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发表于 2005-2-26 07:00:59

蒙娜丽莎,今年500岁(组图)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class=title align=middle>蒙娜丽莎,今年500岁(组图)
<HR width="100%" color=#000000 noShade SIZE=1>
</TD>
<TR>
<TR>
<TD align=middle>    2003年12月18日16:07    深圳新闻网 </TD></TR>
<TR>
<TD class=bt_content>

<P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sznews.com/images/n1/pic_79641.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一名普通游客在卢浮宫内摄下的照片,绝妙地展示了《蒙娜丽莎》对于世人的意义。 </P>
<P>
<P >专题策划、资料收集:牛文怡
<P>
<P >专题执行:牛文怡 崔志强 王文静
<P>
<P >本版撰稿:微蓝
<P>
<P >本报综合消息 今年是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的500周年纪念,世界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蒙娜丽莎热。在《蒙娜丽莎》所在的法国,巴黎造币厂已经为“她”献上了一份贺礼———一套精美的金银纪念币,面值分别为20欧元和1.5欧元。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份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卢浮宫近日也有新的规定,禁止对《蒙娜丽莎》摄像,而以前,游客们一直允许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对卢浮宫内所有的艺术品摄影留念。此外,筹划已久的《蒙娜丽莎》的新居也将在明年启用,这幅名画将会悬挂在单独的展厅内接受艺术朝圣者的朝拜。
<P>
<P >而在中国,有关方面表示希望借中法文化年之机,将这位世界最著名的女士邀请来中国。如能成行,这将是明年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但由于法国政府在很早以前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已通过条约的形式限制其国内国宝级的艺术品出国展览,所以国人到时能否面对面地一睹《蒙娜丽莎》的真容,尚是一个未知数。
<P>
<P ><b>500年,这个传奇始终生气勃勃</b>
<P>
<P >闭上眼睛,张开嘴唇,说出“蒙娜丽莎”这四个字,就会有那个微笑出现在你眼前。“魅力”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这幅我们星球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也许“魔力”才是一个更恰当的词汇。每年来到卢浮宫参观的五、六百万人中的大部分都会直奔德农馆悬挂《蒙娜丽莎》的展室,宫中的其他瑰宝相形之下都黯然无光。上个世纪后半期,《蒙娜丽莎》曾有过两次短短的出国之旅,结果在一、两周内她就征服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六十万美国人和二百万苏联人拜倒在她的目光之下。
<P>
<P >《蒙娜丽莎》的魔力所及还不止于此,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角落里,我们都能看到她的踪影,不管是作为装饰,被用于商业宣传,还是衍生成了其他的文化产品。也许我们没看到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早生成了一幅自己的《蒙娜丽莎》,同样的微笑、静谧,真伪莫辨。
<P>
<P >追问这个传奇的源头,当然是500年前达·芬奇神乎其技的画功。在当时一众圣母和女神像中,一个衣着自然的世俗女子,束手微笑,神情泰然,所引起的震撼不亚于数百年后后现代艺术家给她添上的两撇小胡子。
<P>
<P >然而,艺术上的成就能解释她在行内人和艺术爱好者中的声誉,却很难解释她如何获得街知巷闻的知名度。更何况,达·芬奇本人另有许多杰作,遑论那些艺术水准堪与其比肩的同世或后辈大师,为什么非典肆虐期间的中国人只给蒙娜丽莎加上了口罩,而无人念及大卫或者维纳斯呢?
<P>
<P >维特根斯坦说,文化就是文化之外的总和。对我们的《蒙娜丽莎》来说也是如此,围绕画作的种种千古之谜以及她问世以来的曲折经历也许才是吸引大部分人注意的真正要素。500年,《蒙娜丽莎》美丽的脸庞上已经被遮上了一层隐约的面纱,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面纱之后的真容,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文化之上的附属物。这些附属物,就像500年来积累在画像上的尘污一样,遮盖了达·芬奇创作画作时的真实颜色,但就像专家们对卢浮宫提出的建议一样,不要试图抹去这些尘污,不仅仅是因为可能损害画作,更是因为她现在的状貌才是我们心中的那个经典的形象,艺术不是考古,《蒙娜丽莎》不是文物,她始终生气勃勃。
<P>
<P ><b>■ 回顾史上最著名的失窃案</b>
<P>
<P >在《蒙娜丽莎》的传奇史上,1911年的失窃案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章,惊险不输《碟中谍》,曲折堪比《无间道》。
<P>
<P >事情必须追溯到1910年10月。卢浮宫的主事人仿佛对之后的失窃案已有预感,决定给所有的重量级名作配上防盗玻璃罩,遂招募了数名手艺高超的匠人。然而,在这批匠师中间,有一个叫维琴佐·佩鲁吉阿的意大利人。这位后来被证明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迎回家,遇此良机自然不会错过。
<P>
<P >他耐心等待了10个月之久,到了第二年的8月19日,他装成游客进入卢浮宫参观,并找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展室躲了起来。等到夜静无人的闭馆之时,他才现身潜入《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地解除了自己安装的玻璃罩,取下画像,来到一个小门,破坏了门锁后逃之夭夭。
<P>
<P >可笑的事情发生在失窃之后,整整一天,没有人发现异常。对于出现在墙上的那个空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以为《蒙娜丽莎》是被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展室,直到有人在楼梯口发现被遗弃的装裱《蒙娜丽莎》的画框才知道大事不妙。这时,卢浮宫的馆长正在外地度假,听到属下的报告后,他大笑道:“你们是不是想告诉我埃菲尔铁塔的塔顶也被偷了?”
<P>
<P >随后展开的侦查行动遍及全法,数千人被讯问。当时法国著名的先锋画家、诗人阿波里奈尔只因为说过一句“我要烧掉卢浮宫”就被看成是头号嫌疑犯并被逮捕,毕加索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带到警察局接受盘问。
<P>
<P >但在整整两年多的时间内,《蒙娜丽莎》始终踪影全无。直到1913年的秋天,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董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以任何价格求购任何艺术品”,不久他就收到佩鲁吉阿的来信,声称自己拥有《蒙娜丽莎》,古董商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帮他把《蒙娜丽莎》卖给乌菲兹美术馆。当佩鲁吉阿带着《蒙娜丽莎》来到约定地点的时候,才发现等待自己的除了乌菲兹美术馆的馆长还有一大帮意大利警察。
<P>
<P >佩鲁吉阿的爱国之名赢得了意大利国民的广泛同情,最终被判处了意大利法律规定的最小刑期。而由于《蒙娜丽莎》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法国,在意大利巡展了两周之后她也不得不被送回了巴黎。
<P>
<P ><b>■ 纪录 中国人的巨型蒙娜丽莎</b>
<P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sznews.com/images/n1/pic_79634.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P >中国人也在蒙娜丽莎的传奇史上写过自己的一笔。
<P>
<P >1998 年,广东的三名工艺美术师用天然云石拼了一个重6吨、长12.3 米、宽8.2 米、面积达100 多平方米的超级蒙娜丽莎, 并入选了当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整幅拼画大小为原作的271.86 倍,观众登高方能一睹蒙娜丽莎的微笑。
<P>
<P ><b>■ 链接一 传奇的前半生</b>
<P>
<P >1452年 达·芬奇在意大利的小镇芬奇出生。
<P>
<P >1503年 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P>
<P >1507年 《蒙娜丽莎》创作完成。
<P>
<P >1514年 达·芬奇接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移居法国,《蒙娜丽莎》与他同行。
<P>
<P >1519年 67岁的达·芬奇于法国安博瓦城去世,《蒙娜丽莎》在此前后为弗朗索瓦一世购得。
<P>
<P >16世纪30年代 弗朗索瓦一世在枫丹白露宫一个半公开的画廊内首次向世人展示《蒙娜丽莎》。
<P>
<P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蒙娜丽莎》被藏在货仓中躲过了劫掠。
<P>
<P >1800年 《蒙娜丽莎》落入拿破仑之手,拿破仑把她挂在了自己的卧室之中。
<P>
<P >1804年 《蒙娜丽莎》被请进了今后的长久栖身之地———卢浮宫。
<P>
<P >1911年8月21日 发现《蒙娜丽莎》失踪。
<P>
<P >1913年12月11日 盗窃者试图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并因此而被捕。
<P>
<P >12月 《蒙娜丽莎》在意大利巡回展出。
<P>
<P >12月31日 《蒙娜丽莎》被运回巴黎。
<P>
<P >1956年 有人向《蒙娜丽莎》投掷硫酸,画像的下半部分被损坏。修复工作持续了数年。
<P>
<P >上世纪50年代 卢浮宫通过技术手段去除了画作上的一些陈年污斑,此举被认为对画作本身也有损害。
<P>
<P >1963年 《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P>
<P >1974年 《蒙娜丽莎》最后一次出国,在东京国家博物馆和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展出。
<P>
<P ><b>■ 链接二 我们的名字都叫蒙娜丽莎</b>
<P>
<P >在英语中, 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monalisiana,意指蒙娜丽莎热或者蒙娜丽莎现象。各个年代、各个国家那么多以蒙娜丽莎命名的文化产品显然就是这个单词最好的注解。
<P>
<Palign=left>《蒙娜丽莎》(单曲) </P>
<P>
<P >美国上世纪40 年代这首爵士怨曲曾被无数的歌手演唱过, 爵士歌王N at K ing C ole 的版本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P>
<P >“Mona Lisa, are you warm ? are you real? Or just a cold and lonely,lovely w ork of art.”
<P>
<P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sznews.com/images/n1/pic_79635.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蒙娜丽莎》(电影)
<P>
<P >英国1986 年执导过《哭泣的游戏》、《豪气盖天》等名片的大导演尼尔·乔旦早期的电影。
<P>
<P >蒙娜丽莎在本片中是鲍伯·霍普金斯扮演的男主角心目中完美而又不可捉摸的女性的象征。
<P>
<P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sznews.com/images/n1/pic_79636.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蒙娜丽莎的眼泪》(唱片)中国1999 年
<P>
<P >“蒙娜丽莎/她是谁/她是否也曾为爱寻觅好几回/她的微笑那么神秘那么美......”林志炫的这首歌显然是对《蒙娜丽莎》最大众化也是最易深入人心的一种诠释。
<P>
<P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sznews.com/images/n1/pic_7963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P>
<P >《被施了巫术的蒙娜丽莎》(童话小说)
<P>
<P >德国2002年两个孩子到卢浮宫参观,却发现蒙娜丽莎不见了,那些艺术品开始有了生命。神秘的背景加上漂亮的插图,是培养儿童对古典艺术兴趣的高招。</P></TD></TR></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蒙娜丽莎,今年500岁(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