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新、旧教学法有何不同
<P ><FONT color=#000080><B>儿童画新、旧教学法有何不同 </B><P></P></FONT></P><P><FONT color=#000080> 李凌(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FONT></P>
<P><FONT color=#000080> <P> </P></FONT></P>
<P><FONT color=#000080> 好多家长以为教孩子画画不就是画个小猫小狗吗?这里面还有什么“道道”?也有好多教师认为画幅画贴在墙上,让孩子们比着画去,画好在帮着看看,多少年不都是这样教的吗?当这些家长和教师已认识到这种教法有点问题时,使他们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教孩子画画就不能教怎样画呢?不教怎样画要老师干啥呢?比着画不也是一种技巧吗?又有什么不好呢?新的教学方法与旧的相比究竟在哪里不一样呢?</FONT></P>
<P><FONT color=#000080>无论是教学生怎样画,还是让学生比着画,这两种方式其症结是一致的,都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都属于“拔了瓶塞往里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求知欲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把这种教学形象、生动的比作“抽水筒”和“蓄水池”。他批评这种教学像用漏斗往容器里倒水,愿意不愿意都得灌进去。孩子们也只有听的份了。如果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这种灌输的被动的教学方法,他们从小就会养成甘心情愿懒的动脑、只能接受知识的习惯。</FONT></P>
<P ><FONT color=#000080><V:SHAPETYPE><V:STROKE joinstyle="miter"></V:STROKE><V:FORMULAS><V:F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V:F><V:F eqn="sum @0 1 0"></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2 1 2"></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prod @3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0 0 1"></V:F><V:F eqn="prod @6 1 2"></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Width"></V:F><V:F eqn="sum @8 21600 0"></V:F><V:F eqn="prod @7 21600 pixelHeight"></V:F><V:F eqn="sum @10 21600 0"></V:F></V:FORMULAS><V:PATH extrusionok="f" gradientshapeok="t" connecttype="rect"></V:PATH><LOCK v:ext="edit" aspectratio="t"></LOCK></V:SHAPETYPE><V:SHAPE><V:IMAGEDATA sr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clip1/05/clip_image001.jpg" title="旋转 PC280081" cropbottom="1161f" cropright="1032f"></V:IMAGEDATA><W:WRAP type="square"></W:WRAP></V:SHAPE><IMG src="http://my.6to23.com/lilingme/03.htm5.jpg" align=left>“怎样画”,会把他们领进一个又一个的规矩和框框中,造成思维模式的定式。这在美术班上已经得到验证。不久前,一学生家长拿着一打摞他孩子临摹的画说,这孩子画得可像啦,请老师给看看。(右图)当教师让他的孩子画想象画时,孩子伸着手向老师要比着画的书。他说他只会比着画不会想着画。由于老师不允许比着画,他就整整坐了一个上午,什么也没画出来。如果这个孩子仍按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的话,他最终将成为一个办事没主见、没创造性和做事依赖他人的人。</FONT></P>
<P ><FONT color=#000080>新的教育观点认为,儿童从能动手起就有了认识社会的要求和愿望了,对做的过程有浓厚的兴趣,对做的结果就不那么重视了。儿童绘画只是孩子了解社会事物中的一种体验。你无须告诉他该如何如何。即便是他画了一幅看上去很乱的画,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在绘画过程中得到锻炼,起到了作用。在课堂上我曾说过,谁画得越是“乱七八糟”,谁就越是有希望成为最优秀的小画家。事实上,我并不希望孩子们真的画得乱七八糟,我只是用这一句话来放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没有顾虑自由自在地画。</FONT></P>
<P><FONT color=#000080><V:SHAPE><V:IMAGEDATA sr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clip1/05/clip_image003.jpg" title="PC280075" cropbottom="4128f" cropright="3096f" croptop="1032f"></V:IMAGEDATA><W:WRAP type="square"></W:WRAP></V:SHAPE><IMG src="http://my.6to23.com/lilingme/03.htm6.jpg" align=left>实际上,老师也只有从孩子们的“乱涂”中了解了他的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已认识了什么,已掌握了什么,谁是一个仔细的人,谁是一个粗犷的人,谁是急性子,谁是慢性子。教师也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后,才有可能保护好、发展好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人而教、因才而教,达到好的教学效果。</FONT></P>
<P><FONT color=#000080> </FONT><FONT color=#000080>儿童美术的确不是以培养少数画家为教学目的的。它只是通过绘画涂抹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想象及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画着玩”中,(左图 画中女孩的鼻子是一片树叶,嘴是一个蝴蝶结,头发与身子一般长,头比身子还大,但画却很有童趣)了解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中得到了体验,取得了经验,获得了知识。绘画激发了他们对事物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跳跃的、自由的思维习惯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使他们的爱好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心情得到了愉悦。 实践证明,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取决于老师怎样教,教师的观点对学生审美情趣有深远的影响。教师也只有采取了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去发展,艺术的教育功能作用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验。</FONT></P>
<P><FONT color=#000080> </FONT><FONT color=#000080>新、旧美术教学方法的区别也可以这样说,旧的教学方法是传授式、被动式地要你学,其结果是要画得像。新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引导式地刺激孩子的涂画愿望,是我要学。结果是画得好。也可以这样打一个比方:旧的教学方法是笼养鸡给食吃;新的教学方法是散养鸡找食吃。也可以用开车来比喻:旧方法是老师往那里开,学生只能跟着往那里走;新的方法是车由学生自己开,老师只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当车的方向不对时,老师才告诉他并由学生自己调好方向。总之,旧教学法是“教你一招”;新教学法是学生自己“有一招”。</FONT></P>
<P><FONT color=#000080> <P> </P></FONT></P><FONT color=#000080>(文章来源《少儿美术》“教师论坛”</FONT><FONT color=#000080>2003年第1期)</FON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