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发表于 2006-3-11 10:24:46

【分享】梵高生平及作品

<STRONG>【分享】梵高生平及作品</STRONG> <!-- vB 中文修改开始: 显示声望 --><!-- vB 中文修改结束 -->
<HRSIZE=1>
<!-- / icon and title --><!-- message -->
<DIV>梵高生平及作品<BR><BR><BR>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BR>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 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 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 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 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勒。<BR>  凡·高生性善良, 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 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 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 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 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 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 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 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BR>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 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 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 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 并题写诗句说: "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BR>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 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病发之时陷于狂乱, 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BR><BR><BR>梵高大事记:<BR>1853<BR>出生 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Noord-Brabant)的格鲁特·曾德特(Groot-Zundert), 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勒斯·凡·高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的长子。 第二帝国开始。 维克多·雨果流放泽西岛, 撰写《静观集》。<BR>乔治·桑: 《敲钟师傅》。<BR>夏绿蒂·伯朗特: 《维业特》。 <BR>1855<BR>2岁 2月17日, 文森特的姐姐安娜·科莉妮娅·凡·高诞生。 <BR>1857<BR>4岁 1月5日, 凡·高一生的知已、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BR>1859<BR>6岁 3月16日, 妹妹伊丽莎白·凡·高诞生。 <BR>1861<BR>8岁 文森特进入曾德特的乡村学校学习(小学), 后进入泽文伯根(Zevenbergen) 的私立寄宿学校, 学习法文、英文和德文, 在那里, 他画出了第一张素描。 <BR>1862<BR>9岁 3月16日, 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诞生。 <BR>1864<BR>11岁 10月, 被送往25公里外的杰凡贝鲁亨(附近的小镇), 在那里的简·普罗维利私人膳宿学校注册就读。这里开设的课程包括英、法、德三种语言, 这在很大程度帮助造就了人们今天所知的凡·高。在该校的学习, 使得凡·高最终能像荷兰母语一样熟练地运用法语和英语, 德语也达到相当的实际运用水平。凭借着这些语言, 凡·高益发沉溺于他本来就十分着迷的宗教和文学性阅读, 为数量惊人的书信写作奠定了丰富的语言条件。 <BR>1866<BR>13岁 在顺利结束了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的学习后, 同年9月, 被送往北布拉邦特的中心城市蒂尔堡(Tilburg), 在那里的威廉二世国王公立学校注册学习。那是当时一所极为开明的学校, 它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F·菲尔斯锐意革新, 延聘了一大批高标准、有教养的教师, 形成了自由宽松的学校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气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 在该校每周36节课时中, 艺术课时居然高达4节, 而且花费不少的资金购入绘画大师们画作的复制品, 供学生们观赏学习。<BR>  菲尔斯校长希望他的学校有朝一日成为荷兰国家艺术教育中心。艺术课教师C·C·胡斯曼是一位已在巴黎赢得声誉的画家, 他为学生们编写了素描教材, 不仅按照当时荷兰教育大法的规定教授透视课, 而且率先领导新潮流, 开设了一间相当规模的画室。在晴朗的日子里, 他还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各门艺术课程中, 除了透视课, 凡·高都取得了一流的成绩。不知由于什么原因, 无论胡斯曼怎样努力指导, 凡·高总是无法掌握透视法。 在巴黎, 形成后来手印象主义流派的画家们开始在柯弗·盍尔布瓦聚集。 <BR>1867<BR>14岁 5月17日, 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诞生。 <BR>1868<BR>15岁 3月, 离开蒂尔伯格文法学校回到曾德特的家中。 <BR>1869<BR>16岁 3月, 经由伯父文森特(画商)介绍, 进入古皮尔艺术公司海(Hague)牙分店当店员, 并接受H.G.德鲁斯德夫的指导。 苏伊士运河开航。<BR>甘地出生。<BR>阿尔贝特发明照相制版。<BR>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重量建立了元素周期分类法。 莫奈和雷诺阿创作《青蛙塘》。<BR>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BR>福楼拜: 《情感教育》。 <BR>1871<BR>18岁 提奥多勒斯调往布拉邦特的霍尔沃尔特(Helvoirt)教区工作, 全家也随之迁往霍尔沃尔特。 <BR>1872<BR>19岁 夏天, 文森特和双亲在霍尔沃尔特一起渡假;<BR>8月, 与在海牙上学的提奥见面, 开始了与提奥长达一生的通信。<BR>莫奈创作《印象, 日出》 <BR>1873<BR>20岁 1月, 调往布鲁塞尔的古皮尔分店, 并曾返回霍尔沃尔特的双亲住处;<BR>5月, 文森特调往伦敦分店(沙珊布敦街), 第一次游览了巴黎和卢浮宫。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BR>6月, 开始在古皮尔伦敦分店为期一年的工作, 外出散步时创作了一些素描但随即又扔掉了。同月, 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BR>11月, 提奥调往海牙的古皮尔分店。 西班牙宣布共和。<BR>法国恢复君主制度的企图受挫。<BR>麦克马洪任法国总统。 米勒创作《春》<BR>塞尚创作《缢死者之家》<BR>兰波: 《灵光集》。<BR>巴库宁: 《国家与无政府状态》。<BR>儒勒·凡尔纳: 《环游世界八十天》 。 <BR>1874<BR>21岁 夏季, 文森特用几星期的时间回霍尔沃尔特探亲;<BR>7月中, 和妹妹安娜回到伦敦。后向厄休拉求婚失败, 后返回霍尔沃尔特省亲, 接妹妹安娜返回伦敦, 独自居住在贝琴顿·纽·罗德395号;<BR>10月, 被森特叔叔推荐调往位于巴黎的古皮尔总公司暂时帮忙;<BR>12月底, 返回伦敦落脚于洛耶夫人住处, 但是却未能见到厄休拉。 <BR>西班牙恢复波旁王朝。<BR>虚无主义在俄国产生。 巴黎纳古尔照相馆举办了首次印象派画展。<BR>莫奈展出: 《印象·日出》。<BR>魏尔兰: 《诗艺》。<BR>鲍呈斯·戈杜诺夫首演穆索尔斯基的作品 。 <BR>1875<BR>22岁 5月, 正式调往巴黎的古皮尔总公司(歇普塔鲁街), 文森特对工作不上心, 同事关系不太好, 顾客也不喜欢他。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 和居住在蒙马特的哈里·格莱威尔共同研究圣经;<BR>10月, 文森特的双亲迁往布雷达(Breda)附近的埃顿(Etten);<BR>12月, 未经雇主允许前往埃顿和双亲一起过圣诞节。 <BR>1876<BR>23岁 3月, 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BR>4月, 前往英国的拉姆斯盖特(Ramsgate), 在艾尔沃思(Isworth)当助教, 艾尔沃思是伦敦的工人区, 后在教会里做教师和副牧师;<BR>7月, 成为该区梅索济斯特派牧师琼斯的传教助手;<BR>11月, 第一次布道, 决定终身致力于向穷人传福音, 同时对艺术的兴趣并没有消褪;<BR>12月, 回埃顿陪双亲过圣诞节, 他们见文森特如此憔悴, 极为惊讶, 劝说他不要回伦敦。 <BR>1877<BR>24岁 1~4月, 再次被森特叔叔推荐, 在多德雷赫特(Dordrecht)的凡·布留歇·耶·凡布拉姆书店当学徒。文森特根本无心售书, 多年之后, 书店经理的儿子回忆道, 文森特偷偷利用工作时间, 将荷兰文《圣经》译成法文、德文和英文, 使用的是四栏式稿纸。他同样专注于另一爱好, 经理的儿子写道:"画一些傻乎乎的钢笔和墨水画, 一棵长着许多树枝、树杈和细枝的小树。"书店主人不到4个月就解雇了他。文森特在这期间过着遵守圣经戒律的生活, 和其同住的年轻家庭教师利约茨是他唯一的朋友。利约茨为他勾勒了一幅比较生动的画像:"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有着一副独一无二的外表, 身体健壮, 红发直竖, 面容朴实而自然, 脸上长满了雀斑。兴高采烈时, 脸上常常露出美妙的喜色, 言行举止总是惹人发笑,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一切都和常人迥然不同。饭桌上, 他会久久地祷告, 吃起饭来则像个忏悔的修道士, 例如肉、肉汁等都不吃。那时, 他总是一副出神的样子——深思、严峻、忧伤。但笑时, 笑得那么开心、那么陶醉, 整张脸都光彩熠熠。"<BR>5月, 说服父亲同意他作传教士, 赴阿姆斯特丹准备报考神学院, 和叔叔扬同住。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数字, 但发现很困难。 罗丹的《青铜时代》在巴黎展出 <BR>1878<BR>25岁 7月, 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 于8月和父亲一起到布鲁塞尔, 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习(福音传道培训所);<BR>8~10月, 文森特在布鲁塞尔附近的Laeken福音学校学习, 但被认为不适合做传教士, 未被录取, 返回埃顿;<BR>12月, 为了能做传教士, 文森特前往法国旁边、比利时的博里纳日(Borinage)煤矿区。居住在商人凡·德·黑根的家中。在那里, 他生活得非常艰苦。 <BR>1879<BR>26岁 1~7月, 被分配到博里纳日的Wasmes做了六个月的非正式的传教士。被矿工的艰苦生活所震憾。<BR>8月, 步行去布鲁塞尔, 给皮特森牧师(Pastor Pietersen)看自己在矿区画的素描, 请他指教。返回矿区的奎姆(Cuesmes), 继续传教的工作, 没有得到薪水, 尽管文森特生活也很拮据, 但他还是尽可能地接济那些穷困的人家。这样一直持续到1880年的7月, 由于工作过于热情, 被教会解雇, 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之后, 文森特开始了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 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BR>10月, 提奥来访, 对于他的艰苦生活感到惊讶, 故劝说凡·高放弃传道工作。自此两人便中断书信往来, 凡·高的生活陷入极度困境中。<BR>麦克马洪总统辞职, 盖德派获胜。<BR>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出生。<BR>爱迪生发明最早的实用电灯。 阿尔方斯·都德: 《流亡中的国王》。<BR>保罗·克利出生。 <BR>1880<BR>27岁 3月, 前往画家裘鲁·布尔顿所居住的库里耶鲁, 但未能见到布尔顿; <BR>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Cuesmes), 住在矿工家;<BR>7月, 文森特写信给提奥, 向他诉说自己的苦恼, 后者当时在古皮尔巴黎总店工作, 提奥汇钱给凡·高, 两人又开始有了书信往来, 由此提奥开始资助凡高的生活;<BR>8~9月, 文森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矿工的生活。提奥鼓励他这样做。临摹米莱(Millet)的画;<BR>10月, 赴布鲁赛尔, 住在密第街72号。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 与布鲁赛尔之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G. Anton Ridder van Rappard)来往, 推崇米莱和杜米埃(Daumier)。留在布鲁塞尔一直到1881年4月。<BR><BR><BR><BR>附带图片<BR><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645.jpg" border=0><BR>心菜和木鞋<BR>  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 <BR>  纸面嵌板油画 34.0 x 55.0 cm<BR>  埃顿: 1881年12月<BR>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BR>  F 1, JH 81 <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691.jpg" border=0><BR>啤酒杯和水果<BR>  Still Life with Beer Mug and Fruit <BR>  布面油画 44.5 x 57.5 cm<BR>  埃顿: 1881年12月<BR>  伍珀塔尔: Von der Heydt 博物馆<BR>  F 1a, JH 82<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722.jpg" border=0><BR>沙丘<BR>  Dunes <BR>  板面油画 36.0 x 58.5 cm<BR>  海牙: 1882年8月<BR>  阿姆斯特丹: 私人收藏<BR>  F 2a, JH 176<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760.jpg" border=0><BR>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BR>  Women Mending Nets in the Dunes <BR>  纸面嵌板油画 42.0 x 62.5 cm<BR>  海牙: 1882年8月<BR>  私人收藏 (1975.4.15阿姆斯特丹Mak van Waay拍卖行) <BR>  F 7, JH 178<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792.jpg" border=0><BR>街上的女孩子,背景有两辆马车<BR>  A Girl in the Street, Two Coaches in the Background <BR>  嵌板布面油画 42.0 x 53.0 cm<BR>  海牙: 1882年8月<BR>  温特图尔(瑞士): L. J?ggli-Hahnloser 收藏<BR>  F 13, JH 179 <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894.jpg" border=0><BR>树林边<BR>  Edge of a Wood <BR>  嵌板布面油画 34.5 x 49.0 cm<BR>海牙: 1882年8月<BR>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BR>  F 192, JH 184<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923.jpg" border=0><BR>树林中的白衣女孩<BR>  Girl in White in the Woods <BR>  布面油画 39.0 x 59.0 cm<BR>  海牙: 1882年8月<BR>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BR>  F 8, JH 182<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956.jpg" border=0><BR>树林中的两名女子<BR>  Two Women in the Woods<BR>  嵌板纸面油画 35.0 x 24.5 cm<BR>  海牙: 1882年8月<BR>  巴黎: 私人收藏<BR>  F 1665, JH 181 <BR><IMG src="http://www.sbtop.com/bbs/uploadsx/post-104-1094898990.jpg" border=0></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梵高生平及作品