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观点一):从学科本位的角度出发来看,儿童美术中儿童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是最主要的。从这点出发,我们要思考:1、热情源于兴趣;2、表现意识受经验支配;3、下意识表现(“儿童的眼中,音乐不是音乐,美术不是美术,这一切都是游戏”)与觉醒;4、成功是最好的自我强化。
宋(观点二):儿童画大概可以概括为1、画所想(基于创造);2、画所想(基于写生);
宋(观点三):体验——帮助儿童建立对美术知识的基本认识,并使他们在行动中形成直接经验,从而获得感性的第一手材料。但这种表层的体验不等于美术行为能力的直接提高,只有在这种体验条件下的习得和迁移才是美术学习所需要的。同时儿童个体的体验差异性在学生身上表现不同,获得的迁移也不尽一样,这都可以影响美术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方法论:
宋(观点四):画从观察始:1、对象的形象特征;2、对象的形态(动态、姿势之意)特征;3、对象的特定时空状态。
宋(观点五):写生方法一是眼看心摹手追,二是动取其势、静取其质,三是注重取舍。在这里宋谈到了儿童的感受强烈、敏锐源自于他们对世界都是以仰视的目光。这个观点第一次听到,以后多了解。
宋(观点六):刻画、深入与细节的表现。要让学生认识1、重要与次要的比较;2、丰富的作品还要有好的层次;3、对比与组织。教师要有组织的意识;4、细节使画面更精彩。
宋(观点七):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画准、画好、画出味道。
宋(观点八):关于色彩,一是要求学生把色彩涂满整张纸,二是要学会用笔触画色彩。色彩是在比较中认识的。
欢迎光临 中国少儿美术网——叶子少儿美术网 (http://yzart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