造的个性。鼓励他们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也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不断地发挥。
三、多鼓励
童真具有自然、真实、自发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大凡大师杰作无不折射出返朴归真的光芒。体现童真也是艺术是家们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儿童们纯真、自然,不懂世故,不知避讳,不会做作,不违真实地进行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总是那样迷人,在他们看来事物的大形状,往往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他们的作品常常忽视细枝末节,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对绘画的想象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线条、比例,一味地讲授绘画的造型、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辅导时教师否定学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学生失去这种力量,会把他们喜爱绘画的天性扼杀在摇篮中。儿童需要鼓励与赞赏。当他们画出一同画时,暑开适时地说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儿童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及时给予鼓励,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兴趣,建立和巩固他们的自信心。自信与创新往往相伴而生,因此,对儿童绘画作品评价,应细致、谨慎,要考虑儿童的意志、兴趣、观察力、表达方式等个性品质,依据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应该尽量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词语,如“很好、颜色很美、画面很丰富”,或者是“如果……将会更好”,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帮助他们树立对儿童画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体味创新的乐趣;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真笨、画错了”等等,这样容易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儿童的创作能力被大人理解、肯定,受到重视,他们的创作兴趣会越来越浓,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与创造后,不一定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成功,但孩子们的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儿童的童趣和天真,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允许他们出错,应采用审美的眼光来讲述与评价,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出它的闪光点,给它以适当的评价与肯定,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鼓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多了,孩子就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的激励下,使自信心得到巩固和加强。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教育是教学和主旋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的美术教育的任务正如美国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在《创造性和心智的培养》一书中提出的“既不是艺术本身,又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审美体验,而是儿童,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愈来愈富有创造力,愈来愈思维敏捷,他们将在任何可能适应的环境中运用他们的艺术经验”。因此,教儿童绘画不仅仅是会画几张像样的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审美力、创新力,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并激发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要针对每个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郑黎,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一九九二年起担任御道街小学美术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均取得好成绩。联系电话:025-4494454;电子邮件:yxymm8@sohu.com
欢迎光临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http://yzart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