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至恩/ 女生 就讀學校:國一 作品名稱:《劍蘭》 歲/2005年 材料:紙、粉彩 畫作感想: 記得有一次,曾在電視上看到一整片的劍蘭田,它們的花瓣隨風輕顫,午後的陽光輕輕地灑在上面,感覺非常的柔軟、舒服,當下就想要畫下來。但這一次我最後還是抵擋不了黑色底紙的誘惑,所以乾脆畫夜晚裡、月光下的劍蘭。在畫的時候,我一直希望能畫出淒美而不孤單的劍蘭,在深夜裡悄悄地盛開,等待著同樣在夜色中出沒的蝴蝶,載著由月亮派出的精靈,訴說對它的傾慕,也許在黎明前露水就已乾,花就已凋謝,不過,我已把那剎那的永恆畫下來了。 |
![]() |
作者:林釗華 / 女生 就讀學校:東吳大學德文系一年級 作品名稱:《晚禱/名畫改寫》 14歲/2001年 材料:水彩顏料 畫作感想: 改寫米勒的名作《晚禱》給我一個全新的挑戰,這是第一次想利用簡化的方式來表現。我利用龍捲風一樣旋轉的線條,聚集成兩個人形,想像著隨風的來去,人形也隨著消散。在顏色的使用上,利用加了白色的藍和綠表現一種冰涼、冷靜的氣氛,隨性、直接反應是畫這幅畫當時的感受。 | |
![]() |
![]() |
作者:張家瑜/ 女生 就讀學校:石門國小 作品名稱:《自畫像》 12歲/2005年 材料:紙、碳筆 畫作感想: 我喜歡素描,而且特別喜歡用碳筆來素描,因為碳筆可以描繪出不同粗細的線條,還可以用濃淡變化來表現立體感跟光線明暗,非常方便,所以我就愛上用碳筆素描了。 這幅『自畫像』我自己最喜歡的部位是耳朵,因為大家(包含我自己)都覺得很像。而為什麼要畫斜側面呢?因為我對這個角度比較有把握,而髮型是想像出來的,因為真正的我很少把頭髮弄到耳朵前面。 畫的表情有些憂鬱、發呆,好像在想心事一樣。也許別人會認為好像不太專心,事實上是因為太專心了,才會看起來像發呆一樣。 我畫這幅畫很認真,花了很大的精神。為什麼呢?因為小時後在美術班看過一位大哥哥的作品,好喜歡喔,整個人就被吸引住了。我想,以後也要畫出這麼棒的作品,因此很認真,很開心的畫。 |
作者:陳儀珈/ 女生 就讀學校: 作品名稱:《碳筆山水》 歲/2005年 材料:紙、碳筆 畫作感想: 黑綠的山群,環繞在一湖泉水旁,泉水旁的樹木全都彎下腰來,保護這清澈的泉水。在山後有片雲海,雲海蓋著山群,好像一件絨衣。 這幅畫是我最滿意的作品之一,我先用炭筆畫出山的形狀,在以橡皮擦輕輕的在山的某個地方擦出水的線條,接著,在山的上面加些樹,最後,再加些小配角就完成啦! 「畫畫不一定要畫得很像,不然,用照相機照就好啦!」這句話是老師常說的,因為「畫畫不是看結果,而看過程」,就因為這樣,所以,不管我畫得是好是壞,用心畫,才是最重要的。 |
![]() |
作者:李奇/ 男生 就讀學校:中原國小 作品名稱:《車子》 12歲/2005年 材料: 畫作感想: 我喜歡美術,尤其喜歡自己動手玩創意。 這個暑假,我利用家裡資源回收的廢棄物,做成了一輛車子,創作的過程既有意又隨意。 這裡拼拼,那裡貼貼,一個多小時就製造了一部獨一無二的創意車。塗上顏色噴上漆,再也看不出原本只是躺在資源回收筒的垃圾。媽媽看了以後對我說:「只要有創意,垃圾也能變黃金」。 大畫家畢卡索喜歡到垃圾堆撿拾廢棄物,他也曾利用廢棄的單車把手與坐墊,創造出一件舉世聞名的立體雕塑---牛頭。我的環保車便是學習畢卡索的精神,不僅為社會減少一些垃圾,更為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創造了新生命。我享受這種創造,更喜悅新生的感覺。 |
![]() |
作者:胡暄/ 男生 就讀學校:台北市明湖國中 作品名稱:《毛利勇士》 13歲/2005年 材料:水彩 畫作感想: 這幅畫是一位毛利勇士的模樣:手持武器,身上佈滿刺青,口吐舌頭嚇唬敵人。它不只是一位勇士,也是一位毛利傳統的守護神。 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是個充滿活力的民族,古時候他們在戰場上更是英勇無比、熱血沸騰。毛利人也有一些特別的藝術文化,例如:祖靈的雕刻和具特別意義的圖騰。我就是想利用這幅畫表現出毛利人的精神及文化。 想畫這幅畫是因為我很喜歡毛利人的文化,特別是毛利勇士的木雕。畫中的主角就是模仿毛利勇士木雕而來的,就連背景上的線條也是毛利傳統圖騰,而地上的烈火則是象徵毛利勇士的熱血沸騰及毛利民族的熱情。 |
![]() |
欢迎光临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http://yzart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