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再定義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TR>
<TD class=ab align=middle><B><FONT size=3>素描再定義</FONT></B></TD></TR></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1><FONT color=#666666> 孩子該不該學素描?<BR> 每當孩子被認為畫得好,或被認為畫得很差時,家長都會反覆問這個問題。不管畫得好或不好,素描被焦急的父母認為是畫圖的萬靈丹,服用以後,好的更好,不好的也會變好。<BR><BR> 但是,會素描不等於會畫畫,會畫畫不等於懂藝術。懂藝術不一定要懂畫圖,更不見得會素描,素描和藝術,沒有絕對關聯。<BR><BR> 該不該讓孩子學素描,答案視對「素描」的看法而定。<BR>什麼是素描?十五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意義不同,不同在時空的落點。十五世紀時,素描是專注於線的研究、陰影的處理,以表現空間與立體感;十九世紀是追求精密的寫實造形,精確的形體觀察、光影分析,掌握筆觸與動態,快速捕捉瞬間觀看及感覺。</FONT></TD></TR></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1><FONT color=#666666> 二十世紀,素描泛指在平面上描繪出物體處在空間的位置,也就是將眼見物以明暗、筆觸,用單色或多色,或多元媒材來做二度空間的造形練習。<BR><BR> 而當代新的素描定義正在形成中,但三次元的立體、四次元的時間和運動,已經是不能迴避的練習課題。<BR><BR> 用炭筆在畫架上,有模有樣地瞇著眼睛畫石膏像,這是幾百年來傳統學院以為素描為一切繪畫的基礎,用來訓練學生眼睛的精準度。當時認為,有了描繪形狀的</FONT></TD>
<TD class=n1 width=10> </TD>
<TD class=n1><IMG src="http://www.sohoart.com.tw/pic/p1o-01.jpg"><BR><FONT color=#990000>例圖一</FONT><FONT color=#000000> 陳苡璇 一年級 水中臉</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1><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根底,就能精確捕捉物象。如果到了科學視界完全不同的世代現在,素描還依舊被謬誤地侷限在石膏像、炭筆、鉛筆黑白精確描寫,以為是進入繪畫的不二法門,就像用五百年前的想法觀念,過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生活,殊不知當科學已經證明,人的眼睛趕不上光的速度,也不能辨識微波到迦瑪射線所呈現的色彩,如果以為能從不動的石膏像捕捉到精準精確的色光,那就是我們的無知和謬誤。</FONT></FONT></FONT></FONT></TD></TR></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1><FONT color=#666666> 有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說:「我不是『用』眼睛看,我是『透過』眼睛來看。」眼睛是靈魂的窗口,我們必須問,透過窗子在看的主體是什麼?是人的靈性、人的心,人的感情。如果以為用素描訓練眼睛的精準度,就以為會把畫畫學好了;以為如果掌握畫面描繪精確逼真,就是繪畫的極致,這不僅過會錯過眼睛,也會錯過藝術。照相機絕對比眼睛更能忠實無誤地記錄自然。<BR><BR> 不需急著在小時候學石膏素描的技術方法,這些比例、明暗、遠近、解剖的學理,十五六歲以後,隨著智慧逐漸成熟,可以輕</FONT></TD>
<TD class=n1 width=10> </TD>
<TD class=n1><IMG src="http://www.sohoart.com.tw/pic/p1o-02.jpg"><BR><FONT color=#990000>例圖二</FONT><FONT color=#000000> 范恆烜 四年級 <BR>水中臉</FONT></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1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1><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FONT color=#666666>易的被吸收明白。就像國小孩子雖然對數學有興趣,成績也不錯,我們也不必拿高深的代數、微積分來訓練逼迫他早熟。兒童期美育的重心放在「創造思考」習性的養成,要釋放掉技術層面的牽絆規範,才能有揮灑情性的創造自由。台灣的父母一覺得孩子畫的不錯,就急著尋找石膏素描的框架來拴來套,後果我們已在很多可惜可嘆的學習例子得到證明。<BR><BR> 即使要描繪這個新時代潮流的「新視覺」,現代人也已經揚棄對自然瑣碎、逼真的複製描摹,追求人為的幾何秩序,敏感地接受不能再化約的極簡、極單純的幾何造形。都市文明挾著視覺新慣性的養成,人的眼睛對於美的感覺已經與傳統有了大變化。繪畫已不重在畫得像了,而是更積極去從自然中重組變形,或改變色彩,或重新安排與造形,現代的藝術,表達的是個人獨特的觀念、想法、情感,每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都可以用自己獨特的情懷再妙造自然。</FONT></FONT></FONT></FONT></TD></TR></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